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李光弼率步兵、騎兵一萬餘人,太原弓弩手三千人東出井徑關,拉開了政府正規軍平定河北的序幕。
李光弼率軍直撲常山郡,一到常山城下,便有了意外驚喜:
常山三千民兵發難,殺死安祿山派來的胡人士兵,並把安祿山委任的郡守安思義押送出城投降。
李光弼心中一喜,開局不錯。
看著被捆成粽子的安思義,李光弼決定在這個人身上做一點文章。
李光弼問:“你知道你自己犯了死罪嗎?”
安思義硬挺著不吭聲。
李光弼接著說道:“我知道你久在行伍,懂得軍事,你看看我這些兵,能擋住史思明嗎?如果你是我,你怎麼辦?如果你出的計策可取,我保證不殺你!”
安思義點點頭,成交!
安思義說:“你們遠道而來疲憊不堪,冷不丁遇到強敵,恐怕很難抵擋,不如先讓軍隊駐紮到城裏,提前作好防禦,想出兵時,提前做好敵我對比,優勢明顯時再出兵。史思明如今在饒陽,距離此地不過二百裏,昨晚已經給他報過信,估計明天一早前鋒部隊就會到,大部隊會緊跟在後麵,將軍不可不防。”
李光弼點點頭,說得不錯。
李光弼也不食言,命人給安思義鬆綁,同時下令全軍入城,嚴陣以待。
安思義說得果然不錯,史思明果真來了。
第二天一早,史思明前鋒部隊抵達常山城下,後麵緊跟著大部隊,總計二萬餘騎。
眼看敵人上門,李光弼立刻迎戰,派五千步兵出東門迎敵。
然而,東門根本出不去。
史思明的騎兵正堵在東門口。
李光弼微微一笑,好,我讓你堵門。
一揮手,五百名弓弩手登城,再一揮手,萬箭齊發。
箭雨下,史思明的騎兵往後退了退,但沒有走遠。
李光弼又一揮手,一千名弓弩手分成四隊,四隊各自瞄準,對著史思明的騎兵開始點射,一箭一個,兩箭兩個。
史思明受不了了,再這麼下去,不用打,都成活靶子了。
史思明引軍退到了大道以北,李光弼引著五千步兵列陣於大道以南,在陣腳四周,李光弼命士兵槍杆向內,槍尖向外,頓時形成寒光閃閃的槍陣,想要強行衝陣,除非你是少林銅人。
李光弼用槍陣把本方打造成無從下嘴的刺蝟,同時讓對方成了渾身是箭的刺蝟,隻要有騎兵出來挑戰,李光弼沒有二話,射!
不長時間,史思明的不少騎兵完成了從人到刺蝟的轉變。
戰爭陷入了僵局,史思明不敢造次,隻能在原地等到本部步兵的增援。
史思明望眼欲穿的步兵到最後也沒能出現,因為剛剛走到半路,他們就被李光弼包了餃子。
李光弼能包對方餃子,是因為他提前得到了消息,消息是心向政府的村民提供的。村民告訴李光弼,有五千步兵從饒陽出發,一日一夜急行軍一百七十裏增援史思明,現在正在一個叫逢壁的地方休整。
哦,來得還挺快。
李光弼馬上撥出步兵兩千、騎兵兩千迎著史思明援兵的方向急行軍,任務隻有一個:全部消滅。
四千兵馬一路偃旗息鼓摸到了逢壁,機緣巧合,他們趕到時,對方正在吃飯。
天賜良機,不用可惜。
五千名正在吃飯的士兵怎麼也不會想到,這一頓居然是最後一頓。
五千名士兵就這樣消失,一個不剩。
史思明幾乎與李光弼同時得到消息,頓時大驚失色,這仗沒法打了,撤!
從這時起,史思明和李光弼耗上了,一耗就是四十多天。
盡管史思明首戰失利,但打起仗來一樣不含糊,很快他發現了李光弼的軟肋:糧道。
李光弼率軍遠道而來,軍中所需糧食需要通過糧道運送供應,這個軟肋被史思明抓住了,史思明一下子就把李光弼的糧道給斷了。
糧道斷了,即使人受得了,馬也受不了,常山城裏本來就缺乏馬草,這一斷更是雪上加霜,餓急了的馬連草席坐墊都吃了,沒用多長時間,常山城的草席、坐墊全吃光了,再沒有糧草,馬隻能絕食了。
李光弼無奈,隻好派出五百輛馬車前往附近的石邑城取馬草,這下正中史思明下懷。
等的就是你的馬車。
史思明派出兵馬準備半路攔截運草馬車,一照麵,史思明的兵倒吸一口涼氣,這個李光弼太賊了,居然早有準備。
史思明的士兵看到,五百輛運草馬車居然早有防備,馬車上的車夫都穿著鎧甲,而在五百輛馬車周圍還有一千名弓弩手護衛。整支運草隊伍結成一個方陣向前推進,就像一隻渾身帶刺的刺蝟,看上去很肥,就是無從下口。
在叛軍士兵無可奈何的目光的注視下,運草馬車平安進入常山城,馬草危機暫時度過。
運草士兵鬆了一口氣,李光弼卻眉頭緊鎖。四十多天對陣下來,李光弼意識到,僅靠現有兵力隻能跟史思明相持,根本無法將之擊敗,要想把他擊敗,還得指望援軍。
李光弼火速給郭子儀寫了一封信,請求郭子儀帶兵增援。
不久,郭子儀來了,身後是浩浩蕩蕩的大軍,兩軍會合到一起,人數達到了十餘萬,這下可以好好敲打史思明了。
天寶十五載四月十一日,郭子儀、李光弼率軍打到了史思明駐軍的九門城,人多了,就能幹點霸道的事了,他不來,咱就上門打。
九門城南,雙方開戰。
這一戰雙方已經不在一個數量級上,郭李聯軍十餘萬人,史思明一方隻有數萬人,史思明一方明顯不支。
這時,對史思明一方致命的打擊出現了,唐軍陣中一位中郎將居然一箭射死了叛軍大將李立節,這一箭射破了整支叛軍的膽。
叛軍開始潰散,史思明收攏不住,隻能落荒而逃,逃進趙郡暫時喘口氣。
六天後,郭子儀和李光弼又來了,僅僅一天,趙郡城破。
遺憾的是,史思明於幾天前已經離開了,並不在趙郡,而是逃到了博陵。
李光弼不作調整,直接率軍攻打博陵,他要把史思明打殘。
李光弼整整圍攻了十天,還是沒有攻下來,這時他又遇到了老問題——缺糧。
眼看博陵一時無法攻下,李光弼隻好引軍退到恒陽(今河北省曲陽縣),就地籌集糧草,解決大軍吃飯問題。
短暫休整完畢,郭子儀、李光弼準備再次出擊,這一次他們故意賣了一個破綻給史思明:數萬唐軍從恒陽起程前往常山城,後衛部隊防守很鬆懈。
史思明以為是天賜良機,便集合數萬殘兵在後尾隨,準備趁唐軍不備發動偷襲。
然而,三天過去了,史思明一點兒機會都沒有。
他不僅沒能偷襲成功,反而要經常接受唐軍剽悍騎兵的騷擾,行軍路上時不時就會躥出一股騎兵騷擾一陣,然後揚長而去,隻留下一群模糊的背影。
三天下來,史思明明白了,郭子儀、李光弼早有防備,算了,還是撤吧!
史思明率領部隊後撤,卻沒有意識到郭子儀、李光弼等的就是這一天。
就在史思明後撤的路上,郭子儀、李光弼大軍後隊改前隊,緊緊咬住了史思明的部隊。
在沙河,郭李聯軍追上了史思明的部隊,猝不及防的史思明又吃了一個大虧,再次潰敗而去。
連續幾仗,史思明都吃了大虧,心中隻能暗暗叫苦,心想,這時如果天降神兵,該有多好啊。
神兵真的來了。
安祿山聽說史思明在河北戰事吃緊,便從洛陽派出了援軍,援軍與史思明的部隊加到一起,總數達到五萬,史思明又有了底氣。
正巧,郭李聯軍回軍前往恒陽:史思明便一路尾隨,準備在恒陽尋找決戰的機會。
俗話說,機會隻留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話適合一般人,但不適合恒陽城下的史思明。
在恒陽城下,史思明作好了決戰準備,可是他一直沒有找到機會。
相反,郭子儀、李光弼一直在跟他做遊戲,遊戲的名字叫“逗你玩”。
依靠深溝高壘優勢,郭李聯軍與史思明玩起了貓和老鼠的遊戲:史思明進攻時,郭李聯軍便龜縮防守,反正牆高溝深,插了翅膀你也飛不進來;當史思明撤退時,郭李聯軍則出城尾隨,能打就打,不能打就回。
另外,郭李聯軍還給史思明部隊準備了特殊的禮物——白加黑,白天服白片不瞌睡,晚上服黑片睡不香。
所謂白片,就是白天在城牆上展示軍威,不打你,先嚇你;
所謂黑片,就是夜裏派兵襲營,逢人就砍,連砍帶嚇,讓你睡不著。
幾天下來,郭子儀、李光弼相視一笑,該決戰了!
天寶十五載五月二十九日,唐軍與叛軍決戰於嘉山,戰爭從一開始就倒向了唐軍一邊,唐軍兵多而且休整多日,叛軍兵少而且夜不能寐,這樣的仗沒法打。
這一戰,唐軍斬首四萬,生擒一千,叛軍主將史思明失足墜馬,頭盔馬靴不知去向,隻能不顧風度,披頭散發赤腳逃亡。
史思明大營留守的士兵不知消息,誤以為史思明已經陣亡,正不知所措時,便看見史思明拄著斷了一半的槍杆深一腳淺一腳地進了大營,留守士兵瞪大眼睛使勁看了看,沒錯,不是鬼,是人!
大軍慘敗,大營也待不下去了,史思明隻好連夜集合殘兵,逃亡博陵。
剛進博陵一會兒,就聽士兵奏報:李光弼又來了。
史思明歎口氣,這是前世冤家。
李光弼將博陵團團圍住,與此同時,唐軍大勝的消息傳遍了河北大地,這時又出現了令人振奮的一幕:河北十餘郡百姓紛紛誅殺安祿山任命的太守,十餘郡再次回歸政府懷抱。
到此時,安祿山的南北通道又斷了,想指望範陽根據地給洛陽供血,門都沒有,即便有叛軍單槍匹馬想從政府軍防區通過,多數也被擒獲。
這是河北第二次出現有利於朝廷的棋局,第一次棋局由顏杲卿、顏真卿兄弟執子,這一次則是由郭子儀、李光弼聯手打造。
(曲昌春注:在寫郭李聯軍攻打史思明時,我一邊寫,一邊樂,怎麼越寫越像中國電影裏八路軍打日本鬼子呢?八路軍英勇無比、無所不能,日本鬼子萎縮到家、智商極低,這樣的對比在我們小時候看著很過癮,長大後才知道,原來電影有一種手法叫藝術誇張。郭李聯軍與史思明的過招必定也經過了藝術誇張,我權且一寫,你權且一看,就當是個樂。)
河北戰報傳到洛陽,安祿山的鬱悶達到了頂點。
一直以來,他的夢想就是稱帝,以為稱帝之後就能過上美好生活。然而,事與願違,稱帝不到半年,煩心事一樁接著一樁,現在河北全境已經多數歸順政府,隻剩下範陽幾個郡苦苦支撐,這就是自己追求半天得到的結果嗎?
我們說好的幸福呢?
鬱悶的安祿山招來“中書侍郎”高尚、嚴莊,他要發泄一下自己心中的鬱悶。
安祿山指著高尚、嚴莊罵道:“你們倆數年來都在鼓動我謀反,還說什麼萬無一失。現在怎麼樣,前麵擋著潼關,幾個月都打不過去,北麵的道路也斷了,唐軍正從四麵向我們包圍。我現在有的不過汴、鄭等幾個州,你們說的萬無一失又在哪裏呢?你倆現在就從我眼前消失,以後也別來見我!”
高尚、嚴莊大氣不敢出,隻得灰溜溜退下。
幾天過去了,高尚、嚴莊果真沒敢出現在安祿山麵前,他們怕安祿山急了,當場斬立決。
這時,安祿山的部將田乾真從潼關回洛陽奏事,順便替嚴莊、高尚求情:“自古帝王開創大業,都是有勝有敗,哪有一下子就成功的?如今我們四周政府軍隊雖多,但都是新招募的烏合之眾,沒有經過訓練,怎能抵擋我們多年訓練出的薊北精兵,所以不足為慮。高尚、嚴莊都是輔佐陛下開國的元勳,一旦陛下連他們都拋棄了,那麼諸將聽了,還不個個寒心?如果上下離心,臣就替陛下感到危險了。”
田乾真一席話打開了安祿山的心結,是啊,政府軍雖多,可都是烏合之眾,哪裏擋得住我的範陽精兵。
安祿山轉憂為喜,說道:“阿浩(田乾真小名),你還真懂我的心思!”
經過田乾真開導,安祿山的好心情持續了一段時間,然而每當夜深人靜時,安祿山的憂慮又爬上心頭,如今河北形勢不妙,範陽危在旦夕,該不該放棄洛陽歸保範陽呢?畢竟那裏是自己的家啊!
安祿山猶豫再三,左右為難,就這麼放棄洛陽,他舍不得,而不放棄洛陽,範陽形勢又吃緊,如同魚和熊掌,兩個他都想要,但兩個似乎又不能同時要。
人生怎麼這麼多選擇題啊?
向左走?向右走?
幾米,你能告訴安祿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