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肉含有較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無機鹽、糖和一定量的維生素,且易於被人體吸收,且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等特點;含有的多種活性物質,對人體的血液循環係統、神經係統有良好的調節作用。
[食補價值]
鹿肉性溫,可以補五髒和血脈,用於產生缺乳、腰酸等;對於經常手腳冰涼的人,有很好的溫補作用。傳統醫學認為,鹿肉屬於純陽之物,補氣益腎之功為所有肉類之首。
[食補宜忌]
鹿肉不宜多吃,久吃對胃腸不利;有外傷或感染發熱者以及上火者不止食用,陰虧陽亢者則不宜多吃或慎吃鹿肉。一般人都可以食用,新婚夫婦、腎陽虛者更宜。每次50g。
12.狗肉:地上走獸,香不過狗肉
狗,又名黃耳,古時稱作地羊,為六畜之一。早在幾千年前,狗肉就是人們的美味佳肴。民間有“天上的飛禽,香不過鵪鶉;地上的走獸,香不過狗肉”的說法。又有俗語稱“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共味道醇香,又被稱作香肉。在食用上最有名氣的是廣東潮州的“狗肉全席”。
狗肉富含蛋白質、脂肪、氨基酸、礦物質等多種營養成分,食用狗肉可以使身體產生較高的熱量,使新陳代謝旺盛,增強禦寒能力。
[食補價值]
狗肉味鹹、性溫。中醫曆來認為狗肉由是一味較好的中藥,有補腎、益精、溫補等功用。可以治療腰膝酸軟、胸腹脹滿、浮腫寒虐,敗瘡久不收斂等症。還可以安五髒,補絕傷;宜養腎,補胃氣,暖腰膝。民間也有“吃了狗肉暖烘烘,不用棉被可過冬”的俗語。現代醫學證明,狗肉對治療心腦缺血性疾病、調整高血壓有一定益處。還可以治療老年人尿溺不盡、精神不振等虛弱症狀。
[食補宜忌]
由於狗肉性溫,凡有內熱、多痰、上火者要慎用,外感發燒者更應忌用;不要吃半生不熟的狗肉,這樣的狗肉中含有旋毛蟲會感染人體;吃完狗肉後不宜馬上喝茶,因為茶葉中的鞣酸極易與狗肉中的蛋白質結合成具有收斂作用的鞣酸蛋白,使胃腸蠕動減弱,導致便秘,狗肉不能與杏仁、大蒜同食。一般人都可以食用,尤其適合老年人食用。每次50g。狗肉腥味較重,將狗肉用白酒、薑片反複揉搓,再將白酒用水稀釋浸泡狗肉1~2個小時,再用清水清洗,入油鍋微炸後再進行烹調,可以有效地降低腥味。吃狗肉後口易幹,喝米湯可以緩解這種症狀。
13.牛骨髓:潤肺補腎
牛骨髓是牛科動物黃牛或水牛的骨髓油。即將牛腿骨砸開,提取中間的骨髓油脂,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
牛骨髓含有蛋白質、脂肪、核黃酸、尼克酸,並且含有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櫚酸、硬脂酸、十四烯酸、十六烯酸,油酸、亞油酸等豐富的營養成分。
[食補價值]
生骨髓味甘,性溫,無毒。《本草綱目》記載,長期食用牛骨髓,能使人延年益壽,有潤肺、補腎、填髓、助胃等作用。現代中醫認為,牛骨髓還有安五髒、平三焦、溫骨髓、補中益氣、止瀉痢、止消渴的作用。據科學研究報道,牛骨髓對白血病人的健康有一定作用,對跌打損傷、手足皺裂都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食物宜忌]
一般人都可以食用,尤其適合中老年人冬季進補。每次50g。
14.蠶蛹:補氣養血,強腰壯腎
蠶蛹也叫蛋蟲,是蠶吐絲做繭後在繭中變成的幼蟲,是營養非常豐富的一種食品。它的食用曆史悠久,現在蠶蛹可烹製出多種色、香、味俱全的美味。
蠶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多種人體所需要的氨基酸,是極寶貴的動物性蛋白質的來源。
[食補價值]
蠶蛹味鹹辛、性平、無毒,能補氣養血、強腰壯腎、滋肺潤腸,有很高的醫用價值。經常食用蠶蛹可以調節機體生理機能,提升人體白細胞。可促進心髒活力,降低血脂,預防和治療動脈硬化,對各種老年性疾病都有很好的療效,並能促進生殖能力,對兒童的生長發育有顯著的作用。
[食補宜忌]
不要食用不新鮮、變了顏色並且有異味的蠶蛹,放置過久的蠶蛹,如冷天超過一周,熱天超過20~30小時,都不可食用;不要一次過多食用;在食用之前一定要清洗內外的代謝溝,不可食用未經過處理的蠶蛹,更不可直接涼拌和鹽漬即食;患有腳氣和對魚蝦過敏的人應該少吃。一般人都可以食用,尤其適合老年人、體質虛弱、高血脂和肝功能不佳的人食用。
15.蝸牛:清熱解毒,清腫平喘
蝸牛屬於軟體動物門、腹足綱、雌雄同體的動物,與魚翅、幹貝、鮑魚一起被稱為世界四大名菜。它營養豐富,是一種高營養保健品。
蝸牛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上等食品。它的蛋白質含量高於牛羊豬肉,但是脂肪含量卻大低於這三者,而且含有各種礦物質和維生素,營養價值極高。
[食補價值]
《本草綱目》中記載:“氣味鹹、寒,主治腕跌,大腸下脫肛,筋急及驚痢。生三汁飲,止消渴。治小兒臍風撮口,利小便,消喉痹”。蝸牛肉、卵和殼都可作為清熱、解毒、消腫、平喘、對治療高血壓、心髒病、動脈硬化、脈管炎等郡有很好的療效。經常消化不良的人和有食積的人食用蝸牛,不但容易消化,還能化積除滯。
[食補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