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食物是最好的醫藥:肉食蛋奶(1)(2 / 3)

[食補宜忌]

火雞肉不能和蕎麥、雞肉、核桃共同食用,否則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火雞肉屬發物,痔瘡患者應該禁食。

6.熊掌:八珍之一,大補佳品

熊掌是熊的腳掌,為八珍之一。冬季熊掌比夏季熊掌品質好,前掌比後掌好。熊掌的營養極為豐富,具有較好的藥用價值。隨著季節的變化,熊掌的質量也不一樣,冬季的熊掌稱為“朱砂掌”,質量較好,夏季的稱為“鐵掌”。大興安嶺地區是熊掌的主要產地。

熊掌含有最豐富的脂肪、蛋白質、多種氨基酸和礦物質,是一種高級的補品。

[食補價值]

熊掌可以補氣養血、祛風除濕、健脾胃、續筋骨,主治脾胃虛弱,風寒濕痹等症。

[食補宜忌]

熊掌為大補食品,不要過多食用。適合體質虛弱者食用。每天50g即可。

7.鵪鶉:補五髒,益精血

鵪鶉別名鶉鳥、宛鶉、紅麵鴝鶉等,原為野生動物禽類,近代才由人工養殖。鵪鶉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膾炙人口,我國自古就有“吃飛禽,數鵪鶉”的美譽,可見鵪鶉肉在餐飲者心目中的地位。

鵪鶉肉的營養價值很高,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質,還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其蛋白質的含量遠遠高於其他肉類,但是膽固醇的含量相對較少,它所含有的維生素人體很容易吸收,特別適合中老年人和高膽固醇患者食用。

[食補價值]

鵪鶉肉味甘、性溫平、無毒,傳統醫學認為鵪鶉肉“補五髒、益精血、溫腎助陽。”《本草綱目》中說“肉能補五髒,益中續氣,耐寒暑”,適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身體虛弱、咳嗽哮喘、神經衰弱等症。而且鶴鶉肉還可以阻止血栓形成,保護血管壁,防止動脈硬化。

[食補宜忌]

鵪鶉肉不宜和豬肉、豬肝、蘑菇、木耳等共同食用。一般人都可以食用,尤其適合老人、孩子和身體虛弱者食用。每次約80~100g即可。

8.烏雞肉:滋補佳品,婦科良藥

烏雞又名烏骨雞、藥雞。有白毛烏首、黑毛烏骨、骨肉全烏、肉白骨烏等類型。烏雞體小,原產於我國江西泰和。

烏雞肉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並且含有豐富的黑色素、B族維生素等18種氨基酸和18種微量元素。其中黑色素富有極高的滋補藥用價值。

[食補價值]

烏雞味甘、性平,入肝、腎經,具有養陰退熱、補益肝腎的功效。可用於脾胃虛弱,中氣不足,腹瀉久痢,飲食減少,腎虛遺精,體衰無力等症狀。烏雞入血調經,是婦科良藥。可以治療婦女虛勞所致的月經不調、腰膝酸軟等疾病,對婦女白帶症、不育症、產後虛損均有療效。

[食補宜忌]

烏雞肉不宜多吃。多吃易生痰。體胖、患嚴重皮膚疾病者應該少吃或者不吃患嚴重外感疾病時也不要食用。適合體虛血虧、肝腎不足、脾胃不佳的人食用。

9.鴿肉:一鴿賽九雞

鴿子義名白鳳,肉味鮮美。鴿肉細嫩,消化吸收利用率高,是人們喜愛的滋補食品和保健食品。自古以來就有“一鴿賽九雞”的美稱。人類吃鴿子的曆史可以推到1700年以前。

鴿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鐵、磷、鉀等,含脂肪較少。

[食補價值]

鴿肉味甘、性平、無毒。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功能。對病後體弱、血虛閉經、頭暈神疲、記憶力衰退有較好的補益治療作用。鴿肉中含有豐富的泛酸,對脫發、白發和未老先衰等有很好的療效。乳鴿的骨頭含有豐富的軟骨素,可與鹿茸中的軟骨相媲美,經常食用,可以增強細胞活力,使皮膚細嫩。鴿血中富含血紅蛋白,對術後傷口愈合有相當好的促進作用。

[食補宜忌]

一般人都可以食用,尤其適合老年人、孕婦、兒童、身體虛弱者、病人補充營養之用。每次半隻(80~100g)。選購時以無鴿痘,皮膚無紅色充血痕跡,肌膚有彈性,無異味者為好。

10.鵝肉:喝鵝湯吃鵝肉,一年四季不咳嗽

鵝肉由於營養價值高而頗受人們喜愛,自古以來就流傳著“喝鵝湯,吃鵝肉,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諺語。廣州人愛吃鵝,不管到誰家做客,總少不了鵝肉。

鵝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無機鹽和維生素等,脂肪含量高,吃起來美味可口且易消化。鵝肉屬於全蛋白質,含有十餘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鵝肉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

[食補價值]

據《本草綱目》記載:“鵝肉利五髒,解五髒熱,止消渴。”可以補益五髒,止咳化痰。《隨息居飲食譜》記載:“鵝肉補虛益氣,暖胃生津。”可用於治療氣短、食欲不振、經常口渴、乏力等症。常喝鵝肉湯,對於老年糖尿病患者還有控製病情發展和補充營養的作用。

[食補宜忌]

膽囊炎、膽石症患者忌食鵝肉,皮膚生瘡毒者忌食鵝肉。每次80g即可。天氣寒冷的時候吃鵝肉,對防治感冒和急慢性支氣管炎有良好的效果。

11.鹿肉:治手腳冰涼

我國是世界上養鹿曆史悠久的國家,早在公元前11世紀,就有馴鹿的記載。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詳細記述了鹿肉的烹飪技術。現在食用的鹿肉,一般是梅花鹿或馬鹿的肉,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瘦肉多,可以烹製多種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