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膠廠屬於民政局旗下的福利企業,養老保險高於一般企業,納入人事局而不是勞動局。它從果園起家,發展舊胎翻新、電線製造等項目,管理每況愈下,養肥承包人。改製時職工不信任在位廠長,汪明宏從外而入,拉攏職工,黃袍加身,也無力扭轉局麵,在“退二進三”的熱流中,房地產替代製造業,職工全體下崗,殘疾人利用政策優勢,尋求外單位的收留。
1 一蹋糊塗
2007年8月19日,在一家塑管廠機修車間遇48歲的孔河,他告訴我:“銷售員運出1車電線,彙報被搶,沒有追究。建造食堂,原定四五萬元,結算卻是十五六萬元。應收款一屁股,不知落到誰手。”
他建議采訪徐善人,工作地點在500米外的藥廠,我立即前往,門衛很熱情,到車間找來,我們在傳達室交談。他說:“一位姓餘的廠長責任心很強,購置土地,為職工建造宿舍,改進設備,與香港合資,不幸早早病死。繼任人走歪路,讓女人承包,欠我廠很多錢,以舊設備抵押。”
8月23日,在一家紙廠采訪2位職工後,走進何大亮的辦公室,他45歲,認真與我攀談起來:“負責經營的副廠長,自辦電線廠,偷工減料,產品退回,由我廠賠錢。我廠按標準生產,貨款卻彙到自辦廠,調包,致使我廠產品得不到認可。銷售員腳踏兩隻船,搭銷其他產品。我在行政科,提出這些問題。
“一位女人承包電線車間,撥給加長‘東風’卡車,她卻拖欠電費,欠繳利潤。2年後在外買地皮,3年有實力自辦廠。”
8月25日,采訪59歲的吳金青,他說:“馬達線用量減少,冰箱錢外地新上產品耐冷熱,我廠不能,被淘汰。
“過去輪胎必須翻修,報廢時要我廠出具證明,才能買新胎。我廠在省內有地位,橡膠由省化建公司劃撥,鄰縣輪胎廠派人到我廠學習技術。我廠質量下降,失去市場,設備由來學的廠買去,卻業務紅火。
“膠輥廠由祝盛木承包,沒有繳納承包款,卻當上廠長,設備由他廉價買去,競買的四五人得不到。”
下午,在宿舍區采訪何成梁,他51歲,很健談:“大家提到的那位女人先租廠房,後掛靠,我廠為她擔保貸款110萬元,不還。雜件車間也一樣,先租後掛靠,也為他擔保貸款50多萬元。”
8月2日,由何成梁搭橋,與汪銀成約見,他帶我到家中談:“承包人買我廠的橡膠,但不付錢,水、電、蒸汽也不付錢。”
采訪何興夏時,他侃侃而談:“對方單位還存在,卻運回抵債物,我發到8隻電飯鍋,用個把月就報銷。”後來采訪汪前鋒,他拿出望遠鏡,也是抵債物,近於一次性玩具。
9月5日,見54歲的錢保水,在他夫人經營的小小的點心店交談:“電線出廠不需手續,車間主任、供銷科長、工會主席、後勤人員,有實權的各自撈,一蹋糊塗。”
10月16日,在高校配電房采訪呂大江,他說:“一位承包人不繳款,解除合同,成品仍在倉庫,廠長搬一下,那人撒謊稱丟失東西,告狀,廠方敗訴。那人購有一套經濟適用房、一套商品房,職工不服。”
12月24日,經呂大江推薦,走進何建兵家,他53歲,直率地進入話題:“祝盛木曾在主管局勞動服務公司經營茶葉,另做鋼筋生意,虧公家的賺自己的。離開後到民政局的另一家企業,封為廠長助理,坐冷板凳,不甘心,漂入社會,塞進我廠,承包膠輥車間。主管局副手講,祝盛木屬風險承包,贏利是他的,虧損要賠。3年虧三四百萬元,工人不滿隻賺不賠的結果,上訪,仍然沒有問責。我廠被這些人活活弄死,到改製時已一團糟。”
2 拉進外部人
2007年8月19日,與何修木電話約定在宿舍區見,請教改製內容,他說:“我們麵臨工資發不出的困境,民政局希望茶場來兼並,茶場老板因兒子出事,沒有心思顧及其他。我在鄉下,何成梁來電話,催我回廠。主管局來人開會,工人敲棒起哄,轟祝盛木下台。汪明宏請客三桌,承諾給家屬優惠。”
8月23日,采訪何大亮,一位改製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他說:“茶場想兼並,派人與我聯係,要求幫他,別幫汪明宏,70%職工不傾向茶場,老板原是我廠職工,底細清楚。汪明宏從事廢金屬收購,常來我廠,與中層打得火熱,接近班組長,這些人推薦我與汪明宏合作。我內弟當銀行行長,他看中這層關係,選擇我作朋友,搞停薪留職,0.3萬元他繳給廠,跟他3年。
“汪明宏沒有實力,問他如何操辦,他答有辦法,要我借3萬元,其餘他落實。他的股金驗資後彙出。
“持股協會5個成員,何成梁想當理事長,汪明宏怕對付不了,推出我。我推辭,代表職工利益,必定要翻臉,他堅持我上。”
錢保水也說:“那次會上,祝盛木不想離開會場,職工告訴他,不走小汽車翻身,他才滾蛋。”
何建兵補充說:“扳倒祝盛木,誰都可以上,何大亮引薦汪明宏,主管局有人不同意,汪明宏幕後活動,那位不同意的也同意。”
何興夏說:“1997年改製工作組定三個方案:破產、兼並、合資,投票選擇合資,引進外界老板,主管局定200萬元,汪明宏打人不久撤資,《公司法》規定股金不能撤。
“汪明宏了解我,鼓動我幫他拉勢力,答應解決我的住房問題。我們商量該不該引進汪明宏,問何成梁,他答有能力控製季水木,季水木推舉汪明宏,能控製汪。定調合資,發動工友接近汪明宏,何成梁有鼓動力,做很多說服工作。”
何成梁說:“主管局想繼續用祝盛木,派範海浪主持會議,職工抬走主席台上的桌子,奪過話筒,放掉小汽車的氣,牆上出現標語:‘打倒範海浪,橡膠廠得解放!’範海浪原是我廠廠長,不得人心。”
他給我一疊資料,國資局《資產評估確認》書核定總資產1832.51萬元,負債1678.83萬元,核銷、提留、剝離後淨資產-462.6萬元;在職員工230人。《土地評估確認通知書》顯示,總麵積27846.8平方米,職工上訪信指出,除2處土地外,已核實的30904.9平方米。《有限公司章程》稱,總股本261萬元,汪明宏200萬元,持股協會143人61萬元;健康人0.5萬元,殘疾人0.3萬元。會計師事務所《驗資報告》證實,261萬元注冊資本到位,時間1997年10月27日。
3 摸得要吐
2007年8月17日,來到一家化工廠采訪食料廠職工的夫人。此前已經采訪橡膠廠2位職工,但不指點新人,馬上斷線,無法續訪。此後,每采訪一人,都請求提供橡膠廠線索,終於有人報出這位夫人,我將全部希望押在她身上。
她在食堂工作,忙中偷閑,與我聊開:“汪明宏接手後,我的工作安排剝電線,外國進口的廢線,內有衛生巾、短褲,甚至大便,摸得要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