正文 第42章 浙江產業集群營銷治理研究(3)(2 / 2)

4.核心企業治理功能增強

浙江集群中的核心企業規模偏小,隻能對集群合作營銷進行局部治理,影響力與號召力仍然不足,從而治理功能發揮有限。核心企業增強治理功能可以從下列三個方麵努力:①核心企業本身的發展。核心企業自身發展主要有兩種方式:自身原始積累發展壯大和整合中小企業。浙江產業集群內中小企業眾多,但大部分處於“低、小、散”的狀態,缺乏核心競爭能力。核心企業以其品牌、資本、銷售渠道,整合中小企業,讓中小企業之間形成合力,實現分工合作和優勢互補,充分利用資源,組成“小巨人”企業或企業集團。大量的中小企業走向聯合,主動“傍大款”,成為企業集團的組成部分,甘做大企業的配套,也能使資本、產能充分發揮。如正泰和30多家低壓電器企業進行整合,開始是鬆散的加盟形式,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後來進行資產評估,30多家企業入股正泰,實現產權整合,從一個傳統的家族式企業成為現代化的企業集團;②集群內部核心企業之間強強合作,組建核心企業聯盟,共同突破關鍵技術、開拓市場,期望取得更大的聯盟協同效應。通過聯盟可以達到開拓市場的群體效應和互補效應,在聯盟企業的生產經營上使企業獲得聯盟夥伴的資金、技術、人員等各方麵的支持,增加經營實力和抵禦風險的能力,能夠使企業與對方共用某些資源,如設備、設施等有形資產,品牌、營銷渠道等無形資產,共同獲取協同效應和範圍經濟;③與跨國巨頭合作,共同開拓國際市場,創建國際品牌。跨國公司憑借其規模、資金、技術、品牌、渠道和管理等多種競爭優勢,在全球價值鏈上占據高端環節,浙江產業集群中的核心企業通過與跨國公司合作,學習與分享其資源,在學習中成長,培育核心競爭力,從而在產業集群中增強領導和治理能力。

[產業集群營銷在浙江8‐1]

溫州民間商會

為了消除假冒偽劣、洗刷昔日惡名,整治同行中的害群之馬,溫州許多行業內原來互不往來的企業自動組織起來,實行行業自律。自1994年溫州市政府提出質量立市以後,溫州服裝行業協會就提出要搞品牌戰略,會員企業積極響應,聯合抵製假冒偽劣產品,配合執法部門查處。結果幾年間,在我國數十個知名西服品牌中,就出現了如報喜鳥、莊吉、法派等出自溫州的名牌。

自律並不是溫州市發展行業協會的唯一動力。據調查,溫州同類企業多有在業內互通信息、加強合作的內在需求,有在競爭中加強聯合、一致對外的主觀願望,有自主解決行業內部大小矛盾的強大動力。而在有些情況下,促成溫州行業內部聯合的一個客觀原因,竟來自有關政府部門的官僚主義。如溫州煙具行業協會是全球最大的金屬打火機協會,麾下企業的產品有一萬多個品種,每天都有新創意的品種出現。新創產品問世後,按正常程序申報知識產權保護需要一年時間。這段漫長的等待很讓企業作難,於是溫州煙具行業協會商定一個“土辦法”,規定新創意的產品先上報協會,由協會在業內公布,溫州任何企業在半年內不得模仿新款式。結果確實有效維護了創新企業的知識產權。又如,溫州眼鏡協會於1994年成立,擁有361家會員企業,其中產值上億元的企業有2家,生產鏈涉及1000多家企業。產品90%以上出口,並占領了土耳其眼鏡市場的80%。我國入世後境外發生的第一樁反傾銷調查就是土耳其對產自中國的眼鏡的調查。由於溫州眼鏡協會反應及時,配合我國政府迅速妥善地解決了這起貿易糾紛。再如,溫州模具協會成立了技術服務中心,除向會員企業提供專門信息,還為企業的好項目提供融資擔保。如今,在溫州,服裝、家具、化妝品等行業協會都具有一定權威性,國外同業商家來溫州,往往首先找當地行業協會接洽業務活動。這些行業協會也經常以協會的名義組團在國內外參加展覽會,為成員企業牽線搭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