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食補宜忌(1)(1 / 3)

雖然食補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身體健康,增強自身體質,但是,任何一種滋補保健都必需根據自身情況,合理進補,科學進補,絕對不能盲目進行。所以,在食補之前,一定要掌握科學的食補方法,熟知食補的宜忌,才能有效地促進自己的身體健康。

1.肺結核病人食補宜忌

結核病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其中肺結核病較為常見。病人需要高蛋白、高糖、高脂肪等營養豐富的食物。病人進補時,最好不要選用下列食物:

(1)茄子

結核病患者在抗結核治療中食茄子容易過敏。隨機抽樣研究結果發現,吃茄子的一組病人全部在40至60分鍾內出現不同程度的過敏反應。如顏麵潮紅、皮膚瘙癢、煩躁、全身紅斑、胸悶等過敏反應。

結核患者吃茄子後發生此種情況,輕者可服抗過敏藥物治療,並在一段時間內不再吃茄子及其他同類食物,嚴重者應請醫生治療。

(2)牛奶

病人在服用利福平與利神速定期間,切勿同時進食牛奶等飲料,以防降低藥物的吸收。病人服用異煙肼不宜用食乳糖及含糖的食品,因為乳糖能完全阻礙人體對異煙肼的吸收,使之不能發揮藥效。(注利福平、利神速定、異煙肼均為結核病藥物)

(3)某些魚類

能引起過敏的魚類一般為無鱗類和不新鮮的海魚、淡水魚。無鱗魚類有金槍魚、鮐鮁魚、馬條魚、竹莢魚、魷魚、沙丁魚等。不新鮮的海魚如帶魚、黃花魚等。淡水魚如鯉魚等。

在用異煙肼治療結核病過程中,食用這些魚類易發生過敏症狀,輕者頭痛、頭暈、惡心、皮膚潮紅、結膜輕度充血,重者顏麵潮紅、灼熱感、心悸脈快、口唇和麵部麻脹感、蕁疹、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呼吸困難、血壓升高,甚至發生高血壓和腦出血。

國內外均有因食魚過敏引起死亡的報道。原因是異煙肼是一種單胺氧化酶抑製劑。上述魚類組織胺含量又很高,因而缺少大量的有效的單胺氧化酶將其氧化,造成組織胺大量蓄積,引起上述症狀。

不但在服用異煙肼期間不能吃含組織胺高的魚類,停藥2周後,也要禁食這些魚。食用其他魚類在烹調時再加入適量山楂,然後清蒸或紅燒,或加一些醋,可降低胺含量。

2.肝病病人食補宜忌

由於對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治療,所以,除必須注意休息之外,尤為重要的是注意食補的宜忌。

慢性肝炎及肝硬化宜食補含有下麵四種營養素的物質。

(1)蛋白質

足量優質蛋白質可改善肌體免疫功能,增加肝糖原貯存,有利於肝細胞的修複和肝功能恢複。由於飲食中蛋白質增加會使血氨增高,因此要多吃產氨低的蛋白質食物,如奶類。大豆蛋白質與動物蛋白混用更能發揮其互補作用和減少氨的來源。

(2)脂肪

飲食中的脂肪不應過分限製,以免影響肌體熱能供給和降低食欲,但應避免油膩的食物,特別是黃疸尚未消退者要注意。肝炎患者的脂肪供給過多會出現脂肪瀉,而供給量太少則影響食欲和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以植物油為宜。

(3)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攝入超過機體需要時,會轉化為脂肪貯存在體內,引起肥胖、高血脂、脂肪肝等並發症。碳水化合物的供給量應占總熱能的60%到65%,即一天主食量約為350g,並配以新鮮蔬菜和水果。

(4)維生素

肝病嚴重時,因維生素吸收障礙而引起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缺乏。增加維生素的供給量,有利於肝細胞的修複,增強解毒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維生素C、維生素E和維生素K聯合使用治療肝炎,可改善症狀和促進肝功能好轉。因此,肝炎病人可選用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食物,如綠葉蔬菜、番茄、水果等。

肝炎患者的食補禁忌:

(1)忌大量飲酒

酒對肝髒來說是一種毒品。急性肝炎潛伏期的患者,由於大量飲酒,可突然發生急性肝功能衰竭;慢性肝炎患者一次大量飲酒可引起慢性肝炎活動,激發黃疸。

盡管啤酒中酒精含量僅為4~12%,但其90%以上要經肝髒代謝、解毒。乙醇和乙酸代謝生成的醛,對肝細胞具有直接毒性,同時也影響肝髒對蛋白質、糖原、脂質、膽紅質、激素、藥物等代謝及解毒功能。長期嗜酒者,乙醇、乙醛的毒性常影響肝髒,導致嚴重肝損傷和酒精性肝硬變,並可使肝細胞發生變性、壞死。

恢複期肝炎、慢性肝炎等患者,肝功能已有損傷,肝髒完全恢複正常還需半年以上的時間。喝啤酒可使各種對乙醇代謝的酶類活性減低,肝髒解毒功能降低。因此,即使少量飲酒,也會使本來就有實質損傷的肝髒再次受到打擊,從而導致疾病的複發加重。所以,肝功能恢複正常的人,在半年以內對於啤酒也應少飲或不飲為宜。

所以有肝病的患者,禁酒是自我療養的基本要求。

(2)切忌暴飲暴食

肝髒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和解毒器官,飲食過量往往會造成消化不良,加重肝髒的負擔。長期飽餐加上習慣性便秘的肝病患者,更易誘發早期肝硬化。因為過剩的食物變成糞便後,在腸道中滯留時間延長,有害物質產生較多而又未及時排泄而累積,被大腸重吸收,長期如此會超過肝髒的解毒能力,促使肝髒從量變到質變進而硬變。

過剩的毒物還可透過血腦屏障,損害中樞神經係統,當肝功能不良時,便成為促發肝性昏迷、肝腦綜合症的重要的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