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效果得益於作家的思想。我由衷感覺到和穀思想的力度和深沉。他對生活體驗的質量,對生活景象穿透達到的層麵,絕然俏拔於常見的某些衣錦還鄉者矯情嬌氣的吟誦,更迥然區別於那些獵奇者故作驚訝的妄議。思想還決定著作家感受生活體驗生活的敏銳性,昔日窯院的落寞,得不到回應著的哞叫著的牛的孤情,被顛覆的果園主人無言的憤怒,風中那根小辮在黃塵裏的無助……和穀神經的敏銳敏感和體驗體察入微之準確,令我感動又欽佩。思想也影響作家的情感傾向和投向,和穀尤為明顯,他接觸的父老鄉親和同輩男女,已經不是表層的同情,而是一種感同身受的交融,而且自然到幾乎不見一絲隔膜。我看到一個思想家的和穀。
更見出和穀獨特的體驗裏思想力度的作品,當數他寫現代都市生活的一批散文和隨筆。《遠行人獨語》是一顆咀嚼不盡的橄欖。很少能讀到如此深刻而又真實的內心衝突的文章。這是由生活體驗進入生命體驗的精神剖白。整篇文章都激蕩著一種複雜情感,一種獨有的感受和獨自的體驗。這情感之波氣象萬千,左衝右突,我卻很難體會酣暢淋漓,在於那一波一波翻湧的筆浪裏,挾裹著“悲烈和壯觀”以及“艱窘蒼涼”。這是很難產生很難自我把握更難得脫俗的敘述。多少人闖蕩南方乃至歐美的現代都市,有成功者也不乏落魄者,其中不少人寫下了各自的感受和體驗,形形色色,或長篇巨製或點滴筆記,而和穀的這篇三兩千字的短文卻是無可企及無可掩遮的上乘佳作。我想到杜甫的一首詩。安祿山製造的長安之亂,詩家文人寫下多少感時傷世的詩文,隻有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寫到至深至痛處。顯然不單是藝術形式寫作方法乃至采詞遣字的因素,更關鍵更致命的是思想影響下的獨到而深刻的體驗。
這裏就顯示出差別來。一種深刻深厚的思想,決定著和穀由表象的生活體驗,進入更為自由的生命體驗的寫作狀態,與那些耍著尿泥而且自鳴得意的小調皮小情調小把戲類的東西,就劃開截然不同的品相了,就顯出某種大家氣象來。我以為不單純依賴天才,而是思想力量把天賦之才張揚到令我驚羨的藝術創造。
我同時感受到詩性的和穀。
好的散文本身就無異於詩。在和穀的還鄉見聞散文裏,在他抒寫急驟蛻變著的當代都市生活的隨筆雜感裏,我都感受到一種詩性,詩的情懷,詩的情思,詩的張揚和詩的含蓄,差異僅僅在文字敘寫的色調裏。表述對當代城市複雜感受的詩性,呈現為激烈噴吐的情狀;麵對昔日記憶的鄉村,卻是憂惋不盡的拙樸無飾,然而其內核裏彌漫著的還是詩性。一種區別於任何詩人作家的和穀的詩性,即獨秉的詩性氣質和詩家道德。
僅以其記遊類散文看,這種詩的襟懷似乎更為率性。無論是寫驚濤駭浪裏的黃河的木船,無論是明媚清麗的長安秋色,抑或是在曆史上落下一個大大的驚歎號的鴻門,其精彩的描述,逼真的映景,精確的點染,還有隨心著意的情緒性渲染,就自自然然形成獨有的詩性了。常見的此類散文,最難脫俗的是筆墨纏繞於來去的過程,或是粘滯於過程中的小零碎。和穀的每一篇開筆都是一種氣象,直接入景,一筆一景,氣象萬千。《黃河古渡》起手便是“莽原上豔陽朗照,幽穀裏秋風蕭瑟。山壑溝峁之勢,漸漸趨於葉脈的形狀。臨近葉柄處,顯得峻峭起來,有一種古銅的色調……”這種文字裏蘊含的氣勢和氣象,真有“撫四海於一瞬”的博大豁朗,又有細微生動為葉脈的精妙。未見黃河古渡裏的木船,讀者的我已經沉浸到群山擁擠的壯觀氣韻中了。
詩性大約不是學而得之的,不然為何在某些詩歌裏竟然感覺不到詩人的詩性,更何況散文等類。詩性應該是一種氣質一種境界一種追求所薰陶出來的心理氣象,看去無形無狀不可捉摸,卻於一詞一句間無處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