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文化部門起點的回歸(1 / 2)

諸宮調、院本、南戲興起後,千百年來戲劇一直占據文化生活的主陣地,新的文藝樣式電影誕生後,仍竭力延續生命,劇院拓展歌舞、會務等項目,與電影院分庭抗禮。電影從無聲到有聲,以強大的藝術力量壓倒戲劇,出現排隊買票、開後門買票的盛況。電視走進家庭,互聯網用鼠標點擊,擠出電影。電影院步劇院的後塵,門可羅雀,副業取代正業。影劇院在藝術發展中聳立,不到半個世紀僅剩軀殼,被科學發展拋在一邊,從業人員失去飯碗。

1 劇院重後台

2007年8月30日,路遇餘雷明,我談起正在進行的調查工作,他反問為什麼不采訪他,並聊開身邊事:“我們原出資造3間營業房,主管局收去出租,人員調到風景點,又調劇院,改製中轉為租賃形式,12位職工全部下崗。”

我們頂著太陽,火熱難當,他突然改口:“觸犯主管局,講講受累。”談話戛然而止。

10月7日,雨變小,到達乒乓球場館,采訪雷雄,他正在調試電路,邊工作邊談:“1988年停薪留職,辦煤氣站,不向單位繳納管理費。1998年發文召回,煤氣站出租,處置四五輛車。經理不公,我放茶杯替代上班,另開乒乓球俱樂部。新任經理希望在單位開設,我移入劇院前廳,養活自己。

“劇院裝修近400萬元,第2年虧損100萬元。2004年改製,投資人買斷10年經營權,總價110萬元,規定虧損經營人不得參與。我決定競投,為每位職工出風險金5萬元,12人簽名表示認可,但原經理說我收買人心。已定日期投標,需要演講,有關部門領導到場考評,卻臨時取消,等通知。原經理在後台人支持下,競價提到170萬元,我退出。職工允許繼續上班,但月薪600元,12人全部離開。

“我利用工廠閑置房辦俱樂部,收費每小時10元,兄弟代管。新館由讚助方提供,以此帶動客戶的發展,實行會員製,約30人,每人年費0.3萬元,其他散客每小時20元。

“考上一級裁判,在活動中建起人際關係網,經銷塑膠地板、運動服裝,當上有些品種的一級代理商,省乒乓球運動會裁判服裝由我提供,每人2套。”

電路調試出問題,他呼叫師傅到場,見他忙,我告辭。

11月3日,見餘雷明在夫人經營的電話超市幫忙,我進入店內,老話重提,他沒有拒絕,說道:“改製時,職工曾經推薦我,考慮到有二位職工用茶杯替代上班,難管,我不敢接受。170萬元上繳主管局110萬元,餘下60萬元安置職工,我沒取,以免影響病退。原經理操持1年,交給後台出資人。

“投資人的收益來自以下方麵:劇院主場外出租30萬元,開會收使用費,包括政府、人大會議,演唱會耗電多,可能要虧。”

11月17日,第3次進入一家裝飾公司,見到田梅娥,她說:“劇院營業房出租辦飯店,管理人員用餐掛賬,店主以此抵房租。電工少收租房電費,換取香煙,開支與餐飲費相同,漏洞大。我們不想改製,隻想換經理,向上彙報。

“改製,我有後台出資,但沒有實權就失去意義,那人再找原經理。方案未經討論,大家不同意,工資低,沒人留下。

“安置根據事業單位改製文件,與農業部門相同。我原在鄉鎮企業工作10年,上過大學,工齡從1993年算起,很短。

“現在工作單位的總公司在省城,我們自負贏虧。裝飾的專業性強,初進時業務不懂,理不順。要接業務,預算,雖有模塊,仍要調整,二年後適應。”

“已熟門熟路,可以自開公司。”我挑出另一話題。

“一個品牌很難形成,對女性的信任度更差。老客戶認可品牌後會口頭傳播,客戶說一句,我們說100句也抵不上。”

有客戶上門,我不能不讓位。

2 電影院拉人上轎

2007年6月19日,經人介紹到達家電維修部,54歲的汪前兵接待我,他說:“老電影院被拆,但沒有補償,旁邊12間營業房被主管局收去出租,新電影院造價800萬元,欠債很多。組織大片觀看,勉強能維持,但亂開支。

“2002年改製,投標告示貼在售票處,限時1周,中標1100萬元。新電影院資產1500萬元以上,還有縣城內二處資產,縣城外二個原行政區影劇院,

“按照事業單位標準安置。我1972年工作,剛好30年工齡,可以提前退休,退休金為工資的85%,35年工齡得工資95%,此後不再有工齡。”

請他介紹其他人,他帶我到斜對麵的照相館,夫人聞聲出麵,拒絕采訪,主人凝縮為兩句話:“弄倒灶,再改製。”

無法勉強再談,也不想說些過渡話,我生硬退出。

10月29日,在車床加工一條街上,有人告訴我王江裕來自電影院,36歲的他在開車床的同時與我聊幾句:“單位的賬目不知,評估情況不明。我畢業於技校,下崗後當過保險推銷員,2年前開車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