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物品編碼定義(1 / 1)

這裏的物品編碼應適用於經濟活動領域,要對物品編碼進行研究首先要理解什麼是物品編碼。在第一節中已經對物品做了解釋,因此,下麵首先看一下什麼是編碼,然後再明確物品編碼的含義。

一、工具書解釋

針對編碼的含義,各個工具書的闡述各有不同。下麵為一些工具書中的相關闡述。

《宣傳輿論學大辭典》:編碼(coding)是把信息變換成信號的措施,是用按一定規則排列起來的符號序列(碼)將信息表示出來的過程。

《新時期新名詞大辭典》:編碼又稱代碼,指將文字資料轉換成計算機可以識別的符碼的過程,是用預先規定的方法,將文字、數字或其他對象編成數碼或將信息、數據轉換成規定的電脈衝信號的過程。編碼在電子計算機、電視、遙控和通信等方麵被廣泛使用。編碼是信息從一種形式或格式轉換為另一種形式的過程。解碼,是編碼的逆過程。

《簡明數學詞典》:編碼是用規定的一組代碼表示計算機程序的指令或信息的過程,即為計算機編寫程序。

《馬克思主義哲學全書》:編碼即為使信源與信道相匹配而對信源發出的消息係列進行的變換。

二、慣用解釋

在計算機硬件中,編碼是指在一個主題或單元上為數據存儲、管理和分析的目的而轉換信息為編碼值(典型的如數字)的過程。在軟件中,編碼意味著邏輯地使用一個特定的語言如C或C++來執行一個程序。在密碼學中,編碼是指用預先規定的方法將文字、數字或其他對象編成數碼,或將信息、數據轉換成規定的電脈衝信號,編碼是根據一定的協議或格式把模擬信息轉換成比特流的過程。

國家標準分類與編碼通用術語GB\/T 10113—2003中對編碼的定義是給事物或概念賦予代碼的過程。

三、現代理解

編碼在認知上是指解釋傳入的刺激的一種基本知覺的過程。從技術上來說,這是一個複雜的、多階段的轉換過程,是從較為客觀的感覺輸入(例如光、聲)到主觀上有意義的體驗的過程。這是人們對編碼的直觀認識,然而對編碼的定義需要以科學、嚴謹的詞語進行描述。

從編碼的應用領域可以看到,實際運用中編碼有時被看作動詞,有時被看作名詞。針對編碼的定義仔細研究後可以發現,對編碼的大部分定義都是動詞,如《宣傳輿論學大辭典》、《新時期新名詞大辭典》及《簡明數字詞典》中都將編碼定義為動詞。

同時還可以看到不同領域對編碼的理解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編碼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傳遞信息,在當今信息化的社會,對編碼的大部分定義還是偏向於計算機領域,將其和計算機的編程結合在了一起。這種現象是符合社會的需求的,但這種情況導致人們忽視了物品編碼對編碼定義的需要。物品編碼的最終結果是為了實現信息的傳遞,並應用於信息網絡,但值得注意的是物品的編碼與計算機的編程有很大的差異。

綜合考慮編碼的社會需要,《分類與編碼通用術語》中對編碼的定義,即給事物或概念賦予代碼的過程,比較適用物品編碼標識領域。

物品編碼標識是人類認識事物的過程。通過對物品的編碼標識,人們可以對物品進行管理。在信息社會裏,物品編碼標識是計算機信息處理的前提。

物品編碼與其他應用領域的編碼的不同之處在於編碼的對象是物品,是將客觀的物品信息轉化為代碼的過程。由於目前對編碼的理解主要集中在計算機信息處理方麵,因此現有資料裏對物品編碼定義的研究很少。在權威資料中看不到對物品編碼的定義。在資料的收集中也隻是僅僅看到了一些學者對物品編碼的理解。其中有人對物品編碼定義為用一組有序的符號(數字、字母或其他符號)組合,來標識不同類目物品的過程。這裏將物品編碼理解為一種標識過程。並且該定義中所提到的“不同類目物品”所體現的編碼作用主要是分類,因此該定義所涵蓋的內容不全麵。

另一種解釋是物品的編碼是將一組抽象的符號或數字按某種排列規則組合起來,表示物品信息的一種活動。相比之下該定義所表達的意思基本符合應用領域的要求。

綜合分析後,我們認為物品編碼即給物品賦予的代碼。該定義清晰地表達了物品編碼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