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久攻不下,仆固瑒命人去祁縣調兵,鎮守祁縣的守將李光逸將兵馬全部交出,敦促士兵火速趕路。出發倉促,士兵們都沒來得及吃飯,餓著肚子趕路的士兵漸漸體力不支,更有些士兵落到了後麵。

帶兵官白玉、焦暉火了,拿起弓箭就向落後的士兵射了過去。

士兵們大驚,連忙問道:“將軍為什麼要向自己人射箭?”

白玉、焦暉罵罵咧咧地說道:“今天跟人家去造反,最終也免不了一死;反正都是死,射一箭有什麼關係!”

一路罵罵咧咧,白玉、焦暉帶著士兵趕到了榆次。

本以為如此緊趕慢趕能得到仆固瑒的見麵禮,沒想到一見麵,仆固瑒劈頭就問:“怎麼來得這麼遲?”白玉、焦暉正準備回應,隊伍中的胡人士兵先說話了:“我們胡人騎馬,自然慢不了,是漢人士兵不行,行動遲緩!”

仆固瑒聞言,頓時將火撒到了漢人士兵身上,抬手就打了漢人士兵幾鞭子。

頭腦簡單的仆固瑒以為能借此揚威,沒想到起的是反作用,雖然挨鞭子的隻是少數幾個漢人士兵,但所有漢人士兵感同身受,痛心不已。

漢人士兵嘴裏嘟噥著:“節度使大人隻把胡人當人,不把我們當人!”

不經意中,仆固瑒大禍臨頭。半夜,帶兵官焦暉、白玉發動兵變,率領憤怒的漢人士兵將睡夢中的仆固瑒亂刀砍死,結束了仆固瑒跌宕起伏的一生。

消息傳到汾州,仆固懷恩心中一個激靈,他馬上意識到,汾州待不住了,世上什麼東西都傳染,兵變也會傳染。

仆固懷恩決定逃亡,去靈武郡找自己的舊部。臨行前,仆固懷恩與母親告別,並告知兒子被殺的消息,老太太怒道:“我告訴你別反,國家待你不薄,你偏不聽。如今軍心已變,大禍必定殃及我,你說怎麼辦?”

仆固懷恩不語,給母親磕了幾個頭便退了出來。

說時遲那時快,老太太提刀追了出來:“今天我為國家殺了你這叛賊,再用你的心告慰三軍!”

仆固懷恩大叫一聲,撒腿就跑,總算躲過了老太太的大刀。

仆固懷恩不敢多作停留,帶著三百騎兵渡過黃河,投奔靈武郡。

從仆固懷恩叛亂的前因後果看,他確實是被逼反的。

按照李抱玉、辛雲京的指控,仆固懷恩讓燕國降將原地留任是為了將來圖謀不軌,這個指控貌似有一定道理,實際卻經不起推敲。

當初仆固懷恩讓降將留任,不排除有收買人心的成分,但僅憑此就指控仆固懷恩準備聯合降將圖謀不軌,那就是無中生有了。

仆固懷恩和郭子儀一樣,他們都想在功高震主後保住自己的恩寵同時保住自己的命,不同的是,仆固懷恩用的是擁兵自重,而郭子儀用的是唯唯諾諾。

前者表麵安全,實則危險,後者表麵窩囊,實則長久。

撥開曆史迷霧,還原仆固懷恩的叛亂真相,根本原因是節度使之間的相互傾軋。

由於仆固懷恩平叛有功,地位扶搖直上,在他勢力膨脹的同時,客觀上對辛雲京、李抱玉造成威脅,矛盾由此產生。為了解除仆固懷恩的威脅,辛雲京等人把寶押到宦官身上,借駱奉先、魚朝恩之口,將疑似謀反的帽子扣到仆固懷恩頭上,任憑他如何擺脫,卻怎麼也擺脫不掉,畢竟宦官身處皇帝的核心層,而仆固懷恩與皇帝隔著幾個大氣層。

功高震主,同僚傾軋,宦官幫腔,皇帝不明,四個因素集中到一起,仆固懷恩百口難辯,最終走上極端。

人都是被逼出來的!

仆固懷恩逃亡後,郭子儀到了汾州。

如同顏真卿所言,汾州數萬士兵齊刷刷向郭子儀歸順,個個歡欣鼓舞,有的甚至泣不成聲,眾人在歡喜郭子儀到來的同時,也在抱怨郭子儀來得太晚了。如果郭子儀早一點來,或許仆固懷恩就不會走上那條絕路。

郭子儀唏噓不已,唉,有些事並不是我一人可以決定。

在郭子儀收攏汾州士兵的同時,仆固懷恩也在收攏朔方士兵,經過收攏,又有數萬之眾,這些人成為仆固懷恩叛亂的班底。

不過,數萬人馬還不夠,仆固懷恩還需要更多的人,最好能聯合回紇和吐蕃。

聯合戰線很快形成,在利益驅動下,回紇、吐蕃同意與仆固懷恩一起聯合進軍,在接下來的幾年,他們成為唐朝的夢魘。

公元764年八月,郭子儀進京麵聖,就在這時,探馬來報:仆固懷恩聯合回紇、吐蕃總計十萬大軍即將入侵。

消息很快不脛而走,長安再次震動。

李豫繼續照方抓藥,下詔命令郭子儀率領諸將前往奉天鎮守。

臨行前,李豫問郭子儀:“可有破敵方略?”

郭子儀表情輕鬆,氣定神閑地說道:“仆固懷恩不會有什麼作為!”

李豫忙問:“為何?”

郭子儀解釋道:“仆固懷恩雖然勇猛,但對將士刻薄無恩,將士們並不服他。朔方將士會跟隨他入侵,是因為他們多數是關中人氏,思鄉心切。仆固懷恩本是臣的部將,他的麾下又都是臣的部曲,他們必然不會對臣刀鋒相向,因此臣知道仆固懷恩不會有所作為!”

郭子儀的解釋讓李豫放寬了心,看來有郭子儀這麵盾牌,足以抵擋仆固懷恩。

十月初,仆固懷恩真的來了,聯合回紇、吐蕃進逼奉天。

郭子儀的部將們躍躍欲試,紛紛請求率軍出征,郭子儀擺擺手,不急!

郭子儀說道:“叛軍孤軍深入,就是尋求速戰,我軍堅壁以待,他們就會以為我們膽怯,時間一長,我們的機會就來了。如果我們現在與他們接戰,一旦戰事不利,必定影響軍心。再敢言戰者,斬!”

郭子儀按下眾將躍躍欲試的心,轉而在乾陵以南構築防線,這條防線就是郭子儀耗死仆固懷恩的籌碼。

俗話說,做賊心虛,但凡是賊心都虛,哪怕十萬個賊組團,心還是虛的。

與仆固懷恩聯合進軍的回紇、吐蕃就驗證了這一點,雖然他們擁有十萬大軍,但心裏依然沒有底,他們隻想趁虛而入,占點便宜,至於與唐軍硬碰硬死磕,他們不幹,有死磕的工夫,還不如保存實力,下回再搶。

十月八日拂曉,仆固懷恩與回紇、吐蕃大軍逼近了乾陵,他們想當然地以為郭子儀沒有防備,沒想到,郭子儀恭候多時了。

一看郭子儀的防線,回紇和吐蕃士兵倒吸幾口涼氣,看來人家不是沒有準備,而是準備多時。雞賊的回紇、吐蕃士兵互相看了幾眼,不約而同下了撤退的決心,即使仆固懷恩想戰,聯軍也不陪他玩了。

回紇、吐蕃大軍紛紛後撤,仆固懷恩獨木難支,也跟著回撤。

郭子儀一眼看出了端倪,原來回紇、吐蕃跟仆固懷恩也不是一條心。

這就好辦了。

郭子儀馬上派裨將李懷光率領五千騎兵追擊,這一追,讓回紇、吐蕃軍隊撤得更快了,一路退到了邠州。退到邠州的回紇、吐蕃軍隊不甘心就此撤軍,他們還想在邠州撈一把,便揮軍攻打邠州。鎮守邠州的邠寧節度使白孝德和郭子儀的兒子、朔方兵馬使郭晞,兩個人沒有給回紇、吐蕃軍隊任何機會。

十幾天後,眼看無機可乘,仆固懷恩的聯合叛軍狼狽退去,結束了仆固懷恩對唐朝的第一撥進攻。

寫到這裏,可能很多人會疑惑,回紇戰鬥力不是很強嗎?為何會如此輕易地退去?

這要從回紇軍隊的戰鬥特點說起。

回紇軍隊以騎兵為主,平原衝鋒可以把他們的特點最大化發揮,而一旦轉為攻堅戰、攻城戰,騎兵的優勢便沒了,即便再勇猛的騎兵,也不能騎著馬衝上城牆,因此麵對郭子儀的防線、邠州的城牆,回紇軍隊有心無力,隻能悻悻而退。

仆固懷恩就此退去,郭子儀得勝回朝,在大唐王朝的功勞簿上又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郭子儀得勝,李豫有喜有憂,喜的是王朝警報解除,憂的是拿什麼賞賜郭子儀呢?

盤算良久,李豫想到了。

尚書令!

這頂官帽久違了!

唐朝尚書令一職,在武德年間出現過,李世民曾經擔任過這個職務。自從李世民登基之後,尚書令一職便永久封存了,這是李世民的專利,沒有人敢碰。

屈指算來,從公元626年李世民登基到公元764年,一百多年間,唐朝再也沒有出過一個尚書令,現在李豫準備把這頂象征極高榮寵的帽子扣到郭子儀頭上。

換作一般人,可能顛顛地、不知死活地戴上了。

郭子儀堅決拒絕!

郭子儀辭讓道:“自從太宗擔當過這個官職後,連續數代都沒有再設置,近期皇太子(李適,本年初冊立)曾經擔任過,顯然這個官職不是微臣所能承受起的!”

郭子儀毅然決然地拒絕了,他知道自己已經處於功高震主的危險之地,再不知道謙遜,離破家也就不遠了。

盡管郭子儀把謙遜當成自己的保護色,一場危機還是險些從天而降。

危機的源頭是郭子儀的兒子郭晞,當時正率軍駐守邠州。

回紇、吐蕃軍隊退去後,郭子儀回朝,郭晞卻留了下來,率領自己的兵馬繼續在邠州駐紮。郭晞雖是名將之後,軍紀卻十分鬆弛,在他的鬆散治軍下,他的士兵成了邠州城的禍害,打人、罵人、殺人屢見不鮮,百姓敢怒不敢言。

邠寧節度使白孝德深感頭疼,如果換作別人,他早就出手懲戒了,然而偏偏郭晞是郭子儀的兒子,他得罪不起。白孝德正在為難之際,涇州刺史段秀實主動請纓,要求擔任都虞候(戰區總糾察官)。

兩人一拍即合。

段秀實上任剛一個月,遇上了一個難題:郭晞手下十七名士兵到集市買酒,尋釁滋事,不僅刺死賣酒翁,而且砸壞了釀酒器具。

放在以往,此事將不了了之,沒有人會為了一個賣酒翁得罪郭晞。

段秀實不幹了,一聲令下,將十七名士兵全部逮捕,斬首示眾!

十七顆人頭被插到長矛上,醒目地立在市場門口。

郭晞的軍營裏一下子炸了鍋,將士們紛紛穿上鎧甲,準備複仇。

消息傳到白孝德那裏,一向勇猛的白孝德也慌了手腳,連忙問段秀實:“怎麼辦?如何是好!”段秀實從容一笑:“沒什麼大不了,我親自去化解!”

說完,段秀實起身出門,白孝德準備派數十名士兵保護,段秀實擺擺手:“用不著!”

段秀實騎上馬走了,跟隨他的隻有一個瘸腿老兵。

兩人剛到郭晞大營門口,全身鎧甲的士兵便殺氣騰騰地圍了上來。段秀實一邊笑,一邊拍馬走入大營,衝著滿麵殺氣的士兵說道:“殺一個老兵,還用得著穿鎧甲?不用急,我自己帶著頭來了!”

士兵們被段秀實說愣了,他們不是沒有見過不怕死的人,但像這種死到臨頭還談笑風生的人真是少見。段秀實繼續說道:“兵馬使(郭晞)大人有什麼對不起你們?副元帥(郭子儀)大人有什麼對不起你們?你們為什麼要發動叛亂敗壞郭氏一門?”

段秀實說話間,郭晞出來了,他要看看這個不給他麵子的人長什麼樣。

段秀實一眼看到郭晞,大聲責問道:“副元帥功勳遍布天地,應該有始有終。今日兵馬使大人卻縱容士兵行暴,而且即將釀成叛亂,一旦發生叛亂,肯定會連累副元帥。到那時,郭家一門的功名,還會留下多少呢?”

段秀實還想繼續往下說,郭晞已經全明白了,當場給段秀實跪下,說道:“幸虧有您教誨,給我指了條明路,焉敢不從命?”

郭晞回頭衝手下怒喝道:“卸下鎧甲,各就各位,膽敢喧嘩者,斬!”

士兵一哄而散,一場已經到了邊緣的叛亂就這樣被段秀實平息。

當夜,段秀實留宿軍中,此舉倒把郭晞難壞了。

整整一夜,郭晞不脫衣服,與警衛一起為段秀實守夜。

第二天一早,郭晞隨同段秀實一起拜訪白孝德,為自己治軍不嚴賠罪。

白孝德下意識地往外麵看了看,太陽是不是打西邊出來了。

自此,郭晞治軍日嚴,麾下士兵再也沒有成為駐地之禍。

一場危機,本已與郭子儀無限接近,幸好有段秀實這樣的高人,輕彈手指,化解於無形。

郭晞的例子也給世人一個警示:無論祖上曾經多麼榮光、輝煌,後人都需謙虛、謹慎,小心做人,不然,一招不慎,就有可能動搖家族的根基,到那時,悔之晚矣!

公元765年九月,仆固懷恩卷土重來。

這一次仆固懷恩的聯合戰線更加龐大,不僅有回紇、吐蕃,還增加了吐穀渾、黨項、奴剌等部落,聯軍總數達到數十萬。

同第一次一窩蜂進攻不同,這一次仆固懷恩采用了多方向、多梯隊進攻,吐蕃軍隊從北道進攻奉天,黨項部落從東道進攻同州,吐穀渾、奴剌軍隊從西道進攻盩厔。

另外,回紇軍隊在吐蕃軍隊身後,仆固懷恩統率朔方兵則在回紇軍隊身後。

數十萬大軍從三個方向向唐朝逼近,戰爭陰霾再次向長安上空飄去。

郭子儀不敢怠慢,連忙上疏,請求李豫下詔諸道節度使率兵增援。

然而,詔書下達後,諸道節度使反應遲緩,隻有淮西節度使李忠臣當即放下正在打的馬球,馬上出征。

諸將和監軍宦官勸道:“大軍出征還需選一個黃道吉日,不然,諸事不利!”

李忠臣大喝一聲:“父母有難,難道還選個黃道吉日去救嗎?”

說完,李忠臣率軍出征。

單看這一段描述,李忠臣的“忠臣”形象躍然紙上。

然而,曆史需要承前啟後,用發展、聯係的眼光分析問題。

在李忠臣“大義凜然”的背後,其實藏著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不僅為增援而去,而且為發戰爭財而來!

這就是唐朝軍隊的現狀,要麼拖延時間不遵從命令,要麼表麵大義凜然實則暗藏私心,軍隊到了這個程度,王朝走上下坡路就是自然的結果。

就在李豫焦頭爛額地調集諸道節度使增援時,一個天大的利好消息從北方傳來:仆固懷恩在行軍途中染病死於鳴沙(今寧夏中寧縣)。

左右個個喜上眉梢,李豫卻連聲歎息:“仆固懷恩沒有謀反,是朕被左右蒙蔽了!”

時至今日,李豫終於看清了問題的本質。然而,一切都晚了,仆固懷恩早已走上絕路,而且命喪鳴沙。如果李豫早一點醒悟,不被駱奉先、魚朝恩左右,或許仆固懷恩還可以在他的手下當一名有始有終的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