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用兵淮西(1 / 3)

成功收回魏博,宰相李絳居功至偉,他的大視野和大格局讓李純刮目相看,李純相信自己沒有看錯,李絳確實有宰相之才。

收回魏博之後,李絳屢有進奏,從開荒屯墾,到邊防軍布防,李絳的每次進言都能遞進李純的心坎裏。李純打心眼裏喜歡這個耿直的宰相,但與此同時,李純對李絳性格的缺陷也頗為頭疼。

李絳的優點是耿直,缺點是太耿直,盡管李純勵精圖治,但李絳的話還是會經常刺痛李純。古往今來,很多皇帝都標榜自己虛懷若穀,可以從容麵對臣子的每一次進諫,但事實證明,如此標榜,一般都是廣告,皇帝也是人,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人,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他可以選擇隱忍,但如果讓他長期保持隱忍,難度有些大。

漸漸地,李純不再沒有原則地欣賞李絳,李絳的直率讓李純越來越不舒服,而在宮中,厭惡李絳的宦官越來越多。就是這個李絳,不斷有不利於宦官的進言,不僅斷宦官的財路,還在無形中擠壓宦官的生存空間。

李純越來越想念吐突承璀,這個家夥在淮南還好嗎?

當年為了重用李絳,李純將吐突承璀趕到了淮南,如今李絳漸漸失去信任,是時候作出調整了。

李絳雖然耿直,但他並不傻,他早已看出,隨著魏博的收回,皇帝李純已經沒有以往那般勵精圖治,也不再是以往那般虛懷若穀了。李絳對這一切心知肚明,自己該安靜走開了。

李絳開始寫辭職信,辭職的理由是有足疾,腳並沒有病,病在心裏。

君臣都是聰明人,李純一眼看出了李絳的用意,連續幾道辭職信寫過之後,李純接受了李絳的辭職。

元和九年二月二十五日,免去李絳宰相職務,調任禮部尚書。

一天後,吐突承璀回到長安,出任弓箭庫使、左神策軍中尉,轉了一圈,人家又回來了。

此時,朝中的宰相班子成員有三人,分別是李吉甫、武元衡、張弘靖。

武元衡,之前有過出場,擔任過宰相,元和二年,李純考慮西川需要重臣鎮守,便把武元衡派到西川出任西川節度使,掛宰相銜,元和八年,李純將武元衡召回,充實到宰相班子裏。

張弘靖,之前有過出場的張延賞之子,元和九年六月由河中節度使調任刑部尚書,出任宰相。

三位宰相都是李純精挑細選,個頂個都是鷹派,他們團結在李純的周圍,矛頭一致指向不服管教的藩鎮節度使。

元和九年閏八月十二日,彰義(淮西)節度使吳少陽病死,其子吳元濟秘不發喪,以老爹生病為由,自己代理彰義戰區軍政。

彰義戰區與朝廷的貌合神離要上溯到德宗李適的建中年間。建中二年,蔡州刺史、禦史大夫、淮南節度留後李希烈奉命率兵征討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梁崇義剿滅後,李希烈的心思也動了,一年後與朱滔、田悅、王武俊、李納一起稱王,自稱建興王、天下都元帥。

德宗皇帝對李希烈原本還抱有幻想,在奸相盧杞的建議下派出老臣顏真卿前往蔡州撫慰,最終李希烈還是與朝廷撕破臉,殺害老臣顏真卿,在對抗朝廷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貞元二年,李希烈因進食牛肉得病,手下將領陳仙奇指使醫生在藥中下毒,結束了李希烈波瀾壯闊的一生。

之後,陳仙奇死於李希烈部將吳少誠之手,吳少誠經營多年後死去,權柄落入部將、堂弟吳少陽之手。

吳少陽在世時,暗中聚集一批亡命之徒,蓄養騾馬,時常劫掠壽州境內的茶山,所得收入用於自己的軍備。其子吳元濟時任蔡州刺史,在得知老爹去世的消息後吳元濟一邊封鎖消息,一邊上疏朝廷,聲稱老爹有病,要求自己代理彰義節度使。

看著吳元濟的奏章,李純想起了一段往事。

元和元年時,李純便想直取淮西,可惜時機並不充分,加上西川劉辟叛亂,李純隻能暫時按下收取淮西的心,將主要精力用在西川。

之後,淮南節度使李吉甫進言:吳少陽上下離心,朝廷或有機可乘,懇請陛下批準我將淮南總部遷往壽州,加強準備。

李吉甫進言時,西川戰事已經平息,朝廷將重兵投入到成德,攻打不服管教的王承宗,這次機會又錯過了。

李純歎息一聲,機會就這樣一次一次從指邊溜走,這一次還要錯過嗎?

決不能!

深知李純心思的李吉甫開始行動,之前在收複魏博的過程中他被李絳甩在身後,事事都被李絳搶了先,如今李絳去職,該是自己大展拳腳的時候了。

李吉甫第一步並沒有將矛頭指向淮西,而是指向河陽。

在李吉甫看來,魏博已經歸附,田興也改名田弘正,以前駐守河陽的部隊主要是為了對付魏博,現在在河陽駐軍已經沒有必要了,不如將兵馬調往汝州,用於保衛東都洛陽。

元和九年閏八月十七日,李純聽從李吉甫的建議,任命河陽節度使烏重胤為汝州刺史,兼河陽懷汝節度使,總部遷往汝州。

一天後,李純下詔,加授田弘正中央官銜:檢校右仆射,賞賜魏博將士軍費二十萬貫。麵對加官和賞賜,田弘正感慨道:“沒有什麼比調走河陽駐軍更讓我開心!”

以前提防你,現在信任你,這就是差距。

在這之後,李純繼續布局,任命洺州刺史李光顏(阿跌光顏因戰功被賜李姓)為陳州刺史,兼任忠武都知兵馬使,以泗州刺史令狐通為壽州防禦使,以山南東道節度使袁滋為荊南節度使,以荊南節度使嚴綬為山南東道節度使。

所有這些布局,都是為了用兵淮西鋪墊。

朝廷不斷布局,蔡州城內同樣暗流湧動,蔡州該往何處去呢?

吳元濟的選擇是維持現狀,繼續割據。

與其父吳少陽相比,吳元濟更加心狠手辣。吳少陽的判官蘇兆、楊元卿以及大將侯惟清都曾經勸說吳少陽放棄與朝廷對抗,隻身前往長安請罪,以此換得家族長久富貴。吳少陽猶豫許久,沒有答應,卻也沒有因此為難三人。

到了吳元濟掌權,他不想再忍了,對於這三人,他早就恨得牙根發癢,居然出那樣的餿主意,分明是吃裏扒外。

吳元濟迅速誅殺蘇兆,囚禁侯惟清,楊元卿因為到長安奏事,逃過一劫。

楊元卿在長安也沒有閑著,他將淮西的虛實以及如何製服吳元濟的策略向李吉甫和盤托出,請求朝廷迅速下令討伐吳元濟。此時吳元濟依然秘不發喪,楊元卿便建議李吉甫,凡是從蔡州出發到長安奏事的,一律就地扣押。

吳少陽已經死了四十多天,朝廷依然沒有按照慣例為之輟朝一天以示哀悼,與此同時卻在不斷調動彰義鄰近戰區的兵馬。

吳元濟明白,這一次朝廷要動真格的了,楊元卿在長安一定沒起好作用。

心狠手辣的吳元濟下令殺死楊元卿的妻子以及四個兒子,用他們的血塗抹靶場的牆壁。

彰義的戰局一觸即發。

曾經常年在淮南經營的宰相李吉甫又一次高舉主戰牌,他進言道:“淮西不比河北那些藩鎮,它的周圍並無支援,朝廷以往用數十萬兵馬防範它,軍費都無法支持了。如果今天還不收回淮西,以後就更難了!”

宰相張弘靖同樣主張討伐,不過他主張先禮後兵,先為吳少陽輟朝一天以示哀悼,同時追贈官職,然後派出使臣前往淮西慰問,待其反狀明顯,再發兵征討。

李純聽從了兩人建議,派遣工部員外郎李君何前往淮西吊唁。

三十一歲的吳元濟,愣頭青吳元濟,愣到連麵子工程都不會做,他非但沒有派人迎接朝廷使臣,反而派兵四處出擊,攻陷舞陽,屠殺全城,焚燒葉縣,剽掠魯山、襄城,潼關以東震駭不已,吊唁使臣李君何不得其門而入,隻能折回長安。

倒黴孩子,沒得救了,隻欠一打!

吳元濟不可救藥地向深淵滑去,李純也不準備再伸手挽救。在他心裏,淮西是朝廷心腹之地,必須盡早收回,既然吳元濟如此瘋狂,不如就讓他在瘋狂中滅亡。

就在李純準備對淮西吳元濟動手之際,宰相李吉甫走到了人生的終點,元和九年十月三日,李吉甫逝世,享年五十六歲。

對於李吉甫,評價有些難,隻能說他是元和年間一位非常重要的宰相,元和中興的功勞簿上,應該有屬於他的一筆。

在李吉甫之後,征討淮西事務全都交給了宰相武元衡,大任在肩的武元衡沒有想到,自己會因此遭受殺身之禍。

元和九年十月十九日,李純下詔擢升忠武節度副使李光顏為忠武節度使,山南東道節度使嚴綬為申光蔡三州招撫使,統領各戰區部隊討伐吳元濟,尚書左丞呂元膺為洛陽留守,這三個人在接下來的戰爭中都將扮演各自的角色。

元和十年正月二十七日,李純下詔免除吳元濟所有官爵,命宣武等十六個戰區一起出兵討伐吳元濟。

十六個戰區聽起來很多,但真正發揮作用的能有幾個呢?

率先發揮作用的是山南東道節度使嚴綬,不過他的作用是負作用。

嚴綬率領本部兵馬出擊,小勝淮西兵,令人沒想到的是,嚴綬居然被這場不起眼的小勝衝昏了頭腦,居然不再防備,淮西兵趁夜反撲,嚴綬陷入被動之中。

二月二日,嚴綬兵敗於磁丘,向後連退五十餘裏,退入唐州自保。與此同時,壽州團練使令狐通也被淮西兵擊敗,隻得退回州城據守,州境上營寨的守軍盡被淮西兵屠殺。幾天後,令狐通為這次兵敗付出了代價,被貶為昭州司戶,昭州位於今天廣西平樂縣。

十六個戰區,各戰區有各戰區的情況,不是每個戰區都像嚴綬那樣發揮的隻是負能量,得到火線提拔的忠武節度使李光顏貢獻的則是正能量,他的部隊不斷有好消息傳來,三月在臨潁擊敗淮西兵,四月又在南頓擊敗淮西兵。

然而,僅僅一個李光顏是不夠的,十六戰區出兵,沒有具有絕對權威的統帥,力無法往一處使,十六個拳頭無法形成合力。盡管吳元濟手中隻有三個州,但十六戰區兵馬一時間還是無法打敗他,戰爭從正月一直打到了五月,戰局依然膠著。

遠在長安的李純放心不下,派出禦史中丞裴度前往淮西前線慰問,順便考察作戰情形。

一番考察下來,裴度有喜有憂,喜的是忠武節度使勇敢忠義,可堪大任,憂的是其餘將領與李光顏相去甚遠,不過總體形勢對朝廷有利,這場戰爭朝廷一定會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