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禮率軍繼續前行,映入他眼簾的是鬆鬆垮垮的叛軍,看上去人數不過一萬,而且五個一夥,十個一撥,零零散散,完全沒有列陣打仗的樣子。王思禮的將士們不由得笑了,就這樣還敢出來叛亂!
將士們沒有意識到,他們看到的隻是表麵。
王思禮率軍追了上去,兩軍接上了火,一萬多叛軍“驚慌失措”,紛紛潰散。
就在這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在崤山懸崖峭壁上突然出現大批叛軍士兵,王思禮一愣神的工夫,滾木礌石從山上滾落,連蹦帶跳砸向唐軍士兵。
五萬大軍被砸得七零八落,毫無還手之力,人家居高臨下用石頭當武器,唐軍手拿刀槍隻能徒呼奈何,形勢岌岌可危。
必須盡快突圍,不然全得砸死在這裏。
黃河北岸的哥舒翰見狀,連忙揮旗,命令王思禮用氈篷馬車開道,氈篷馬車在這裏,相當於重型坦克。
氈篷馬車很快衝出了一條道路,然而,路又斷了。
在氈篷馬車的前方停放著數十輛裝滿草的大車,氈篷馬車跑到這裏時,草全燒著了,頓時形成一道火牆,濃煙滾滾,遮天蔽日。
唐軍士兵在濃煙中伸手不見自己的五指,一聽到響聲便以為敵人殺了過來,便下意識拿起刀槍刺殺,這一下,就開始自己人打自己人了,而他們自己並不知道。
混亂過後,終於平靜下來,大家將矛頭指向了火牆,火牆後麵,可能就隱藏著叛軍。
箭紛紛向火牆後麵射了過去。
太陽西下,濃煙散去,這時再看火牆後邊,什麼都沒有,但此時發現已經晚了,箭都射光了。
大家正不知所措時,就聽到背後亂作一團,崔乾祐率領同羅部落騎兵抄了唐軍後路,正從背後掩殺過來。
局麵至此不可收拾,五萬大軍頓時潰散,各奔東西,有的上山藏身,有的下河逃命,如同被水灌了洞穴的螞蟻,隻知逃命,不知其他。
恐慌的情緒達到了極點,開始急速傳染,從前鋒部隊的五萬敗兵傳染到了十萬原本毫發未傷的大部隊。
可怕的事情發生了,十萬大部隊聽說前鋒部隊慘敗,頓時不戰自潰,十萬大軍土崩瓦解。
緊接著,黃河北岸三萬大軍崩潰,一哄而散。
哥舒翰傻眼了,僅僅一天工夫,他輸光了全部籌碼。
黃河兩岸的唐軍逃之夭夭,哥舒翰也隻好放下身段,帶著麾下一百來個騎兵開始逃命。
哥舒翰一行逃回了潼關,本來還準備通過吊橋進城,現在一看不需要了,哪裏都是平地。
潼關城下挖有三條壕溝,同一尺寸,寬兩丈,深一丈,沒有吊橋,插翅難過。現在逃兵蜂擁進城,人馬掉進壕溝無數,最後,三條壕溝都填平了,抬腳就進。
逃進潼關,哥舒翰一清點,十八萬大軍,隻逃回八千。
一天後,崔乾祐來了,八千殘兵沒能擋住崔乾祐的進攻。
潼關失守,長安門戶大開!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回想唐軍這次主動出擊,完全是蠢豬式自殺行為,放著潼關這道防盜門不用,偏偏出門自尋死路,到頭來連自己家的防盜門都弄丟了。
丟失防盜門的哥舒翰一路逃到了關西驛站(今陝西省華陰縣東),在這裏他稍作喘息,便派人四處張貼告示,收攏殘兵,準備反攻潼關,奪回防盜門。
正張羅著,番將火拔歸仁帶著一百餘名騎兵包圍了驛站。
火拔歸仁走進驛站對哥舒翰說:“叛軍到了,請大人趕緊上馬!”
哥舒翰不敢怠慢,走出驛站,這時火拔歸仁帶領騎兵都跪了下來,說道:“大人率二十萬大軍,一戰便全軍覆沒,還有何麵目回京麵聖?況且您沒看見高仙芝、封常清的下場嗎?長安,大人不要去了,還是去洛陽吧!”
哥舒翰心中一驚,壞了,火拔歸仁這是要挾持我投降安祿山!
哥舒翰自然不能答應,他挪動病體,準備下馬。
然而,英雄末路時一切都不如願,英雄末路的哥舒翰連馬都下不了。
火拔歸仁用繩子將哥舒翰的雙腳捆到馬肚子上,然後押著哥舒翰和他的手下一起往洛陽方向進發。
火拔歸仁滿心以為,哥舒翰就是自己的投名狀,有這樣的投名狀在手,安祿山自然會對自己刮目相看。
一行人在叛軍的引領下來到洛陽,哥舒翰與安祿山再次麵對麵。
這是兩人翻臉後的第一次見麵,沒想到卻是以這樣的方式,安祿山得意地坐著,哥舒翰則被人押著站在安祿山的麵前。
安祿山不無得意地說道:“以前你經常小看我,今天你又怎麼說呢?”
令安祿山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哥舒翰一下子跪倒在地,說道:“臣肉眼凡胎,不識聖人。如今天下還沒有平定,李光弼在常山,李祗在東平,魯炅在南陽,他們都是陛下平定天下的障礙。陛下隻要留下臣,容臣寫信招降他們,用不了幾天他們都會來投降。”
還有比這更大的驚喜嗎?
安祿山頓時大喜,哥舒翰真是識時務,不僅向我表示臣服,還想幫我招降納叛,好,好!
大喜的安祿山隨即委任哥舒翰為司空、同平章事(宰相)。
一旁的火拔歸仁看著哥舒翰受封,心裏火急火燎,這個安祿山,什麼時候封我啊?怎麼說,哥舒翰也是我送來的啊!
火拔歸仁眼巴巴地看著安祿山,這時安祿山似乎剛發現火拔歸仁,便使勁看了火拔歸仁幾眼。
火拔歸仁一看有戲,便睜大眼睛,豎起耳朵,等待自己的封賞。
安祿山大喝一聲說道:“你,背叛主人,不忠不義,推出去,斬了!”
火拔歸仁傻眼了,鬧了半天,居然是這樣的封賞。
原來,不忠不義不僅讓忠誠之士唾棄,連安祿山這樣的人都看不起。
斬完火拔歸仁,哥舒翰開始給李光弼等人寫信,原本以為,以自己的現身說法足以召喚李光弼等人投降,沒想到,他收到的是一封封絕交信。絕交信中,他們不僅拒絕投降,而且言語犀利,對哥舒翰責備不已。
哥舒翰連歎數聲,早知如此,何必自取其辱呢。
眼看哥舒翰連連碰壁,安祿山對哥舒翰失去了耐心,他知道眼前這個哥舒翰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司空、宰相的頭銜對哥舒翰而言有些奢侈了。
還是把他打回原形吧!
押下去,關起來!
從此,哥舒翰的人生不見天日。
一年後,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放棄長安,臨走時,將監獄中的哥舒翰殺害,一代名將落得如此結局,令人唏噓。
原本,他可以頤養天年,原本,他可以有尊嚴地活著,原本,他可以從容走完自己的人生路,隻可惜,潼關之戰改變了原有的生命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