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計 圍魏救趙(2 / 3)

晉文公不違當所年許的諾言,先是退避三舍(九十裏)禮記楚軍,以報答當年楚成王厚遇文公之禮。但得臣仍不肯罷兵,於是,晉楚二軍大戰於城濮,楚師大敗而歸,果如狐偃所言,宋國之圍也因此而被解。

晉國為避免與曾有恩於己的楚國進行正麵衝突,首先攻打了他的必救——曹國和衛國,迫使楚軍撤兵回救。晉國雖退避了九十裏,但由於楚軍從宋國撤軍後日夜奔波,身體異常疲憊,最終被以逸待勞的晉軍殺得大敗,晉軍運用殲其必救、圍敵打援的策略,贏得了這場爭霸戰爭的勝利。

公元219年,蜀國大將關羽乘劉備奪取漢中之聲勢,與孫權聯合,共同伐曹,關羽自江陵北伐,孫權進攻合肥。關羽率軍,於樊城水淹曹仁部下於禁等七軍。兵臨樊城,華夏震恐。曹操不敵。準備遷都以避敵鋒。這時曹操的軍師司馬懿、西曹屬蔣濟獻計曰:“於禁等為水所沒,非戰攻之失,於國家大計未足有損。劉備、孫權,外親內疏,關羽得誌,權必不願也。可遣人勸孫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此計便是分散政敵,削其勢而驅之的謀略,也自然被曹操所采納。

麵對曹操的謀略,孫權並不是不知,但為利益所誘,又兼關羽拒絕了孫權為其子的求婚,況且孫權襲破關羽奪取荊州之心早有。於是借曹操派人來遊說之時,作書與曹操,願討關羽以自效,並要求曹操不要透露消息,以免關羽有所防備。謀士董昭認為暴露這個消息為好,這樣“可使兩賊相對銜掀持,坐待其斃”。再者關羽為人好強,兵圍樊城期望大功,必然猶豫不退,曹軍知此卻能提高士氣。果不然如董昭所料,關羽圍而不撤,荊州反為孫吳襲破。關羽腹背受敵,最後敗走麥城,被孫權所殺。曹操利用孫劉之間的矛盾,誘之以利,使雙方的聯盟破壞。當然受損失最大的是蜀國,因為自此以後,蜀很難再發展了。然而孫權也沒有得到太多利益。他雖然得到荊州,並在吳蜀夷陵之戰,火燒劉軍連營700裏,大獲全勝,但自此也失去北上爭奪天下的機會,也隻有在江南發展了。曹魏因孫劉聯盟破壞,穩住陣腳,逐漸取得優勢,孫劉再度聯合,也無滅曹實力。三國自此形成鼎足之勢,而魏最強。

公元200年,袁紹在官渡擺下戰場,要消滅曹操,南爭天下。當時袁紹擁兵十幾萬,兵強馬壯,糧草豐足;曹操隻有幾萬兵馬,糧草缺乏,論實力曹操遠不及袁紹,若要正麵擺戰場,等於以卵擊石,自取滅亡。

因此隻能尋找袁軍的要害而又薄弱處攻擊,這時曹操得到消息:袁紹有萬車軍資屯於烏巢,僅有少量兵馬守衛。曹操立即率輕騎五千夜襲烏巢,順利燒毀了袁軍的糧草庫,袁軍不攻自亂,曹軍乘勢前後夾擊,大敗袁軍。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以弱勝強、避實擊虛的官渡之戰。

十年前,歐洲空中客車飛機公司與美國波音飛機公司相比還隻是個微不足道的角色。當時,它僅占有百分之十的世界飛機市場,而波音飛機則正處於巔峰之上,高不可攀。在“波音”這個巨人眼裏,“空中客車”不過是個還流著鼻涕的稚童,要想與自己齊肩比高,那將是另一個世紀的事情。然而九年之後,空中客車公司便憑借自己的實力和智謀攻下了百分之三十多的百座以上的噴氣客機市場,到1994年上半年為止,這一歐洲新霸竟已穩操百分之五十五的市場份額,手中已經擁有69架新客機的訂單。“空中客車”在數年間突飛猛進,後來居上,其奧秘就在於其采取了避實擊虛、搶占市場空檔的“圍魏”戰略。

近年來,由於世界航空客運業競爭日趨激烈,導致利潤下降,各大航空公司多數已放棄購買新機種,唯有亞洲對飛機的需求增長仍然強勁。亞洲購買新飛機的數量在未來兩年中很可能占到全球購買新飛機總數的1\/3。能保證亞洲這一市場的前景就等於保住了自己公司的未來。亞洲,將成為飛機製造商激烈爭奪的主戰場。有鑒於此,空中客車公司針對它的主要對手波音公司發動了頗有戰果的突然襲擊。

僅在1993年,亞洲的兩大航空公司,即國泰航空公司和新加坡航空公司,就向空中客車飛機公司遞上了寬體客機的大額訂單。國泰航空公司宣布將購買6架A340型客機,同時把在1989年向空中客車飛機訂購的A330型客機的數目增加至10架。新加坡航空公司則訂購了10架A340型客機,同時保留訂購另外20架。

這些大筆生意僅在這一年裏就給空中客車飛機公司帶來83億美元的進項。然而,真正大把大把的金錢所帶來的好運遠不隻這些,更重要的是,國泰航空公司和新加坡航空公司是世界上兩家最贏利的航空公司,在航空管運業被稱為市場的帶頭羊。一旦某種客機機型被被購做為其客機載客,該地區的其它航空公司就會群起而效仿了。

“空中客車”機敏地抓住“波音”露出的空檔,采取乘虛而入的謀略,一舉搶占了這個十分重要的高地。

在占領了國泰和新加坡這兩大市場後,“空中客車”利用“波音”還未完全覺醒的機會,又將目光投向了在亞洲占有最廣闊天空的國家——中國。

據專家估計,在2011年前,中國將定購600多架大型民用客機。占整個世界客機市場的百分之五左右。但“空中客車”明白開拓中國市場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究其原因是空中客車飛機公司係由四家歐洲主要航空製造公司共同擁有,法國、德國、英國和西班牙各占一家。其中的部分合夥人所在國政府與中國政府之間存在不良的關係。由於法國向台灣出售高性能戰鬥機,法中兩國關係由此緊張,與此同時,英國與中國又因香港的某些問題而齟齬摩擦。為此,“空中客車”頻頻向中國遞送秋波,以示討好。

1993年12月,空中客車公司在中國成立了歐洲空中客車飛機公司中國公司,其在中國市場的策略運作將由該分公司體現實行。該分公司將建有零配件倉庫、培訓中心和全國範圍的銷售網絡。同時,空中客車公司也與中國合作者商定生產部分飛機部件。為了促進飛機銷售,該公司正在中國投資2500萬美元為其銷售夯實基礎,投資當中包括培訓中方人員等。另外,空中客車飛機公司還可能在中國成立一家企業以進一步鞏固該公司在中國的市場陣地。

空中客車飛機公司這一係列乘虛而入的“圍魏”策略果然收到了奇效。他們通過大膽搶占“波音”的市場薄弱點——亞洲,使得他們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裏便占領了世界飛機市場一半的份額,由波音飛機公司所瞧不起的小弟弟一躍而為其強大的競爭對手。波音飛機公司不得不忍痛實行大刀闊斧的成本砍削行動:18500名員工要被裁員,而剩下免裁的則要提高生產力。但無論其做何努力,世界市場份額的丟失已經是無可挽回的事實了。

東漢時,班超作為漢朝的使臣到西域各國,到了鄯善之後,鄯國王答應要同漢朝友好,但是過了不久,忽然對班超一行人冷淡了。班超得知,原來是同漢朝為敵的匈奴使臣來了,迫使鄯善國王又打算傾向於匈奴,所以班超就決定乘夜火燒匈奴人。

這天夜裏,班超率領部下來到匈奴營地,正好大風驟起,班超他們順風放起火來,並在營後擊鼓大呼,匈奴人不知虛實,紛紛逃出黃門,全被班超埋伏在那裏的弓弩手射死。第二天班超提著匈奴使者的頭顱來見鄯善王,鄯善王嚇得叩頭謝罪,表示永遠臣服漢朝,決不再生二心。

鄯善王舍漢而準備投靠匈奴,主要有匈奴使臣相迫,如果班超強令鄯善臣服漢朝,那麼他們即使表麵答應,內心也不會真服。班超采取迂回側擊的辦法,轉而攻擊匈奴使臣,鄯善失去了強大的依靠,自然要臣服於漢。

一位年輕的人壽保險業務員,聽說某大學的一位講哲學的老教授還沒有參加人壽保險,其主要原因是因為這位教授對人壽保險一向十分討厭。同時這位老人又特別固執,多少位前來企圖說服他的業務員位都被灰溜溜地趕了出來。因此,大家對這位老教授都有點望而生畏。這時,這位年青的人壽保險業務員卻非要來碰碰運氣。

這年夏天,老教授舉辦了一個哲學研究班,在眾多的學員中,有一位年輕人學習特別認真,他聚精會神地聽,詳詳細細地記,還經常舉手提出一些頗有深度的問題,使得老教授感到這是一位很前途的青年,研究班結束後,青年人到老教授家裏來拜訪,對老教授說:“您的講議,我已反複讀了三遍,今天特地來請教幾個仍舊弄不懂的地方,老教授欣然地幫助他解答了問題,隨便問道:“你在哪裏供職?”年輕人說:“我是人壽保險業務員。”過了一段時間,年輕人又來請教問題,並隨身帶來了禮品,當年青人施禮告辭的時候,老教授說:“請等等,你給我說說,你們公司開辦的人壽保險,有哪幾種呢?”年輕人詳細地做了介紹,老教授當即辦理了參加人壽保險的手續。

這位年輕的人壽保險業務員,知道直接說服老教授參加人壽保險是十分困難的,便采用迂回側擊的計謀,從容易接近老教授,並容易獲得其好感的哲學研究方麵入手,通過自己虛心好學的行動,博取了老教授的好感,老教授愛屋及烏,自己便主動地改變了對人壽保險的看法,年輕的業務員雖然沒有做任正麵說服,但卻起到了殊途同歸的效果。

從前有個假裝斯文的縣官,他有個癖好,愛畫虎,還喜歡別人稱讚畫得像。某天,他畫了一隻老虎,掛在牆上,自己越看越得意。一個差役走過來,縣官問:“你看這畫畫的是什麼?”善於奉承主子的差役雖然看見畫得象貓,但他為了討好主子,一個勁兒地稱讚道:“好畫,簡直就是一隻活虎。”縣官聽了眉開眼笑,當即賞他十兩白銀。第二天,又一個差役路過這裏,縣官問:“這畫畫的是什麼?”這個差役老實地回答說:“豈有此理,竟敢將老爺我畫的虎說成是貓。”縣官一聽,火冒三丈。差役膽戰心驚地說:“老爺,我說的是實話。”縣官喝道:“是貓!來人!打他四十大板!”

第三天,縣官又問第三個差役,這個差役頓了頓說:“老爺,我不敢說。”

縣官說:“怕什麼?你看老爺我就不害怕嘛。”

“老爺,您也怕。”

“我怕什麼?”

“老爺怕皇上。”

“皇上怕什麼?”

“皇上怕老天。”

“天怕什麼?”

“天怕雲。”

“雲怕什麼?”

“雲怕風。”

“風怕什麼?”

“風怕牆。”

“牆怕什麼?”

“牆怕老鼠。”

“老鼠怕什麼?”

“老鼠最怕老爺這幅畫。”

縣官一聽,氣得目瞪口呆。這三個差役的回答,第一個會奉承,得了獎賞,但因為不敢說實話而被人瞧不起,他的回答不算是聰明;第二個差役因為據實回答挨了一頓打,也算不得聰明人;第三個差役,假作害怕,避開了正麵回答,左彎右拐,才委婉地暗示出那個答案,弄得縣官哭笑不得。

春秋時衛國州籲殺君篡位,為“立威”鄰國,曾經聯合宋、魯、陳、蔡四國攻鄭。鄭莊公認為宋是主謀,決定要對宋國進行報複。他召集大臣商討如何攻伐宋國的計策。謀士祭足分析了當前局勢,認為不久前五國曾聯兵攻鄭,今鄭攻宋,其餘四國必然助宋攻鄭;要想打敗宋國,必須先離間他們的關係。莊公認為有理,便派使者前往陳國,企圖與之結好。但陳桓公識破了鄭國的陰謀,拒絕召見鄭使。

祭足見陳國拒見鄭使,便又向鄭莊公提出了一個絕妙之計:令邊境的兵士,夜間偷偷地潛入陳國,搶掠陳國的人口和物資;爾後,再派一個能辯善言的人出使陳國,還其俘獲,並向他們賠禮道歉,那麼,陳主一定受感動而與我們結好。莊公說:“好!”便派人率兵五千,假裝打獵,趁夜潛入陳界,大掠男女輜重,約百餘車。陳疆吏申報陳桓公。桓公大驚,忙召群臣商量對策。可就在群臣坐定,桓公準備說話之時,有人來報:“有鄭使潁考叔在朝門外,齎國書求見,納還俘獲。”桓公問身邊的公子佗:“鄭使此來何意?”公子佗說:“來使美意,不可拒絕。”桓公乃召潁考叔進見。

潁考叔與桓公見麵後,將莊公手書雙手呈遞給桓公。桓公看後,認為鄭國主動修好,出於至誠,於是與鄭國結好。鄭國這一舉動,有效地鬆散了陳與宋、魯、蔡、衛等國的關係。

公元537年,東魏兵分三路征伐西魏。一路由司徒高昂帶領,進兵上洛;另一路由竇泰率領,出師潼關;最後一路是由丞相高歡領兵進駐蒲阪,並在黃河上架起三座浮橋,擺出一副要渡河的架勢。西魏大丞相宇文泰駐兵廣陽,對手下將領說:“敵兵呈品字形進攻,並已架設浮橋,以示必定過河,其實這是在拖延我軍主力,以保證竇泰的西進而已,高歡自起兵以來,經常派竇泰為先鋒,竇泰手下兵精將勇,常打勝仗,因此他們必定十分驕傲。我軍如果趁其不備去襲擊他,一定會攻破他,這樣一來,高歡也就自然會不戰而退。”可他手下人則認為還是以防守為上,以防萬一。宇文泰道:“高歡前兩次攻打潼關,我方均未出擊,現在他們大舉進兵,必然以為我們隻會分兵自守,早生輕敵之念,乘此襲之,何愁不克。高歡雖已架設浮橋,但在五天之內還不會渡河,而我則可乘此攻打竇泰!”於是,宇文泰揚言自己要保衛隴右,暗地裏卻引兵東出,兵臨小關。竇泰聽說宇文泰主力已到,連忙從風陵渡河。宇文泰率兵大敗竇泰。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竇泰被迫自殺,高歡隻好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