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食補宜忌(1)(2 / 3)

(3)少吃油膩煎炸食品

肝炎患者如果多吃油膩煎炸等高脂肪食物,可引起消化功能減弱,過剩的脂肪沉積於肝髒,則形成脂肪肝,可致肝功能不良。如長期吃油膩煎炸食品,體重劇增,出現肥胖,加上煎炸斷裂的脂肪鏈可產生致癌的化學物質,導致肝硬化,甚至向癌症過渡。

(4)不宜大量吃糖

有的患者聽說肝炎的飲食離不開高糖,肝炎的治療常要輸葡萄糖,因此認為大量吃糖對肝炎的治療有利。

過量吃糖對肝炎患者不但無益,反而有害。因為過多葡萄糖在體內可轉變為磷酸丙糖,並在肝內合成低密度脂類物質,它可使血流減慢及血粘度增加,使心、腦、肝及腎對氧的利用減少而造成器質性病變。

另外,肝炎患者由於休息較多,體力活動減少,補充營養過剩,體內脂肪沉積,身體發胖,若再大量補充糖類營養,則更加促使體內脂肪類物質增多,甚至引起高血脂和脂肪肝,可使原有肝炎病變加重。所以肝炎患者,不管是早期、慢性期或恢複期都不宜大量吃糖。

3.潰瘍病人食補宜忌

一般消化性潰瘍的患者,常常認為食用細軟溫和的食物,可以減輕胃腸的負擔,而加快潰瘍的愈合,所以長期以稀粥麵條為主食,蔬菜也必定煮的爛爛的,並且長期喝牛奶來保護胃壁,加上采取少量多餐的飲食方式。

這些觀念和飲食習慣,其實對潰瘍的愈合非但不利反而有害:為什麼呢?

食物在口腔咀嚼時,不僅通過味覺促進食欲,同時分泌的唾液又能稀釋和中和胃酸,並能提高黏膜屏障的作用,唾液澱粉酶可以使部份澱粉得到初步的消化,減輕了腸胃道的負擔,如果吃流質或是半流質的食物,如稀粥麵條,往往沒有經過仔細咀嚼就吞入胃中,缺少進一步的消化過程,必然增加胃的負擔。

牛奶含鈣和蛋白質較多,兩者均可以刺激胃體壁細胞分泌的胃酸和胃泌素,同樣茶中的茶堿和咖啡中的咖啡因,也都是胃酸分泌的刺激劑,均不利於潰瘍的愈合。

少量多餐曾被推薦為消化性患者采用。近年研究表明,少進食固然可以對胃酸有暫時中和的作用,但每進食一次即可刺激壁細胞分泌一次,進食次數越多,胃酸分泌就越多,所以長期采用少量多餐不利於潰瘍的愈合。

對於消化性潰瘍患者,潰瘍病學專家提出了如下食補原則:

(1)患者應該少吃過酸、過甜、過於辛辣的食物,不飲濃茶和咖啡。而少量低度酒和少量辣椒可促進和改善胃黏膜的血液循環,刺激前列腺素的合成,對黏膜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不必列為禁忌。

(2)提倡細嚼慢咽,避免狼吞虎咽。潰瘍急性期可以短期進食稀粥等流質或半流質食物,但不提倡長年如此,煮得不爛的麵條,比米飯饅頭更難於消化。所以應該在急性期過後,即可恢複與一般人相同的飲食,隻是需要更加注意細嚼慢咽。

(3)潰瘍病急性期可以少量多餐,每日進食四五次即可,一旦症狀得到控製,應鼓勵患者盡快恢複到一日三餐。

(4)飲食應定時、定量,不宜過飽、過饑。過飽可使胃竇部擴張,刺激胃竇G細胞分泌過多胃泌素,從而導致胃酸分泌過多,影響潰瘍愈合。

(5)有規律的定時食補,以維持正常消化活動的規律。

(6)餐間避免零食,睡前不宜進補。

(7)食補宜注意營養,但無須規定特殊食譜。

4.白血病病人食補宜忌

白血病人最好多吃下麵的一些食物:

(1)患者宜多吃具有抗白血病作用的食物:蟾蜍、苜蓿、蒜、小麥、胡蘿卜、核桃、蒲公英、牡蠣。

(2)患者發熱宜吃豆豉、蔥白、冬菜、蕹菜、李、銀杏、綠豆、苦瓜、菱、節瓜、海鰻、鱉魚、豬脊髓。

(3)患者肝脾腫大宜吃赤豆、李、大棗、裙帶菜、甲魚、龜、海帶、紫菜。

(4)患者出血宜吃藕、葡萄、薺菜、蘑菇、香菇、木耳、金針菜、鮫魚。

(5)患者貧血宜吃豬肝、黃魚、海參、鯇魚、鯢魚、香蕈、芝麻、蜂乳。

(6)患者淋巴結腫大宜吃芋艿、栗、桑椹、核桃、荔枝、荸薺、黃顙魚、羊肚、鱟、文蛤、牡蠣、龜、甲魚。

白血病人的食補禁忌:

(1)忌咖啡、濃茶等興奮性飲料。

(2)忌蔥、蒜、薑等刺激食品。

(3)忌肥膩、油煎、黴變、醃製食物。

(4)忌公雞、豬麵肉等發物。

(5)忌羊肉、狗肉、韭菜、胡椒等溫熱性食物。

(6)忌豬腳、雞內髒及頭腳、蟹、鯉魚、鯽魚等。

(7)忌煙、酒。

5.糖尿病病人食補宜忌

隨著生活方式的現代化,人們的體力活動逐漸減少;高熱量、高脂肪和高蛋白、低纖維素的不合理飲食的攝入,糖尿病的患病率也越來越高。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代謝內分泌病,全世界有糖尿病患者1.25億,我國的糖尿病患者已達4000萬。世界衛生組織將糖尿病列為三大疑難病之一,並把每年的11月14日定為“世界糖尿病日”。

糖尿病是一個危險因素多,發病機理複雜,伴隨終身的慢性疾病,患者的高血糖常常伴發高血壓、高血脂和胰島素抵抗等疾病。

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最基本、最重要的治療方法之一,合理的食療可有效地控製糖尿病。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都向人們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推薦,參照食物血糖生成指數表,合理選擇食物,控製飲食,並建議在食物標簽上注明總碳水化合物含量及食物血糖生成指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