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人說,我是1953年年住在這兒的,當時我愛人在大華,政府蓋了八區工房,以後改成叫個生產村。房子是土木結構,窗戶都是木頭格格,糊紙哩,磚頭中間是土坯,上麵是葦子席棚的房,租賃一間是四塊六。
當時,道北隻有一個廣仁醫院。1953年,在明江醫院的基礎上擴建成立六院,收費非常低廉,對於確實沒有收入的民政部門給予救助。在六院周圍常住人口有十萬人,在六院出生的能占到百分之八十。
三十八中原來叫育德中學,抗戰時期由保定遷來的。李蓉莉是全國優秀教師,她說,去到學生家裏家訪的時候,好多都是茅草房,居民的文化水平差一些,道北的人都是那勞動人民,很勤勞,很樸實,特別是對人很仗義。我們的學生有的現在是博士,也有的在國外大學任教的,有的在省政府工作,有的現在是企業老板。
當初,連李世俊自己也沒有想到,他這麼一個在解放前吃不飽穿不暖的河南窮人家的孩子,解放後居住在西安道北的普普通通的開火車的司機,後來被選為黨的十大代表、十一大中央委員。周總理來西安,他和周總理在一起照相,周總理問,李師傅是幹啥的?他說我是開火車的。周總理說,把火車開好。
1956年,中國科學院考古隊在大明宮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前期勘察,正式展開全麵性的普遍探測和發掘工作。起因是鐵西小學建校挖出一塊碑,說唐太和五年建含光殿和球場,開始發掘,一直幾十年延續下來。大明宮的調查大致確定,唐大明宮遺址周長是七點六五公裏,麵積三點五平方公裏。大明宮遺址,位於道北地區的中心位置,是當時最重要的國際交流場所,可惜隻存在於世二百二十餘年。現存的大明宮遺址,不僅是中國而且是世界珍貴的曆史文化遺產。大明宮遺址的發現,無疑是道北的驕傲和自豪。也正是這一重大的考古發現,在某種意義上說卻從此成為道北人前行的包袱
1998年,位於道北的陝棉十一廠被華誠集團兼並。太華路的黃河棉紡織廠,在市場經濟的新格局下同樣經曆著一個痛苦的抉擇。他們開辦了西安建築裝飾材料城,在2004年開始把這塊地方定位為商業地產來開發,進行企業改製。
重放的鮮花
1995年開始的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日本、中國三方合作的含元殿遺址保護工程,經過十年完成。而道北地區,總建築麵積五百餘萬平方米,一半以上為臨時性建築,其中多為村鎮居住用地和鐵路住宅所形成的棚戶區。居民居住及生活環境水平較低,城市建設嚴重滯後。改善大明宮地區的落後麵貌和生態環境,已成為西安亟需解決的問題。
西安古遺址大會的召開,為道北開啟了一扇擁抱霞光的大門。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挖掘和弘揚優秀文化傳統,是各級政府的文化責任。
2006盛典西安,則是西安皇城複興的一個草稿,一次演習,一場非凡的展示。也著實讓身居陋室的道北人揚眉吐氣了一回,第一次開了眼。
對大明宮周邊實施整體改造,建設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是國家文物局等中央部委和省市政府的重大決策,是西安市十一五城市建設和文化發展的重點工程。下決心建設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充分體現了尊重曆史,尊重人民,尊重城市的執政理念。改造是大環境的要求,是城市化進程的發展需要,人民政府心係道北,老百姓對前景則充滿期待。
一位學者說,要感謝曆屆的政府和當地的道北的那些民眾,他們多少年來對於這樣一個文物保護地沒有過度開發,沒有一些太多的新的建築,其實就是為保護一個唐代非常重要的遺址做出了貢獻。
道北人和許許多多人們,都在期待從這一大片廢墟上,開出美麗的鮮花來。
大明宮遺址保護區的利用,是北城建設的一個重大實施。通過這項工程的實施,必將帶動北城基本設施和城市麵貌的重大改善,促進經濟的發展。
一位老人說,拆掉這個區域我就舍不了,我在這住了四五十年了,真是舍不了。城市要發展,不可能因為我們舍不得這個地方,就影響城市發展,小家還要顧全大家。
今天道北人離開道北,告別這有著深深情感的故地,把道北的故事講給後人。明天,道北人將會重遊居住了七十年的道北,徜徉在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的曆史古道上,把中國的曆史傳給子孫。道北人記住的是昨天,道北七十年的故事,凝結的是淚水與苦難,快樂和幸福。
回來吧,人類詩意的安居屬於西安道北。
《時代報告》2001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