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對100多名服人參1個月以上的人進行了觀察,發現大多出現興奮激動、煩躁失眠、咽喉幹痛、刺激感和血壓升高等不良反應,謂之“人參濫用綜合征”,認為其發生機製可能與神經、內分泌功能受到擾亂有關。其實這也是陰虛火旺的表現。此外,服用人參可產生抗利尿作用,易致水腫。可見,孕婦濫服人參,可產生或加重妊娠嘔吐、水腫和高血壓等症狀,也可促使陰道出血而導致流產。從胎兒來看,胎兒對人參的耐受性很低,服用過量有造成死胎的危險。如有一孕婦,因第一胎時羊水過多,使宮內足月嬰兒窒息而死。第二次懷孕1個多月時,家中老人為了保胎,就讓其常服人參、桂圓湯。半個月後,她出現心悸、胸悶、頭痛、失眠、鼻腔流血和下肢浮腫等症狀,繼而陰道出血並日漸加重。經中醫用涼血除火、健脾利水之品治療後,症狀有所改善,但4個月後,婦產科檢查胎兒已死亡,所以人參切不可濫服。桂圓有益心脾、補氣血、安神的作用,在氣血虧虛時可酌情使用桂圓調理;但其藥性味甘、溫。懷孕後若濫吃桂圓,甘甜能生痰;痰鬱則氣滯,氣機失調,胃氣上逆,必致嘔吐,日久則傷陰。甘溫助火,人動陰血,血熱妄行,可致出血。這樣,就會產生或加重妊娠嘔吐,甚至發生流產。除了人參和桂圓外,鹿茸和核桃肉等也屬溫熱、大補之品,孕後也不宜服用。如病情需要,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至於其他補品,本著“產前宜涼”的原則,酌情選用清補、平補之品,如太子參、北沙參、百合、山藥、白芍、藕粉和蓮子等。若脾胃功能良好,食欲正常,無惡心、嘔吐和腹瀉,也可適量服用阿膠,以養血安胎。
11.女性冬季進補原則
女性青春前期宜選用促進紅細胞生長、增強身體免疫力的食物。如豬肝、紅棗、蛋類、海帶、豆類、糙米等。體質弱的少女,可適當采用滋補藥膳進行食補,如當歸、枸杞、熟地黃等。
青春期針對周期性的月經,內分泌腺、皮脂腺、汗腺功能增強,性功能日益成熟,頭屑、黑斑、痤瘡、油性皮炎等紛紛出現。此時的女性宜多食羊肝、豬肝、雞蛋、瘦肉、紅棗、山藥、扁豆等,應避免全脂牛奶、肥肉、高脂肪。食物佐料宜清淡些,及時補充鐵質、鈣質,多食蔬菜和堅果,加食骨類和蝦皮、蝦醬等食物。適當吃些含碘的水產品如海帶、紫菜、海魚。
孕期和哺乳期要多吃蔬菜水果和全穀類食物,減少速食及精製食品。加食豆製品、牛奶、鯽魚、鴨、蝦、蛋、肝、瘦肉、紅棗、幹果等。孕婦注意不要多食桂圓肉,忌用茴香、花椒、桂皮、辣椒、大蒜等熱辛性調味料。忌喝各類酒,包括糯米甜酒。產後應增食肉類、蛋類、魚類,多吃含維生素的食物,以促進乳汁分泌。
中年期少吃含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多運動,堅持低脂肪、低膽固醇、低糖類的食物選擇,如選吃瘦肉、舍棄全脂奶品等。晚餐要清淡,特別注意加大蔬菜、水果的攝入量。
更年期要補充優質的蛋白質、維生素和必要的微量元素,注意用紅棗、桂圓、紅豆、糯米、蓮子製品作補食進餐。對浮腫的更年期婦女,要限製主食,適量飲用綠茶,利於消腫降壓。對發胖的更年期婦女,要選食茄子、菠菜、瘦肉、魚蝦、豆類及植物油。
正常老年婦女,需鐵、鈣較多,應選食莧菜、西紅柿、柑橘和牛奶、黃豆、雞蛋、蘿卜、蒜苗、柿子及各種果脯幹。為避免出現老年斑,應多食黃豆、核桃、麥胚芽、萵苣、花菜、芝麻、胡蘿卜、玉米、洋蔥等。這些食物能夠提高人體細胞的活力,抗衰防老、健體。
12.更年期婦女與冬季進補
婦女在更年期時身體日漸趨向衰退,功能日漸低下,即中醫所謂“腎氣衰”,她們常表現得精神萎靡,腰膝酸軟,不耐勞動等。這些症狀完全可以通過食補加以改善,可供選擇的有如下幾種。
(1)韭菜:味辛、性溫,有溫中下氣、散血、助陽、通便等功效。早在漢代成書,由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竹簡《十問》中即指出:“萆千歲者唯韭”。認為韭菜是壽命最長的菜,為“百草之王”。適用於胸痹作痛、反胃嘔吐、腎陽不足、腰膝冷痛、跌打損傷、痢疾、誤吞異物等。取50~150g,搗汁飲或炒熟做菜吃。陰虛內熱及瘡瘍、胃疾均不宜食。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韭菜含有硫化物、甙類和苦味質、蛋白質、糖類、鈉、磷、鐵、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
(2)狗肉:食用黃狗肉為上,黑、白者次之。中醫認為,狗肉有溫補脾腎、祛寒助陽的作用。唐·孟詵在《食療本草》中說:“狗肉補五勞七傷,益陽事,補血脈,厚腸胃,實下焦,填精髓。”狗肉粥對年老體衰、陽氣不足、畏寒肢冷、腰膝軟弱、營養不良等症有療效。用250g狗肉,切成小塊,少入生薑,同大米或糯米適量煮粥。可供早晚餐或當點心吃,溫熱服食,尤以秋、冬季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