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郡縣圖誌》reference_book_ids\":[7332312880009727038,7298994775011626024,7316107391114677289]}]},\"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公元810年正月,盧龍節度使劉濟親率大軍七萬,挺進成德境內攻擊王承宗。劉濟此舉一為宣示自己忠君,二為報當年之仇,當年正是成德王武俊攻打盧龍朱滔,雖然早已時過境遷,但兩個戰區的仇依然在。
劉濟率軍挺進時,其他各道軍隊都沒有進發,劉濟督軍向前,攻占成德下轄的饒陽和束鹿。
不久,河東戰區將領王榮攻克成德下轄的洄湟鎮,討伐成德初見成效。
這時,統軍主帥吐突承璀來到前線行營,他雖沒有統帥之名,卻有統帥之實。吐突承璀一到前線,果真出現了白居易預料的一幕,參與討伐王承宗的將領對吐突承璀都不服氣,即便吐突承璀是天子近侍,將領們還是陽奉陰違,吐突承璀的主帥威信遲遲不能建立。
蛇無頭不行,軍無帥則敗,幾次交鋒下來,形勢急轉直下,討伐軍竟然連戰連敗,雪上加霜的是,知名驍將、左神策大將軍酈定進居然陣亡了!
酈定進成名已久,元和元年征討西川時,正是他生擒劉辟。如此一員猛將陣亡,極大影響了討伐軍士氣,戰事自此進入拉鋸階段。
同李絳事前預料的一樣,平盧李師道、魏博田季安與成德王承宗本就是同氣連枝,他們雖然奉詔出軍討伐,但個個陽奉陰違、心懷鬼胎,各自攻下一個縣後,便不再進軍,分明是與成德有密約在先。吐突承璀雖然用力,但折損大將,獨木難支,而一同出軍的昭義節度使盧從史更是首鼠兩端,扮演起無間道的角色。
所有的消息彙總到一起,朝中有識之士得出結論,不如早早罷兵,免得遷延時日,反而越陷越深。
翰林學士白居易就此上疏,懇請李純就此罷兵。李純心知白居易所言有理,卻還是選擇硬挺,他不想讓自己的不敗神話在成德結束,他選擇堅持。
昭義節度使盧從史則繼續著自己無間道的生涯,正是此人率先提議討伐王承宗,而討伐真的開始了,他又當起了無間道。
之所以當初提議討伐王承宗,盧從史是為了東山再起。因為父親去世,盧從史回到家中服喪,按照慣例,他在家中度過了三年服喪期,然而服喪期過後,朝廷依然沒有起用他的跡象,盧從史琢磨了幾個晚上,終於找到了一個捷徑——結交吐突承璀。
結交吐突承璀之後,盧從史表達了自己的強烈願望,願意率領昭義戰區軍隊,討伐成德王承宗。
此舉果然奏效,經過吐突承璀奏報,盧從史官複原職,在擬定的討伐王承宗名單上,盧從史的名字位列其中。
很多人言不由衷,盧從史更甚。討伐開始後,盧從史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他居然與王承宗暗地裏私通,他的士兵還暗藏王承宗的旗號,意欲何為呢?另一方麵,盧從史又在背地裏提高糧草價格,狠狠地發了一筆戰爭財,與此同時,盧從史還派人到長安暗示朝廷給自己增加同平章事的頭銜,有了這個頭銜,他就是宰相班子的一員。
再者,盧從史還頻頻上疏,指控其他戰區與王承宗通敵,奉勸朝廷不要繼續進軍。
一樁樁,一件件,李純都給盧從史記著,有朝一日,他一定讓這個首鼠兩端的家夥付出代價。
正好,盧從史的牙將王翊元進京奏事,宰相裴垍一番遊說,將王翊元說動,王翊元一五一十將盧從史的陰謀和盤托出,並為抓捕盧從史出謀劃策。
等到王翊元第二次來長安時,給裴垍帶來了好消息,他已經在軍中找到了同盟,都知兵馬使烏重胤將與他一同起事。裴垍大喜,隨即奏報李純:盧從史狡猾驕橫,將來一定會叛亂。如今聽說他與吐突承璀麵對麵紮營,居然把吐突承璀視為嬰兒,從來沒有特別防範。如果不及時把他拿下,恐怕討伐大軍一兩年都無法平定成德。
事出突然,李純一時有些恍惚,沉思良久,終於下定決心,收網!
為了麻痹盧從史,吐突承璀利用其貪婪的性格,偶爾送他幾件稀世珠寶,盧從史果然上鉤,與吐突承璀稱兄道弟,更加不設防。
公元810年四月十五日,吐突承璀與名將李晟之子、行營兵馬使李聽合謀,請盧從史到本方大營賭博。盧從史不知道陷阱已經為自己挖好,抬腳進入吐突承璀大營,提前埋伏好的壯士從幕布後突然殺出,將盧從史五花大綁扔進馬車中,一路疾馳直奔長安。
盧從史左右大驚之後,下意識反抗,吐突承璀連斬十餘人後,拿出聖旨宣召。盧從史大營內士兵聞聽有變,穿好鎧甲手執武器便要衝出大營,與王翊元同謀的烏重胤早早站在營門前,大聲嗬斥道:“天子有詔,從者賞,違令者斬!”
士兵們一聽有詔,個個卸甲回營,誰會跟天子對著幹?
精打細算的無間道盧從史就這樣被收網,等待他的將是嚴懲,外加一個新身份——替罪羊。
七月二日,成德王承宗派使者到長安為自己辯護,聲稱自己受了盧從史的挑撥離間才會誤入歧途,如今願意向朝廷繳納兩稅,同時請朝廷委派本地出缺的官員,懇請朝廷給自己改過自新的機會。
與此同時,平盧李師道等人也上表為王承宗喊冤,懇請朝廷為王承宗平反。
李純看著幾案上厚厚的奏表,苦笑一聲,仗打到這個份上實在沒法打了,這一仗打得窩囊,打得糟心,朝廷在成德沒有討到任何便宜,反而連戰連敗,麵子丟的到處都是。
高調出征,卻沒打出輸贏,李純隻能就坡下驢,宣布為王承宗平反,任命為成德節度使,退還德州和棣州,諸道行營部隊即日班師。
從冬天打到夏天,一切又回到了原點,倘若早聽李絳、白居易等人建議,不必如此勞民傷財。
李純連歎數聲,草草收場並非自己的本意,但此情此景,不草草收場又能怎樣?
暫且放下吧,更待來時!
一場轟轟烈烈的討伐無疾而終,吐突承璀也結束了自己的使命回到長安。九月十四日李純任命吐突承璀為左衛上將軍,依然擔任左神策軍中尉。
吐突承璀以為一切將濤聲依舊,宰相裴垍卻盯上了他,裴垍不想讓這個敗軍之將繼續擔任如此重要的角色。
裴垍上奏道:吐突承璀首先提議對成德用兵,結果勞民傷財,徒勞無功,陛下即使念及舊情不殺他,難道不應該貶黜他以謝天下嗎?
裴垍還算溫柔的,還有言官直言,吐突承璀可以斬之以謝天下。
翰林學士李絳也加入了倒吐突承璀的行列:“陛下對吐突承璀不加以責罰,他日再有敗軍之將,陛下將如何處置?如果誅殺,則罪狀相同,卻與吐突承璀的處罰不一致,肯定不會令人信服;如果輕易釋放,那日後誰還肯跟敵人拚殺?唯願陛下割舍不忍割舍的恩情,行使固定不變的國家法典,以此給將帥們一個警示!”
李純整整思考了兩天,他還是舍不得吐突承璀,讓他痛下殺手他做不到,隻好稍加貶黜,以示懲罰。
李純免去吐突承璀左神策軍中尉職務,改任軍器使。
此番交鋒之後,吐突承璀與李絳徹底結下了梁子,有吐突承璀則無李絳,有李絳則無吐突承璀,兩者的矛盾始終不可調和。
細算起來,這一次還不是吐突承璀與李絳的第一次結怨,早在元和四年,因為一塊聖德碑,兩人已經結下了冤仇。
時任左神策軍中尉兼領功德使的吐突承璀為了向李純邀功,大張旗鼓翻修了安國寺,同時奏請李純要求豎立“聖德碑”,碑的高度和麵積與李隆基時豎立的“華嶽碑”完全一致。
吐突承璀此舉用意很明顯,就是要把李純和李隆基放在同樣的高度,為此,他已經先行一步將牌樓造好,萬事齊備,隻欠一碑。吐突承璀上奏李純,要求由翰林學士來撰寫聖德碑文,他在奏疏中強調道,臣已經準備好一萬貫,用於給翰林學士的酬勞。
李純欣然同意,指定由李絳來撰寫。如果李絳欣然從命,不僅可以與吐突承璀一起為皇帝豎立起聖德碑,還有一萬貫的潤筆費,何樂而不為呢?
看起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好事,卻生生讓李絳給攪黃了。
李絳上奏道:堯、舜、禹、湯從來沒有立碑為自己歌功頌德,隻有秦始皇嬴政在自己巡視過的地方將一些自高自大的話刻在石頭上。不知道陛下是想效仿哪一位?況且讚美牌樓這樣的工程,不過是讚美它如何壯觀、如何美好、如何值得一遊而已,又如何能彰顯陛下的神聖品德呢?
奏疏遞到了李純的案頭,李純心中輕動,這個李絳,真能唱反調,不過說的也不無道理。
李純抬頭看了一眼正在一旁侍奉的吐突承璀:“還是把牌樓拆掉吧,立刻去辦!”
吐突承璀自然不甘心,他還想緩一緩:“陛下,牌樓很大,幾頭牛拖不動,還得容些時日,慢慢拆。”
李純擠出一句話:“多用幾頭牛自然就拖動了!”
吐突承璀心中連連叫苦,連著感謝了李絳若幹輩祖宗,還得賠著笑臉辭別李純,然後動用了一百多頭牛拆掉了自己辛辛苦苦搭建的牌樓。
李絳,你給我等著!
連續兩次交鋒下來,吐突承璀與李絳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
吐突承璀被貶不久,宰相裴垍突然中風,淮南節度使李吉甫複任宰相,有大視野的李絳也受到了李純的青睞,但想要拜李絳為相,還有一個障礙,那就是吐突承璀。
要想重用李絳,就必須將吐突承璀貶出長安,兩人如果共處長安,必定兩敗俱傷。
正巧,弓箭庫使宦官劉希光收受賄賂,準備幫羽林大將軍孫壽謀求節度使職務,事情敗露,李純下詔令劉希光自殺。事情並沒有由此結束,經過審查,劉希光的案件牽扯到吐突承璀,證據表明,吐突承璀也收受了賄賂。
李純不再猶豫,借機將吐突承璀貶出長安,到淮南戰區出任監軍宦官。
貶黜完吐突承璀,李純問李絳:“你對朕貶黜吐突承璀怎麼看?”
“天下人都沒有想到陛下會如此雷厲風行。”
李純輕描淡寫道:“以前念及舊情,不忍處理太重,他說到底隻是個家奴,處理他就跟處理一根羽毛一樣!”
一個月後,李純任命戶部侍郎李絳擔任中書侍郎,出任宰相。
孰輕孰重,李純始終心裏有數,接下來他將重用李絳,因此先讓吐突承璀遠遠走開。
李絳拜相,與他搭檔的是中書侍郎李吉甫,這也是一個老熟臉了,在之前的篇幅中曾經有過出場。
李吉甫,字弘憲,趙州讚皇人,父親李棲筠曾經擔任過給事中、工部侍郎、浙西觀察使等職。李棲筠喜歡讀書,李吉甫繼承了父親的優良傳統,並把這個優良傳統延續給了自己的兒子李德裕。
由於酷愛讀書,李吉甫在地理方麵很有造詣,他寫的《元和郡縣圖誌》是傳承至今的唐代地理巨著,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地理總誌,全書總共54卷,內容翔實而且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