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二章 李若冰的散文寫作(2 / 3)

當李若冰帶著祁連山的風塵去北京接學習結業的妻子時,女兒已整整一歲了。回到西安,賀抒玉參與了《延河》文學月刊的籌備工作,已是西安作家協會專業作家李若冰,則在他的小書房裏埋頭寫作,為柴達木的石油人立傳。

正是在這火熱生活的源泉裏,李若冰的創作欲望和藝術靈感被激活了。他抓住勘探工作的階段性間隙,一連寫下了《在柴達木盆地》、《勘探者的足跡》、《在嚴寒的季節裏》、《戈壁灘上的勘探姑娘們》等散文和報告文學作品,發表在人民文學》、《工人文藝》等報刊上。並以此為主體,構成了李若冰的第一部作品集《在勘探的道路上》,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1956年,李若冰到北京參加了中國作家理事擴大會議。他和陝西的柳青、杜鵬程、王汶石、魏鋼焰等幾位作家一起,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接見。周總理握住他的手說:“你很年輕啊,希望你繼續寫出大西北地質工作的好作品。”

1957年夏,他由西安經西寧,第二次奔赴他魂牽夢繞的柴達木。剛到茶卡,便收到單位電報,要他速回,參加反右運動。他當即給單位寫了封信,懇求組織上讓他在柴達木多待幾天,便背起行李繼續西行。他沿著格爾木、大柴旦、小柴旦、冷湖、油泉子,一直走到了茫崖和尕斯庫勒湖畔,走到了柴達木的邊緣。他邊走邊想邊寫,內心燃燒著火焰,有時幾乎一天一篇。他寫奇麗的風光,寫勘探者的精神,寫自己心靈深處的奧秘。於是有了《懷念你啊,柴達木》、《山湖草原》、《戈壁夜行車》、《青藏路上剪影》等一批散文力作。

這些篇章,結集為《柴達木手記》一書,由作家出版社於1959年4月出版。其中有意思的是,這本書出版時,書中幾位主人公已被打成了右派。按照當時的慣例,他們的名字是不能出現在書裏的。但李若冰憑著他的善良、正直和倔強,不肯違背生活的真實和藝術的良心,沒有把柴達木的反右情況告訴出版社,對作品未作任何修改,大膽地讓這些創業者的形象,走入了眾多讀者的心靈。他說,我怎麼也難以相信,他們心甘情願地來到柴達木,死心塌地要為石油而戰,難道他們來到絕滅人跡的荒原,為的是反黨反社會主義嗎?天大的冤枉!

從1958年起,李若冰兼職禮泉縣委副書記,在烽火村深入生活。他寫出了報告文學《農民的兒子王保京》等作品,之後又組織編寫了《烽火春秋》,記錄了那個特定時代中國農村發展的生活風貌。

1963年,經中國作家協會協調,李若冰到大慶油田代黨委宣傳部副部長一職。在這裏,他又見到了老朋友王進喜和一批老玉門人。玉門人走遍了中國石油戰線的每一個角落,玉門精神、大慶精神,自然融入了李若冰的文學世界。他的散文大慶書簡《在大風浪中》,發表在《人民文學》1965年第12期上,引起了很大反響。

“文革”開始後,李若冰一擱筆就是五年。1972年,他從幹校一出來,便重返延安。母親延安曾經收留過一個孤兒,使他的命運發生了轉機,他重新投入母親的懷抱,汲取著新的力量。

他沿著毛主席轉戰陝北時的道路,騎自行車或徒步行走,幾乎走遍了那裏的每一處革命舊址。追溯紅色的歲月,考察這裏的變遷和生存狀況,他的眼裏常含著淚水。

他幾上陝北,至1978年,已陸續寫出了幾十篇散文力作,在報刊上陸續發表,並結集為《神泉日出》出版發行,給七十年代轉折期的中國文壇帶來了一股清新的風。延安母親,給他的文學生命注入了新的活力。

1980年夏天,李若冰再也抑製不住對瀚海雄風、長河落日的渴望,第三次闖進了柴達木。這是相隔23年後的舊地重遊,當年與駱駝相依而眠的浪漫那裏去了?新一代柴達木人的勃勃英姿,讓他激賞不已。他的藝術思維,猶如昆侖飛瀑,或如沉澱了的鹽湖,係列散文《柴達木續篇》相繼問世。

他說,我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似乎離開了這些,我就無法動筆,就失卻了靈魂。這就是我幾十年來為什麼寫的多是野外勘探者生活的緣故。

這些地方都很荒涼,都是被中外探險家稱為生命禁區的,然而越是荒涼越有寶貝,越有人們所需求的熱源和稀有礦藏,越是荒涼越能顯示人類的吃苦耐勞精神和創造的魄力。我正是從他們身上,真正領悟了人生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

1987年夏天,李若冰第四次踏訪了柴達木,並進入了西部新的石油勘探區塔裏木盆地。這次西行,收獲了係列散文《塔裏木書簡》,由作家出版社結集出版。它被評論界公認為是老作家文學生命中的又一個高峰。

時隔6年後的1993年夏天,李若冰又一次來到了青海。他以寫柴達木而蜚聲文壇,青海石油局為他頒發了首屆文學創作特殊貢獻獎。這一次,已是第五次進入柴達木了。他在回程後寫下的散文《緊貼你的胸膛》等若幹篇章,以詩一樣優美的文筆感人至深。

九十年代初,李若冰陸續發表了一組訪問歐洲的散文作品。它是一組思想敏銳而文辭優美的異國風情畫,為他的散文創作注入了新的元素。

李若冰在文學的道路上跋涉著,已經有了六十多個年頭。他是永遠的詩人。

在創作文體中,他除了主要寫散文外,也寫報告文學。從十六歲在延安邊區刊物發表第一首詩作起,多年間斷斷續續寫了一批詩歌作品。另外,他從1951年發表小說《心事》到1998年發表的小說《燃燒的沙漠》,其間有一些小說作品,給讀者很深印象。

1999年11月,李若冰榮獲中國石油鐵人文學特殊貢獻獎。這時候,他又想起了鐵人王進喜,他們在玉門油礦鑽過一個被窩。還有詩人李季,他們曾在油田一路同行。在此前後,他還過到河北、河南及海上石油基地,不停追趕著中國石油的步伐。李若冰多次說到,我鍾情於石油勘探者,我愛他們。

李若冰和賀抒玉合著有一本散文集《愛的渴望》,這也是他們在人生和文學生涯中相依相伴的見證。

“文革”中,他們也無可僻免地被揪鬥、遊街、下放,經受了精神的磨難。

在新時期,李若冰在擔任文藝界領導的同時,經常去油田深入生活。

賀抒玉在做《延河》的副主編時,發表過路遙的第一篇小說。賀抒玉創作的小說《女友》、《琴姐》等一批作品發表並獲獎,陸續結集出版的有《女友集》、《命運變奏曲》等多部著作。

李若冰在中國當代文學上的貢獻,是以《柴達木手記》為代表的散文作品。同時,在散文藝術發展領域,又占有不可或缺的顯著位置。

1999年3月12日,“祝賀李若冰文藝生涯60年座談會”在西安舉行。他是中國當代文學史上一位成就顯著的散文作家。他也是陝西銜接延安革命文藝和建國17年新文藝與新時期文藝創作的一位老作家。他的藝術青春永駐。

他的作品仍在流傳,他與人合寫的《山丹丹開花紅豔豔》的歌兒廣為傳唱,他主持組織創作的舞蹈《仿唐樂舞》長演不衰,名傳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