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篇》reference_book_ids\":[7316747078988729406,7332312875668622398]}]},\"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一、標示
標示與標識僅一字之差。但這一個字的差別卻帶來了意義上的很大變化。其中“標示”中的“標”的解釋和“標識”中的“標”的解釋是一致的。“示”的理解是表明,或把事物拿出來或指出來使別人知道,也有有“顯現、表示”的意思。
《華嚴經音義》中認為:“示,現也。”《玉篇》中有“示,語也,以事告人曰示也”。明代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中有“二子心計,公無從辦,特示故人意耳”。《左傳·成公十年》有:“召桑田巫,示而殺之。”從這些古文中,可以看到古今對“示”的理解是趨於一致的,都有“表明、顯現、表示”的意思。當“標”與“示”組成詞條“標示”時,《現代漢語詞典》和《新華漢語詞典》對其的解釋為:標明,顯示。可見對“標示”的理解結合了“標”與“示”兩者的意思。但是該定義沒有體現出“標”和“示”的對象,依舊不能很好地表達出標示的內涵。
結合物品編碼過程中標示的特點,可將標示的定義進一步改進;標示是指將代碼轉換成為標誌的過程。此定義指明了顯示的對象,表達更為明確,更適用於物品標識的領域。
二、標誌
古代人們在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中,為方便聯係、標示意義、區別事物的種類特征和歸屬,不斷創造和廣泛使用了各種類型的標記,如路標、村標、碑碣、印信紋章等。廣義上說,這些都是標誌。在古埃及的墓穴中曾發現的帶有標誌圖案的器皿上的標誌多半是製造者的標誌和姓名,後來變化成圖案。中國自有作坊店鋪,就有了招牌、幌子等標誌。在唐代製造的紙張內已有暗紋標誌。到21世紀,公共標誌、國際化標誌開始在世界普及。隨著社會經濟、政治、科技、文化的飛躍發展,到現在,經過精心設計從而具有高度實用性和藝術性的標誌,已被廣泛應用於社會的一切領域,對人類社會性的發展與進步發揮著巨大作用和影響。
標誌的使用盡管很普遍,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標誌和標識混淆的情況也屢見不鮮。標誌與標識二者既有聯係又有區別。標誌是名詞,對其的理解沒有太大的出入,這裏隻是將標誌的概念規範化、標準化;標識的概念在之前已經進行了明確的解釋,因此標誌的內涵就好理解了。
北魏的酈道元在《水經注·汶水》中說:“嬴縣西六十裏,有季紮爾塚,塚圓,其高可隱也。前有石銘一所,漢末奉高令所立,無所敘述,標誌而已。”這裏標誌是“記號”的意思。在《中國百科大辭典》中標誌的含義是總體單位所具有的屬性或特征。《中國少年兒童藝術百科全書》中標誌是指用簡潔的文字或圖形表現某一事物的形象性符號,它便於識別,且可以使觀者產生強烈而直觀的印象。
綜上可知,標誌是表明特征的記號,在物品標識中,標誌的內容是將屬性信息附著在載體上,形成記號。“以實物或電子數據形式表現某一物品所具有的屬性或特征的符號或標記”就是標誌。這其中繼承和保留了標誌的原始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