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暴雨肆虐汴河決口 浮屍遍野徽宗哀歎(2 / 2)

徽宗見狀,不僅仰天長歎:“難道蒼天欲滅我大宋不成!”

眼見誰都沒有良策,威遠節度使朱勔耍起了小聰明,心中暗想,這雨已變小,過幾日即會雲開日出,洪水自然消退,不如我如此這般這般……於是上前奏道:“啟稟陛下,微臣昨夜做了一個夢,夢見風伯、雨師二神前來找我,滿口怨言,說我們大宋利用水力,開通運河行船,利用風力,揚帆遠航通達四海,現在貿易繁榮,國泰民安,可他們的供奉卻沒有增長,一定是陛下將他們忘了,所以,二位神仙就發了點兒小脾氣,還請陛下不要怪罪!”

先說這風伯,又稱風師、箕伯,名字叫做威廉,是蚩尤的師弟,可興風作浪;再說雨師,那可是龍王爺的化身。

這二位,可都是天上如雷貫耳的星宿,是道教尊崇的神仙。

眾大臣一聽,朱勔就是信口胡謅,但沒有一個人敢出來反駁!

因為這個朱勔,並非等閑之輩,乃是徽宗皇帝的寵臣。

宋徽宗酷愛繪畫書法,癡迷奇花異石,竟異想天開,想建造一座壽山艮園林,集天下奇花異石於一處供其觀賞,朱勔就在蔡京的授意下,在蘇州設置了一個“應奉局”,在民間搜刮奇花異石,用船運往東京汴梁,稱為“花石綱”,投其所好,因此,他官越做越大,從一個小官,做到合州防禦使,掌管一方軍政大權,人稱“東南小朝廷”,治下刺史等各級官員,大都要他任免,後來,徽宗又賜予他威遠節度使。

再說,除了徽宗這個大靠山,朱勔背後還蔡京和童貫這兩個人權傾朝野的實力人物。

蔡京的宰相,是童貫推薦給徽宗的,反過來,童貫的樞密使,又是蔡京向徽宗舉薦的,這二人狼狽為奸,把持著大宋朝的軍政大權!

所以,誰敢對朱勔提出質疑呢!弄不好,輕則革職流放,重則會掉了腦袋!

朱勔的胡謅,讓蔡京、童貫找到了台階下。這二人心裏都在想,還是朱勔這小子腦袋靈活,他們怎麼就沒想到這個辦法呢!

蔡京趁機上前奏道:“啟稟陛下,微臣認為,朱節度使言之有理!”

童貫附和道:“陛下,是您的英明,讓我們大宋風調雨順,貿易繁榮,國泰民安,是我們這些臣子罪該萬死,忽視了對風伯、雨師的祭祀。以小的愚見,何不請城中道士,設壇齋蘸,請風伯、雨師息怒,消除大水,恢複漕運,重振我們大宋繁榮!”

徽宗除了癡迷繪畫書法、奇花異石,還有一點就是尊信道教,經常請道士看相算命,並且大建宮觀,自稱“教主道君皇帝”。這也是朱勔為什麼要搬出風伯、雨師原因。

因此,徽宗一聽,眼前頓時一亮,說道:“這些天,朕都被這洪災鬧得頭昏眼花,思路不暢,若不是朱節度使說出,朕哪裏能想得到!蔡宰相,即刻傳旨,全城道人,設壇祭祀風伯、雨師二位神仙!”

蔡京拱手道:“微臣遵旨!”

聖旨傳出,一時間,全城遍布祭壇,隻見四處香煙繚繞、貢品如山,道士們身著金絲銀線的道袍,手執各異的法器,在壇場裏起舞蹁躚,隨著鍾、磬、鈴、鼓等器樂聲聲,吟唱著古老的曲調,晝夜香燈不斷,祭祀風伯、雨師。

可是,一連三天,洪水不落反漲,道士們也累得沒了力氣。因為,決堤的口子不堵上,洪水怎能退去!

到了這時,城中物資短缺,飲水也成了問題,瘟疫也開始興起,打砸搶劫的事時有發生,所有的人都沒了指望,隻能憑命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