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食補宜忌(2)(1 / 3)

很多職業人士感覺自己變得越來越容易疲勞,其實,隻要注重食補方法,就能讓你精神集中、精力充沛。下麵是最提神的七種食品:

(1)含鐵食物

鐵質是產生人體能量的主要介質,它擔負著向人體器官和肌肉輸送氧氣的重要任務。因此,如果人體內缺乏鐵質,就會導致貧血,使人感到頭暈、乏力。雖然豬肝和瘦肉是鐵質的最佳來源,但經常吃一些紅豆、黑豆或黃豆,也能起到補充鐵質的作用,並能有效地改善疲憊、無力的狀況。

(2)菠菜

菠菜中含有女性比較容易缺乏的礦物質——鎂。女性每日攝入的鎂如果少於280mg,人就會感到疲乏。在人體內,鎂可以將肌肉中的碳水化合物轉化為可利用的能量。

(3)香蕉

香蕉被稱為“高能量的食品”,含有極易為人體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同時還富含鉀。鉀在人體內能夠幫助維持肌肉和神經的正常功能,但它不能在體內儲存很多時間,人在劇烈運動後,體內的鉀會降得很低。研究表明,鉀過低會導致肌肉疼痛,心律不齊、反應遲緩等,而吃幾根香蕉則可補充鉀的不足。

(4)草莓

草莓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而維生素C有助於人體吸收鐵質,使細胞獲得滋養,因此多吃草莓能使人精力充沛。

(5)金槍魚

在高蛋白質的魚類中,金槍魚含有豐富的酪胺酸,酪胺酸在人體內能幫助人體生產大腦的神經傳遞物質,使人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

(6)麥片

有人發現,早餐中纖維含量高的話,就不會有饑腸轆轆的感覺。營養學家對此解釋說,纖維能使消化的速度放慢,持續不斷地向血管供應碳水化合物,使人體源源不斷地獲得能量。燕麥片是一種富含纖維的食物,能量釋放緩慢而又均衡,可使人體血糖水平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因而不會很快感到饑餓且精神飽滿。

(7)脫脂酸奶

許多婦女在經期前後會感到乏力嗜睡。一項研究表明,多吃含鈣豐富的食品,如脫脂酸奶等,可以明顯改善這種狀況。如果每天喝3小杯脫脂酸奶或兩大杯牛奶,就可使腹痛、疲乏,心情煩躁等症狀有所減輕,因為鈣具有緩解肌肉緊張、調節內分泌的作用。

8.骨頭湯不宜久煮

不少人有愛喝骨頭湯的習慣,有些人在熬骨頭湯時,總認為熬的時間越長,味道就越鮮美,營養就越豐富,因此一熬就是大半天。有些人還認為骨頭湯有營養,喜歡常喝。事實上這兩種觀點都是錯誤的。骨頭湯久熬和常喝都是不適宜的。

認為骨頭湯熬的時間越長營養就越豐富的人多半認為,熬久的話,骨頭中的鈣質可以溶化,從而被人體吸收。其實,無論多高的溫度,也不能將骨骼內的鈣質溶化。這是因為動物骨骼中所含鈣質不易分解,不論多高的溫度、多長的時間,也不會將骨骼內的鈣質溶化。熬的時間過長,反而會破壞骨頭中的蛋白質,實際是無益反而有害的。因此,熬骨頭湯的時間不宜過長。

營養專家推薦的方法是:燉湯前,先將洗淨的骨頭砸開,然後放入冷水,冷水一次性加足,並慢慢加溫,在水燒開後可適量加醋,因為醋能使骨頭裏的磷、鈣溶解到湯內;同時,不要過早放鹽,因為鹽能使肉裏含的水分很快跑出來,會加快蛋白質的凝固,影響湯的鮮美。

專家推薦的燉具為壓力鍋,因為用壓力鍋熬湯的時間不會太長,湯中的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損失不大,骨髓中所含的磷等微量元素以及其他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損失也不大。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煮骨頭湯時冷水要一次性加足,萬一中途要加水,可以加熱開水,切忌加冷水。這是因為,骨頭裏含有豐富的脂肪和膠原蛋白,在沸騰時突然加入大量冷水,骨頭湯的溫度驟降,會使脂肪和膠原蛋白迅速凝固,骨頭表麵也會急劇收縮,骨頭中的脂肪、蛋白質等營養物質便不能順暢地溶解出來,骨頭變得致密而不易酥,骨頭湯中的營養物質就相對較少,口味也大為遜色。

動物肉類含脂肪較高,而骨頭上總會帶點肉,故而熬的時間長了,熬出的湯中脂肪含量會很高。本來人們喝骨頭湯是為了補鈣,由於“熬”不出鈣反而“熬”出了油,所以骨頭湯還是少喝為好,特別是老人和孩子,更不宜常喝。

9.動物內髒宜燉忌炒

許多人喜歡吃炒動物肝、肺、腸、肚、腎等內髒,這種方法很不衛生。

動物內髒如肝、腎、肺、肚、腸等常被多種病原微生物汙染,也是各種寄生蟲的寄生部位。內髒不易炒熟炒透,將內髒炒著吃,難以殺死病菌和寄生蟲。如果吃了未炒熟的動物內髒,感染疾病的幾率便大大增加,危險性也就多了幾分。

研究發現,牛、馬、驢、騾、豬、雞、鴨等動物,常是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者、攜帶者和傳播者。乙型肝炎病毒,有著較強的抵抗能力,在60℃的溫度下燒煮4小時,仍安然無恙,有時中等濃度的消毒劑也不能將其置於死地,一般在煮沸10分鍾後才能被殺滅。因此,動物內髒不應當炒著吃。

動物內髒的最好烹製辦法是長時間高溫高壓燜煮,使其徹底煮爛煮透,將寄生蟲、病菌和蟲卵殺死,然後再食用,以消除病從口入的隱患,避免食後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