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暴雨肆虐汴河決口 浮屍遍野徽宗哀歎
還好,林艱又打聽到,再走一百多裏,有條通往東京汴梁的運河,叫廣濟河,可乘船前往。
於是,他把小老先生的包袱接過來背在身上,牽著小老先生的手,像哄小孩一樣,一路走,一路哄,走了三天,終於到了廣濟河邊官運碼頭,乘上了一艘客船。
對小老先生來說,這坐船,可比騎馬好玩兒多了,悠悠忽忽、漂漂蕩蕩,兩岸風光無限,船上的大美人兒那是個個穿著綾羅綢緞,佩戴著金銀珠寶、瑪瑙玉石首飾,蟬鬢蛾眉、櫻口桃腮,美若天仙,身上散發著香氣,還近在咫尺,看得真切,觸手可及,和泥土路上走的、黃土田裏勞作的一比,可謂是天壤之別!
小老先生怎麼看也看不夠,弄得眼花繚亂,癡癡呆呆,人家看他是個小廝,又是個“癡呆”的小廝,沒人跟一個小傻子一般見識,不然,還不揍他個半死,扔到大運河裏!
又用了三天時間,客船來到東京汴梁,從北麵的永順門進城,停靠在碼頭上。
看了一路景色美人,下船後再一看這京城,城樓高大宏偉,禦道寬闊筆直,汴渠、惠民、金水、廣濟四河貫穿全城,水中小船搖搖,岸邊楊柳依依、遊人漫步,街兩邊的屋宇金磚碧瓦、鬥拱飛簷、雕梁畫棟、鱗次櫛比,街上行人如織,車水馬龍……真是做夢也想不到的繁華,這讓小老先生有點兒傻眼。
更讓小老先生想不到的是,還能看到高鼻梁、藍眼睛、黃頭發的大美人兒,弄的他眼睛都不夠用了,恨不能多長出幾隻。
林艱則想著正事兒,一打聽,說後天殿試就要開考了,就先找了家“鴻運客棧”住下來,做應試前的準備。
可是,第二天卻天降暴雨,下的溝滿壕平,第三天雨也不停,汴梁城內大部成了澤國,街道被淹,全城抗洪,科考日期後延。
大雨一直下了七天,汴河大提多處決口,東京汴梁被洪水圍困,虹橋碼頭被洪水淹沒,汴河兩岸隨處可見擱淺的船隻,水麵漂浮著屍體,碼頭發運使紀鬆擅離職守,帶上家小躲進城裏。
開始的幾天暴雨,宰相蔡京、樞密使童貫、威遠節度使朱勔等人,在朝堂上稟報說雨馬上就會住了,洪水會自動退下。
宋徽宗相信他們的話,每天依舊沉迷聲色、詩詞歌賦、奇花異石之中。但雨不停地下,大堤決口、吞沒村莊房屋、淹死人的消息不斷傳來,他才覺得災情嚴重,登上城樓一看,天昏地暗,四野茫茫,城裏城外,滿目汪洋,百姓們如螻蟻一般在洪水中掙紮……
回到皇宮,宋徽宗在在文德殿召集文武百官上朝,說道:“現下洪災肆虐,百姓陷於絕望之中,眾卿,有何良策,為朕排憂解難,退去洪水!”
文武百官幾近家家被淹,人人自危,亦是束手無策,麵對城裏城外的洪水,更是一籌莫展,聽了徽宗問話,個個鴉雀無聲。
良久,徽宗看看童貫:“童樞密使,還能調動多少人馬?”
童貫是個宦官,因為善於討好徽宗,深得重用,官至知樞密院事,也就是樞密使,執掌朝廷兵權!
童貫麵帶難色:“陛下,汴梁已成一座孤城,四麵八方聯絡斷絕,城中能夠調動的人馬,小的已悉數派出,隻是這水勢浩大,百年難見、千年不遇,人如蒿草卵蟻,近前不得,實乃無可奈何!”
徽宗說:“眾卿,想我大宋人才濟濟,難道就無能人,想出驅災良策?”
眾人想,這種情況下,個人就是一盤散沙,隻有有組織的軍隊才能起到作用,童貫掌管著軍權都無能為力,他們出什麼主意還不是空談!於是,都不做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