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文學《市長張鐵民》在兩年一屆的中國作家協會第四屆(1985—986)全國優秀報告文學評獎中榜上有名。先後擔任陝西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兼副主席、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化廳廳長的李若冰作為評委,很高興地說,這篇作品填補了陝西乃至西北作家在全國報告文學獲獎方麵的空白,在反映市長現實生活題材方麵也是不多見的,難能可貴的。
隨後,華嶽文藝出版社推出了《市長張鐵民》單行本,請原市委書記何承華作了序。在序言中,除肯定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強調了市委、市政府在原則問題上的一致態度,也指出了作品內容“掛一漏萬”的局限,這是我采訪還不夠深入細致,構思還欠得當的缺撼,看來,這些缺撼隻能在出版書的序中彌補了。之後,作品被收入省紀委編輯的發行量廣泛的《陝西黨風建設》一書。近些年來,陸續被載入多種全國性經典選本及網站。
《市長張鐵民》發表後,藝術界的不少人看中了這個題材。時任陝西省文化廳的霍紹亮是我讀西北大學時的老師,他在戲劇方麵的突破方麵很有見地,一眼選中“鐵市長”這一題材,組織陝西人民藝術劇院戈治鈞、省文化廳藝術處處長李旭東等藝術家多次商討,由我執筆改編成無場次話劇,後因種種原因擱淺。
隨後,以報告文學《市長張鐵民》為腳本的電視劇也投入籌拍。可是6集電視連續劇竟也好事多磨:或因劇情需要調整而下馬,或因經費不足而擱淺。三起三落。在拍攝最困難的時候,我去找張市長的夫人餘敏,她勸我說,能拍了拍,不好拍就算了,別讓死人把活人鬧得不得安寧。但她的心情,我是深知的。好在《市長張鐵民》最終還是上馬了。第三個攝製組仍由我擔任編劇,由鄭定於老師繼續任藝術指導,並親自在韓小磊的原導演工作台本基礎上進行改編;請李默然、陶玉玲、劉法魯、李萬年、蔣雯麗等出演主要角色,由萬盛華、楊寶石任導演。從電視劇開始籌拍到完成拍攝時間已經過去了三年,《鐵市長》終於拍攝完成,我也長出了一口氣:總算了卻了一樁心事。
1991年7月1日,中央電視台在一頻道黃金時段開播《鐵市長》,陝西、西安電視台同時播放。此劇是在建黨70周年全國優秀電視劇展播中作為第一部播出的,後獲得該項“展播優秀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飛天獎”、“西北首屆電視劇特別獎”等多項大獎。作家李若冰、路遙,評論家王愚、暢廣元、薛迪之、李星等,或在電視專題中作訪談,或撰寫文章在《陝西日報》等報刊整版推出,在文化界、政界和社會各界形成了當時的“鐵市長熱”。
從寫報告文學《市長張鐵民》到拍攝電視連續劇《鐵市長》,曆時8個年頭。有關“鐵市長”作品的問世,應該說是應運而生。撰寫或拍攝有關現實生活中的或叫做行進中的市長題材的作品,它也應當說是較早的一部。報告文學和電視連續劇最早獲全國獎的陝西作品,它也是開了先河的。
紀念改革開放30年,每個人都會有許多感觸。我也想過,張鐵民這位普通的市長之所以能得到廣大市民的擁護,是因為在他身上體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品格,比如他的堅持原則,敢於犯上;比如他的親民作風,為群眾辦實事等等。鐵市長所處的時代是改革開放初期,用現在的話來說,他關注民生,為民服務的公仆思想以及城市管理的理念和探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作用和時代意義。
當代作家,能親曆這樣的一場變革,並用筆記錄一位改革曆程中風雲人物的所思所想。這段經曆也成了我人生中一段難忘的回憶。
《人民日報》2008年10月27日
獲人民日報、人民文學、中國作家網我與新時期文學散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