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弄不清楚趙匡胤為什麼有這樣的舉動,也不好違拗宋太祖的意思。而此時正值趙匡胤大肆外侵,李從善留在大宋,正好借此了解一些大宋的情況,因而,李煜同意李從善留在大宋任職。
宋太祖將李從善留在大宋以後,又派一名使者到南唐。使者在林仁肇那裏,用錢財玉帛等賄賂林仁肇的仆人,搞到了一張林仁肇的畫像。使者把畫像帶回宋朝以後,趙匡胤命人把這張畫像掛在自己的側室裏,位置也特別顯著。
有一天,李從善來見宋太祖,廷臣先把他領到了趙匡胤的側室,讓他等候召見。李從善一眼看到林仁肇的畫像,非常吃驚,心想:這不是我朝大將林仁肇的畫像嗎?他的畫像怎麼掛在宋太祖的側室裏?他百思不得其解,忍不住問宮廷的侍臣。侍臣支支唔唔,欲言又止,顯出很為難的樣子,半天才說:“反正你也是宋朝的人了,告訴你也沒有什麼關係。皇上非常愛惜林仁肇的才幹,下詔書讓他來京城,他已經答應投降,就派人先送來這張畫像以表他歸順的誠心。”侍臣接著又指著附近一座富麗堂皇的房子說:“聽皇上說,準備把這些房子賜給林仁肇,等他到了京城,還要封他為節度使呢!”李從善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回到江南,向李煜報告了此事。李煜哪辨真偽,認定林仁肇懷有二心,盡管平常遇事優柔寡斷,但對此大逆不道之人焉能留情,於是在一次宴會上,用一杯毒酒毒死了林仁肇。
趙匡胤聽到林仁肇被李煜毒的消息後,立即發兵攻打南唐,滅了南唐後,很快又統一了中國。而李煜在“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時,還在“垂淚對宮娥”。
在抗日戰爭中,我新四軍建立了鞏固的抗日根據地,給日本侵略軍以沉重的打擊。侵華日軍為了消滅新四軍,蕩平根據地,曾發動多次進攻,終因對抗日根據地的情況一無所知而失敗。1942年,侵華日軍駐山東濟南高級特務機關為刺探新四軍的情報,采取釋放俘虜的辦法,派出奸細打入抗日根據地,進行諜報活動,具體作法是:讓看守故作疏忽以便使俘虜乘隙逃跑,有時逃跑的是真正的新四軍被俘人員,有時放跑的則是經過偽裝的漢奸特務。
新四軍是一個有嚴格紀律的軍隊,每次都要對逃回來的俘虜進行審查。有一次。新四軍偵訊科又審查了一批由敵戰區逃回來的被俘人員。經嚴格審查,發現有五個人來路不明。在偵訊科同誌的耐心說服教育下,其中兩個承認自己是新當的特務,這次偽裝成俘虜來根據地刺探情報。而另外三個則拒不承認自己是特務。偵訊科的同誌其實早已通過其他渠道了解了這三個人的情況,均為無恥的漢奸特務,其中一個外號叫“催命鬼”的人原來就是國民黨特務。
偵訊科長向羅榮桓首長彙報了這一情況,並請示如何處置這5個人。羅榮桓問:“你看該怎麼辦好呢?”科長說:“把那兩個主動坦白的按政策放了;至於‘催命鬼’等三人,頑固不化、死心踏地為日本主子賣命,槍斃算了!”羅榮桓點上一支煙,思索了片刻,然後對科長說:“我看把這五個全部放了吧。”科長迷惑不解,心想首長明知這三人罪大惡極,幹盡了壞事,為什麼還要放掉呢?羅榮桓也看出了科長的心思,便把自己的想法說與科長。科長越聽越興奮,連連稱妙。
當天下午,偵訊科的同誌首先押來兩個新當的特務,向他們講了政策,並布置了四條任務。然後又押來“催命鬼”等三個老特務,也講了政策,但沒有布置任務。最後又派人把這五個人分別送出根據地。
這五個一回敵占區,便被日本高級特務機關關押起來,受到審訊。一開始,他們都說是自己逃跑出來的,特務頭子哪裏肯信,便令嚴刑拷問。兩個新當的特務受不了皮肉之苦,先後招認,並說明任務在身。而“催命鬼”三人,隻說優待三天,沒布置任務。
五個人本都是據實而說,但日本特務頭子怎麼也不相信,兩個人有任務,而另外三個人沒有,這怎麼可能呢?便疑心不承認有任務的這三個人一定隱瞞了什麼,他們一定投靠了新四軍。在一氣之下,命令對“催命鬼”等三人用酷刑,三人受不住折磨便胡編亂造,瞎供一氣,更加驢唇不對馬嘴,前言不接後語,可謂漏洞百出。這更引起日本特務頭子的懷疑。
最後,日本人將兩個新當的特務關進集中營,而槍斃了“催命鬼”等三個特務。
羅榮桓與沒有見麵的敵人鬥智,終使特務頭子上當,將自己的幹將親手處死。日本特務本來想借新四軍的工作疏忽而使派遣的特務在根據地站穩腳,從事間諜活動,沒想到羅榮桓計高一籌,反使自己上當受騙。
公元982年,遼聖宗即位,年僅12歲,由其母肖太後當政。
宋太宗趙匡義認為,遼國此時“主幼國疑”,是攻打遼國的最佳時機。
公元986年,北宋分三路大軍大舉向遼進攻:東路由曹彬統率出雄州(今河北雄縣);中路由田重進統率,由定州攻飛狐;西路由潘美、楊業統率出雁門,攻朔(今山西朔縣)、寰(今山西朔縣東)、雲(今山西大同)、應(今山西應縣)等四州,最終目標是三路會師幽州,與遼兵進行決戰。
三路大軍同時前進,東路軍一出師便遇到了遼軍主力的迎擊,大敗於歧溝關(今河北涿縣西南)。中路軍聞東路軍敗北,不戰而潰。唯有西路軍,出師兩個月,戰果累累,恢複了朔、寰、雲、應四州之地,大軍直抵桑乾河。
由於東、中兩路的潰敗,打亂了總的部署,西路軍已成孤軍深入之勢,有了被遼軍包圍吃掉的危險。
趙匡義令潘美、楊業迅速退回代州(今山西代縣)。然而此時,遼軍打敗了東、中兩路宋軍以後,迅速調集10萬精兵,在寰州攻擊宋軍中路。中路軍隻好退出寰州。
麵對遼軍的大舉進攻和自己軍隊孤立無援的局麵,楊業認為:
“現在敵人的實力很強,應當暫避其鋒芒,不能冒險進攻,應按照朝廷的命令,迅速掩護老百姓撤退,以免遭到巨大損失。”潘美和監軍王銑卻不以為然,反而為了爭功,強領楊出兵收複寰州。
楊業無奈,隻得率領本部人馬出擊。臨出發前,潘美、楊業、王銑三人約定,由潘美派弓弩手埋伏在陳家穀(今山朔縣南)接應,待楊業轉戰到陳家穀時,予以夾擊全殲。
楊業的人馬根本敵擋不住遼兵的10萬大軍,一觸即潰,隻得敗退到陳家穀。
潘美、王銑得報,見大勢已去,倉惶撤退,楊業到達陳家穀,已人去寨空。失去了接應,楊業很快隱入遼兵的重圍之中。雖然他奮不顧身,英勇殺敵,但終因寡不敵眾,身負重傷,墜馬被俘,不屈絕食而死,他的兒子七郎也在這次戰鬥中犧牲。
其實,楊業及子七郎並非死於遼軍之手,而是死於貪生怕死的潘美、王銑之手。楊業本來在準確判斷形勢的前提下主張撤兵,而潘美、王銑則為了在皇帝麵前邀功,定要收複寰州。他們也知孤軍深入異常危險,便令楊業踏險地而自己在後觀望。當楊業受挫領軍後退時,他們又不履前約,獨自逃生,而置楊業及部將兵士於不顧,可見其狡詐與心毒。無怪乎在民間盛傳的故事中,將他們作為天字號的奸臣來陪襯楊業的高大英雄形象。
官渡之戰後,曹操占據了幽冀、青、並、兗、豫、徐和司隸一共八州(約今河北、山東、山西、河南和江蘇北部),基本上統一了黃河流域,形成了獨戰平原的局麵。他在爭奪中原的戰爭過程中,改編和鍛煉了一支戰鬥力較強的軍隊,擁有兵力數十萬,實力雄厚。曹操在結束對烏桓的戰爭後,後方基本穩定,作向南進軍的準備。他在鄴城(今河北磁縣東南)訓練水軍,又派人到涼州(今甘肅)去聯絡馬騰,以避免向南進軍時馬騰在後方擾亂,陷入兩麵作戰。
當時,南方的主要政治勢務是吳國的孫權,他占據楊州(長江下遊與淮水下遊間的六郡)、吳君(今江蘇吳縣一帶)、會稽(今浙江紹興一帶)、丹陽(今安徽宣城一帶)、廬江(今安徽廬江一帶)、豫章(今江西南昌一帶)和廬陵(今江西吉安一帶)。因為長江在九江到南京一段,為東北流向,所以吳國又稱為江東或東吳。東吳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東漢末中原混戰,不少北方人南遷,促進了東吳經濟的發展,國力有所增強。在軍事上擁有精兵數萬,加上據有長江天險,東吳政權比較穩定。
南方的另一政治勢力是割據荊州的劉表,他基本上采取保持現狀的政策。原來依附袁紹的劉備,官渡之戰後投奔劉表。劉表讓劉備頓兵新野、樊城,為他據守阻止曹軍南下的門戶。劉備乘這個機會積極擴充軍隊,網羅人材,等待機會發展。在謀士諸葛亮的幫助下,很快成為僅次於曹操、孫權的第三大勢力。
曹操南下的第一個目標是劉備的荊州。當時,荊州不僅物產豐富,而且地據長江中遊,是南北交通的要道。占據了荊州,不但可以控製現在的湖南、湖北,還可以順江東下,從側麵打擊東吳,向西可以奪取富饒的益州(今四川)。
公元208年7月,曹操采納荀的謀略,親自率領軍隊南下,襲擊荊州。8月,劉表病死。9月,曹操進軍新野,劉表的次子不戰而降。劉備在樊城得到劉琮投降的消息後,急向江陵退卻,並命令關羽率領水軍經濟水到江陵會合。江陵是荊州的軍事重鎮,是兵家必爭之地。曹操怕江陵為劉備所得,便親自率輕騎5千,日夜兼程3百裏,追趕劉備,在當陽的長阪坡把劉備打敗,占領了江陵。劉備僅僅同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幾十個人突圍出來,逃到夏口(今漢口),同關羽的1萬多水軍以及劉表的長子劉琦率領的1萬多兵馬會合後,退守長江南岸的樊口。
曹操占領江陵以後,打算順流東下,占領整個長江以東的地方,謀士賈詡向曹操建議:利用荊州的豐富資源,休息軍民,鞏固新占地區,然後再強迫東吳投降。但是,曹操輕易占領荊州,收降了劉表的步、馬、水軍八萬多人,獲得了大量軍用物資,兵力增至20多萬,氣勢正盛,便沒有采納賈詡的建議,決定乘勝東進。曹操還給孫權寫了一封恐嚇信,說他訓練了八十萬水軍,要與孫權在東吳“會獵”,企圖造成東吳內部的混亂,迫使孫權不戰而降。
在曹操進兵荊州之前,東吳曾經打算奪占荊州與曹操對抗。劉表死後,孫權派魯肅以吊喪為名去偵察情況。魯肅到江陵時,劉琮已經投降曹操,劉備正向南退卻。
魯肅在長板坡與劉備相會,說明聯合抗曹的圖意圖,劉備欣然接受了這個建議,派諸葛亮隨魯肅到柴桑會見孫權。
當時,孫權雖然不願意以“全吳之地、十萬之眾”恭手讓與曹操,但對劉備的力量也有懷疑,認為單憑東吳和劉備的那點兵力,不足於抵抗曹操。由於信心不足猶豫不決。
諸葛亮為了促成孫權下定聯合抗曹的決心,便分析了當前的形勢:劉備雖然敗於長阪坡,但目前還有關羽的萬餘水軍及劉琦的萬餘兵馬,兩萬餘眾雖數字不多,但都是精兵強將。而曹操雖然氣勢洶洶,兵多將廣,但經長途跋涉,已經疲憊不堪,就像一支飛到盡頭的箭,它的威力已經消失了。並且,曹軍多是北方人,不懂水戰,荊州新占,人心也不服。在這種情況下,隻要孫劉聯合,同心協力,一定能擊敗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形勢。
孫權對於諸葛亮的分析很讚成,但當時以張昭為首的一些人為曹操的聲勢所嚇倒,認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兵多將廣,曹吳雙方實力實在太懸殊,沒有取勝的把握,因而主張投降。魯肅竭力主張抵抗,他勸孫權把東吳的最高將領周瑜從翻陽(今江西波陽)召回,商計對策。
周瑜力主抗曹,他認為,曹操雖然統一了北方,但是局勢並不穩定,馬超、韓遂割據涼州,威脅曹操的後方。曹操舍棄了北方軍隊善於騎馬作戰的特長,而依靠水軍與我軍較量,這是以短擊長。現在正值天寒地凍,牛馬缺草,讓中原的士兵到南方打仗,水土不服,必然要生病,這些都是兵家大忌。曹操貿然行事,失敗是必然的。接著,周瑜又向孫權具體分析了曹軍的實力,他認為,中原地區的士兵不過十五六萬,而且很疲勞,劉表的降兵最多也不過七萬人,而且對曹操心存戒懼,這樣的軍隊,人數雖多,並不可怕。隻要精兵5萬,就足以打敗曹軍。
在周瑜的分析和勸說下,孫權終於下定了抗曹的決心。孫權撥兵3萬,任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正副指揮官),魯肅為讚軍校尉(協助策劃作戰的軍事參謀),率領軍隊與劉備會師,共同抗擊曹操。
公元208年10月,周瑜率軍沿江西上,到樊口與劉備會合後繼續前進,在赤壁與曹軍遭遇。孫劉聯軍以長擊短,火燒曹軍戰船,出奇製勝,大敗曹軍。
在赤壁之戰前,曹操以優勢兵力,收降了劉琮,占領了荊州,乘勝東下,企圖一舉吞滅東吞。就曹操的實力和來勢而言,劉備和孫權的力量都不可能單獨抵擋,幸有魯肅、諸葛亮、周瑜等正確分析,不謀而合地使用借刀殺人之計,使雙方都成為對方的第三種勢力以共同抗曹,否則,單就任何一方麵,都將敗在曹操手下,然後被曹操逐一吞滅。
早在60年代,美國幾家大銀行組成銀團,企圖占領香港金融界,徹底打垮華人和英國人在香港的金融實力,奪取香港,控製東南亞。計劃出台之後,美國金融大亨們紛紛來到香港“旅遊”、“渡假”。他們的到來,使香港的股票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股票買賣風潮,這一風潮,險些把資金雄厚的香港彙豐銀行置於死地。幸虧他們在危急時刻借兵破敵,才得以轉危為安。
香港彙豐銀行是一家金融集團,在香港有著雄厚的根基和社會基礎,實際上起著香港中央銀行的作用,其首腦與當地居民也有著傳統的密切聯係。因此,美國銀行視其為“眼中盯”,隻有打垮彙豐銀行,才能穩獲香港金融大權。
美國金融界的人士在去香港之前就已經謀定了進攻彙豐銀行的策略。他們首先利用香港當時的股市傳播信息係統不靈活的條件,大量收購彙豐銀行股票。一時間,彙豐銀行股票連翻數倍,不斷暴漲,成為人們手裏發財的象征。彙豐銀行為平抑股價,開始拋售股票,但杯水車薪無濟於是。緊接著,美國銀團在兩天內把所有收購的彙豐銀行股票向市場低價拋售,並製造各種謠言,散布彙豐銀行經營狀況不好,彙豐股票如同廢紙等等。致使彙豐股價狂跌,在銀行兌款的人也越來越多。形勢對彙豐十分不利。
在這種情況下,彙豐銀行如果不盡收這些堆積如山的股票,任其繼續下跌,其信譽將一落千丈,彙豐也有關門垮台的危險。但形勢越來越糟,就在彙豐銀行籌集資金大量吃進股票時,分布在全港的彙豐分支機構也頻頻告急:許多不明真相的儲戶紛紛提款,使銀根更加緊張,如不關門停業,存款有被提空的危險。此時,一份份定有“絕對機密”的電文飛到彙豐銀行總部,總部決策人陷入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困境之中。
麵對美國銀團的挑戰,彙豐銀行開始反擊。他們首先安撫民心,強調彙豐銀行久盛不衰的秘密在於對每一位儲戶負責。然後又馬不停蹄地四處貸款,先找老關係戶,不行了再找新關係,也不行;最後,找到香港黑社會組織,請他們助一臂之力。但是一切努力都未能奏效,借款的工作人員四處碰壁,誰也不肯把錢借給行將倒閉的彙豐銀行。
彙豐銀行既然無力收購股票,也無力支付擠兌,似乎失敗的結局已經注定。在這生死存亡的嚴峻時刻,彙豐銀行在走頭無路的情況下,猛然找到了一劑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即向得港的大後方——中國大陸金融機構求救。
對於美國金融界的野心,中國大陸駐港金融機構早已覺察,並曾多次提醒彙豐銀行,遺憾的是他們沒有引起高度重視,也沒有防範,結果吃了大虧。但在這關鍵時刻,中國金融機構本著穩定得港的目的,決定支持彙豐,保證香港的經濟穩定。
大陸駐港人員以最快的速度把香港發生的一切反饋到北京。中國金融的權威機關,中國人民銀行立即作出決定:支持彙豐銀行。並迅速指示駐港機構以最快的速度辦理貸款過帳業務。一切都以最高效率進行。與此同時,香港新聞媒介立刻作了大標題披露:“中國人民銀行與彙豐銀行聯手共進”, “彙豐銀行信心的一票來自大陸”等等。大小報紙從頭到尾進行報道,一時間成為港報的主旋律。
香港的股民和儲戶清楚,彙豐銀行有大陸金融機構支持,意味著彙豐銀行的資本不會枯竭,資金信用是毫無疑問的,由此,他們也看到了這場廝殺的前景——勝利屬於彙豐。緊接著形勢急轉直下,彙豐股票價格直線上升,儲蓄額再領風騷。美國人麵對逆轉的形勢隻能望洋興歎,別無他法。他們隻能承受他們沒有想到也最不願意承受的結果。
由於大陸金融機構的加盟,勝敗已分,美國銀團被迫與彙豐銀行進行談判。由於美方高價吃進,低價拋出,損失了很多,並且為彌補彙豐銀行的損失,不得不同意將一個航空公司拱手相讓。彙豐銀行為保證香港金融的穩定發展,同意讓美方在香港保留一部分資產,並讓美方承諾,今後不再發生類似的事件。
事後,美方一位金融界高級人士說:“彙豐銀行邀請大陸金融機構參戰,這一招太絕,也太狠,差一點使我們全軍覆沒。”
宋朝的蔡挺任陝西路(今陝西西安市)轉運副使,加直龍圖閣,出任慶州(今甘肅慶陽)郡守,趁機上疏談攻守方略。西夏軍隊大舉入侵,蔡挺告誡邊疆各寨所有人家不要出兵與夏兵交戰。西夏將領趙諒祚親自率幾萬大軍攻大順城,蔡挺估計城牆堅固難以攻破,而柔遠城的城牆比較差,派總管張玉率領精銳部隊去守柔遠城。蔡挺命令士兵先在大順城旁邊的水中撒滿鐵蒺藜,西夏騎兵渡水時很多馬都跌倒在水中,大順城沒攻下來。趙諒祚命西夏兵與蔡挺部決以死戰,蔡挺在城壕外埋伏硬弓手,飛去的強箭射穿了趙諒祚的鎧甲。於是趙率軍退去,又移兵攻柔遠城。張玉率軍夜裏攻打夏軍營寨,西夏軍隊驚慌逃離。環州羌人思順帶領全族人投靠了趙諒祚,諒祚以他為向導。蔡挺聲稱思順要再回來,命手下人修繕思順的舊房舍,出兵向西做出要迎接思順的樣子。趙諒祚果然中計,將思順毒死。西夏失去向導,始終未攻下大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