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水如藥,壞水似毒,水是被我們遺忘的最重要的營養物質。人類飲用的好水與自然界存在的好水應當是統一的。
1.人要喝好水,細胞更要“喝”好水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是組成細胞的重要成分。無機鹽是細胞和細胞間質的組成成分,含較多的無機鹽正離子有Na+、K+、Ca2+、Mg2+、Fe3+,負離子有Cl-、SO2-4、HCO-3、HPO2-4等,這些離子有的與蛋白質結合後組成特殊的蛋白質如血紅蛋白,有的則以遊離態存在於體液中。
蛋白質是組成細胞的最主要成分,是細胞的結構基礎。蛋白質由碳、氫、氧、氮四種元素組成,多數蛋白質還含有硫、磷元素,少數還含有鐵、銅、鋅、碘等元素。蛋白質分子中最顯著的特點是含有氮元素,也叫含氮類有機物,其含氮量平均為16%。
蛋白質與酶的催化作用、核蛋白的遺傳功能、體內物質的運輸密切相關,還可與糖、脂肪結合成糖蛋白和脂蛋白,而脂蛋白是組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
組成人體的細胞及其形態和大小各不相同,但都與其功能相適應。例如,血細胞較小,有利於流動;肌細胞細長,便於收縮;能傳遞興奮的神經細胞有很多長短不一的樹狀突起。細胞的結構要借助於顯微鏡才能看到,其中的超微結構要通過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楚。
專家通過實驗觀察純淨水、健康水、海水對細胞形態的影響,發現純淨水造成細胞低滲脫水,海水造成細胞高滲脫水,健康水則可以保持細胞正常滲透壓。三種水引發血液紅細胞的形態發生三種不同變化。
好水能增加細胞繁殖數量,延長細胞壽命,延緩細胞衰老。所以人體健康首先要保持人體細胞健康,而細胞健康則必須保證占細胞80%以上的水的健康。
2.幹淨安全的水不等於是健康水
健康水是一個大的水種概念。
生命與非生命體最大的區別在於生命體具有代謝、遺傳、繁殖、適應能力。從人體生理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把生命體的生理需要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生命維持、生命質量和生命異常。健康水不僅有提高生命維持,還有提高生命質量的作用;但安全水不具有提高生命質量的作用。
我們應當強調一點,幹淨水、安全水、健康水是三種不同的科學概念,而現在有不少消費者把三種水混為一談,認為幹淨水、安全水就是健康水。
水的幹淨與安全主要是針對水汙染而言,健康水主要是針對水對人體的健康來講。水的幹淨、安全是健康水的前提之一,但幹淨、安全的水不等於是健康水。
醫療水應該是幹淨水、安全水,但它是健康水嗎?醫療水不同於健康水的概念,作為醫療用水,在飲用的過程中有以下特點:特殊人群飲用;在醫生指導下飲用;每天飲用要限量;對某些疾病有特殊治療作用,但要長期飲用。
健康水是大眾可以飲用的,不限量,強調的是增強人的生理功效,而不是治療作用。作為醫療用水,則要根據個體身體的特點和需要進行選擇,而且其飲用量和使用方式要有所限製。
健康水科學理念的提出應遵循以下三個方麵的規律:
(1)進化規律
首先要弄清楚人類進化400萬年來喝的是什麼水。
(2)自然規律
人和自然應和諧統一。飲水不僅要建立在順其自然的基礎上,更應該尊重自然。純淨水是改造自然的產物,普通礦泉水是順其自然的產物,而健康水是尊重自然的產物。
(3)科學規律
科學研究或科學理論就是先提出一個假說,然後利用測定儀器和研究技術加以證明。目前還沒有很精確的儀器、手段能完全揭示健康水的奧秘,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通過科學的求實與驗證,會不斷深入揭示出健康水的奧秘。
人類飲用的好水與自然界存在的好水應當是統一的。健康水的研究內容不是研究超越自然狀態的水,而是研究自然界中已經存在的好水。
所謂“中道”,是指“中行”、“均衡”,在健康水的研究中,其始終貫穿於對自然界水的觀察分析、健康水科學理論體係的建立以及健康水標準的製定等過程。健康水強調在水中保持適宜的礦物質含量、適宜硬度、適宜氧和二氧化碳、pH值呈中性或微堿性等。然而,當下市場上的一些水為了追求時尚,人為地製造超自然狀態的水,強調增強、減少或分化水中的某些成分或物質,這些水的製造技術顯然違背了自然界的好水及健康水的“適中”、“均衡”的規律。
3.健康水的七大標準
水質標準的製定是一項嚴密、嚴謹的工作,每一個項目、每一個指標的製定都凝聚了眾多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勞動。
各國的水質標準均是隨著社會進步、科技發展及檢測方法的改進,而根據需要不定期地進行修訂和補充的。
《健康水標準》草案中,在安全項目的基礎上更提出了很多健康指標。
七條標準的提出首先是建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標準的提出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健康水應遵循的七條標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