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用兵淮西(2 / 3)

得到裴度的奏報,李純牢牢記住了李光顏這個名字。幾年前,念及李光顏的戰功,李純將李光顏收入皇家族譜,如今李光顏知恩圖報,果真送給李純一個又一個驚喜。

五月二十六日,李光顏上奏,本部兵馬在時曲擊敗淮西兵。

當時淮西兵一大早逼近了李光顏大營列陣,李光顏無法組織兵馬衝出,生生被困在本方大營之中。李光顏急中生智,下令拆毀軍門兩側柵欄,騎兵從新開辟的通道衝出迎戰。李光顏親率數名騎兵衝入敵陣,反複衝殺,淮西兵都記住了李光顏。

李光顏依舊沒有在意,這時淮西兵的箭集中向李光顏射來,嗖嗖嗖,瞬間,李光顏渾身中箭,放眼望去,李光顏成了一隻大刺蝟。

陣陣疼痛向李光顏襲來,他不以為然,他知道自己鎧甲的威力,即便身中多箭,都不會形成致命傷,頂多是皮外傷,沒事,死不了。

李光顏的兒子拚命攔住李光顏的馬頭,想讓父親暫避鋒芒,李光顏揮刀作勢要砍,罵走兒子,撥馬再次殺入敵陣。

主帥不惜一死,士兵唯有追隨,在李光顏的帶領下,士兵爭先恐後,這一仗打得淮西兵丟盔卸甲,數千人陣亡。

李純由此將李光顏記得更牢,也在心中對裴度刮目相看,很好,裴中丞有識人眼光!

淮西的戰局往深入發展,一條看不見的戰線也在悄悄延伸,領導這條戰線的人叫李師道。

在朝廷征調十六戰區兵馬進攻淮西時,吳元濟向成德王承宗、平盧李師道發出了求救信。本著兔死狐悲的原則,王承宗和李師道開始給皇帝李純上表,要求赦免吳元濟。

李純不予理睬,繼續用兵。

與成德王承宗相比,李師道心中的傷更深,因為李純征調了各戰區兵馬出兵討伐吳元濟,唯獨沒有征調李師道的平盧戰區,原因不言自明,皇帝壓根兒不信任你。

李師道索性不請自來,派大將率兩千兵馬直向壽春,對外號稱支援朝廷討伐吳元濟,實則準備給吳元濟當援軍。

同吳元濟一樣,年輕氣盛的李師道在自取滅亡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李師道平時豢養了一批刺客,這批刺客有幾十人,平時都是高薪供養,輕易不用,隻到關鍵時刻使用。

刺客們眼看淮南變局,躍躍欲試,遊說李師道道:“戰時最急需的莫過於糧草,如今河陰倉囤積了大量來自江淮地區的糧食,不如讓我們秘密前往,一把火燒了。然後在東都洛陽招募數百名惡少,搶劫都市,焚燒宮殿,那樣朝廷就無暇討伐蔡州,他們得先救心腹之地。此乃救援蔡州的奇招!”

自此之後,全國各地到處發生搶劫案件。

四月十日夜,數十名盜匪進攻河陰轉運院,殺傷十數人,縱火燒毀錢三十餘萬串、帛三十餘萬匹、穀二萬餘斛。

全國上下為之震動,人心惶惶,文武百官紛紛請求停止討伐吳元濟,李純則堅定地搖了搖頭,不行!

李純的堅決讓李師道連連叫苦,皇帝怎麼就鐵了心要拿淮西開刀呢,該如何讓他罷兵呢?

李師道豢養的刺客又出了一個主意:天子之所以一再堅持對蔡州用兵,主要是宰相武元衡謀劃的,不如我們將武元衡刺殺。武元衡一死,其他宰相就不敢再謀劃對蔡州用兵,隻會爭相規勸皇帝罷兵!

餿主意,要多餿有多餿的主意。

就是這樣的餿主意,沒腦子的李師道居然也同意了。

幾乎與李師道下決心刺殺武元衡同時,成德節度使王承宗也有所行動,他派出牙將尹少卿前往長安奏事,尋機幫吳元濟化解危機。

王承宗也是所托非人,牙將尹少卿實在不是一個合格的說客。到了中書省,尹少卿態度傲慢,出言不遜,沒一會兒就把武元衡惹得大發雷霆,盛怒之下,武元衡將尹少卿轟了出來。

消息傳到成德,王承宗覺得很沒麵子,隨即上疏大肆詆毀武元衡。

武元衡注定是大唐曆史上的一位悲劇宰相,他忠心耿耿一心為公,而就在他為大唐王朝嘔心瀝血的同時,成德和平盧兩大藩鎮節度使同時盯上了他,成德在明,平盧在暗,兩大節度使目標出奇一致——刺殺武元衡。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三日,天還沒有亮,宰相武元衡出門上朝,他沒有想到,這一次出門與家人就是永別。

此時此刻,兩撥殺手已經殺氣騰騰,平盧來的殺手已經近在咫尺,成德來的殺手還在趕來的路上,無論如何,對於武元衡來說,已經在劫難逃。

武元衡剛走出所居住的靖安坊東門,平盧來的刺客從黑影中衝出,一邊衝,一邊向武元衡發射冷箭。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武元衡的隨從驚慌失措,瞬間一哄而散,隻剩下武元衡一人一馬。

刺客上前,抓住武元衡所騎馬匹的韁繩連跑十餘步,見時候已到,手起刀落將武元衡砍落馬下,割下首級留著回平盧報功。

整個暗殺過程寫起來很短,實際更短,一代有為宰相武元衡就這樣喋血上朝途中。

暗殺並沒有就此結束,刺客們轉向通化坊,在那裏他們截住了禦史中丞裴度。在預先擬定的暗殺名單中,武元衡名列第一,裴度名列第二,暗殺的理由隻有一個,因為他們都主戰!

刺客再次舉起刀,手起刀落,一刀砍到了裴度的頭上,裴度滾落路邊的水溝之中。

刺客正欲上前補刀,裴度的隨從王義大吼一聲,從背後抱住一名刺客,同時大聲喊道:“有刺客,有刺客!”

做賊心虛,做刺客心也虛。

刺客回手一刀砍斷王義的胳膊,不敢再看裴度狀況,三步並作兩步,消失在黑暗之中。

王義用手堵住汩汩流血的傷口,掙紮著走到裴度身旁。裴度強挺著站了起來,摸了摸臉上的血,還好,幸虧今天戴的氈帽厚,刺客剛才砍那一刀的力道被氈帽化解了不少,不然裴度也凶多吉少。

武元衡被暗殺的消息很快在長安傳開,京城嘩然,李純連忙下詔,以後宰相出入,由金吾衛騎士帶刀護送,不得有誤。

恐怖氣氛凝聚不散,文武百官不到天亮不敢出門,以至於李純已經上殿很久了,文武百官中還有不少人缺席,大家都被刺客嚇破了膽。

恐怖還在延續,刺客分別給金吾衛、京兆府、萬年長安兩縣寫了恐嚇信:別急著抓我,誰張羅著抓我,我就殺誰!

恐嚇信果然起到了效果,本來有義務捉賊的官員一個個態度曖昧起來,誰也不肯出頭。

兵部侍郎許孟容坐不住了,他不忍心看著自己的同僚就這樣不明不白地慘死,憤而上書道:自古未有宰相橫屍街頭而抓不到刺客的先例,我朝卻發生了,這是朝廷的恥辱。

許孟容又到中書省,流淚呼籲道:請奏請皇上起用禦史中丞裴度為相,徹底搜捕盜匪,找出幕後真凶!

許孟容的呼籲有了反饋,六月八日,李純下詔,長安內外每一個地方都要搜查,抓到刺客者賞錢五萬貫,授予五品官,膽敢窩藏刺客者,全族誅殺。

長安內外的大搜捕轟轟烈烈地開始了,搜查前所未有的細致,甚至連高級官員家裏的夾牆和閣樓都一一搜查,挖地三尺,也要把刺客找出來。

大搜捕中,成德戰區駐長安辦事處的士卒張晏成了重點懷疑對象,以張晏為首的幾個人經常為非作歹,行為不端,會不會是他們幹的?

事有湊巧,神策軍將軍王士則向李純舉報:成德節度使王承宗涉嫌指使張晏等人刺殺武元衡。

王士則不是別人,正是王承宗的叔叔。當年因為不想和王承宗一起繼續在成德割據,王士則帶著家人來到長安向李純表忠心,李純感動之餘便把王士則安排到神策軍當將軍。

王士則的舉報非常致命,李純立刻下令將張晏等人羈押,責令京兆尹裴武會同監察禦史陳中師一起審理,一定要挖出背後黑手。

李純還不解氣,一股腦地將王承宗前後三次的奏表拿給文武百官過目,要求百官一起給王承宗定罪。

嫌疑人張晏的供狀擺到了李純的案頭,張晏等人對刺殺武元衡一事供認不諱,可以結案了,就是王承宗指使張晏幹的!

所有人都對這個結果長出一口氣,宰相張弘靖卻皺起了眉頭,他懷疑張晏等人的供狀可能是屈打成招,如果真是屈打成招,那結果就不成立了。

張弘靖幾次上奏,李純都置之不理。在李純心中,他已經認定王承宗指使人暗殺了武元衡,沒錯,就是他!

六月二十八日,李純下詔,斬張晏等五人,誅殺張晏黨羽十四人,宰相武元衡遭刺殺案結案!

四年後,魏博節度使田弘正在平盧的賬簿上發現,刺客王士元因刺殺武元衡成功領到重賞!

順著王士元的話題延伸一下,當田弘正將王士元等人押解到長安審訊後,王士元等人對受害者武元衡的穿著描述卻無法統一。

王士元解釋道:“當時,成德與平盧都派出了殺手,我們去晚了。聽說成德已經得手,但我們沒有聲張,回到平盧還是向李師道邀功!”

王士元最終伏法,究竟是哪一撥刺客刺殺了武元衡已經不重要了,我們隻需知道,平盧和成德都派出了殺手,最終武元衡死於殺手的刀下。

武元衡就這樣白死了嗎?

不知不覺,裴度已經在床上躺了二十多天。這二十多天中,李純派出帶刀侍衛進駐裴度家中擔任警衛,慰問裴度的宦官更是一個接著一個。在武元衡遇刺之後,裴度就成了討伐淮西的最關鍵人物。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願意看到裴度得到重用,有官員建議李純:不如將裴度罷官,以安撫成德和平盧兩大戰區!

李純抬頭看了官員一眼,人家都到我眼皮底下刺殺我的宰相了,你居然還勸我罷免裴度用以安撫他們?

李純怒氣衝衝地吼道:“如果將裴度罷官,就是讓叛賊的陰謀得逞,朝廷綱紀就無法恢複。朕用裴度一人,就足以擊破兩個毛賊!”

六月二十五日,李純下詔,裴度出任中書侍郎兼任宰相,元和年間最得力的宰相裴度正式走上前台。

裴度上了拜相後的第一道奏疏:淮西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必須除掉。況且朝廷已經發兵征討,黃河南北那些跋扈的藩鎮正在觀望,以此戰勝負來決定他們未來的走勢,因此對淮西用兵絕不能半途而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