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節 第19章疾病飲食篇1(3 / 3)

中風不宜食高鹽食物

中風患者應盡量減少食鹽的攝入。因為麵包、奶油、醬油都含有鹽,即使在做菜的時候一點鹽不放,每天也會攝入3克鹽,因此,應避免食用方便食物和快餐,親手做的菜,鹹淡適宜是最好掌握的。食入鹽過多可以對腦部組織產生損害,引起微小的中風。科學家們曾做過實驗,分別給老鼠喂養高鹽和低鹽的飲食,吃高鹽飲食的老鼠在15周內竟然全部中風死掉(雖然它們的血壓並沒有升高),而吃低鹽飲食的老鼠隻有12%因中風而死掉。吃高鹽飲食致死的老鼠,則因一連串輕微中風,最後導致腦部組織壞死和動脈受損。

中風不宜食狗肉

狗肉是人們公認的營養豐富的佳品,而且別有風味,但有的人為了促進中風後遺症病人的恢複用狗肉滋補病人,這其實是一個極大的錯誤。狗肉並非人人皆宜食用,尤其是中風病人不宜食用,如果過量食用更是其害非淺。這是因為中風患者一般伴有動脈硬化和高血壓,中醫認為,狗肉熱性大,食後會促使血壓升高,甚至導致腦血管破裂出血,因此,中風後遺症、腦血管病人是禁忌吃狗肉的。

中風不宜過量飲濃茶

飲茶對中風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但若飲之不當也會產生危害。適量飲茶對人體有利,飲濃茶則可引起神經係統的興奮。因此,中風後遺症患者隻能適量喝茶,茶水不要太濃,晚上更不能飲用,亦不宜空腹飲濃茶,尤其是平時沒有飲茶習慣的人,以防發生意外。近年來有報道,個別人因空腹飲濃茶發生昏厥(俗稱“醉茶”),而導致腦出血的發生。由此可見,中風病人要注意飲茶不宜過濃,不宜過多。

中風不宜過量飲酒

中醫認為,酒為水穀之氣,味辛甘、性熱,入心、肝二經。適量飲酒對於中風者具有暢通血脈、活血行氣、祛風散寒、健脾胃及引藥上行、助藥力之功效,但如果大量酗酒則適得其反。目前,國外一項新的研究顯示,飲少量的酒可以降低中風的危險和防止中風再次複發,飲酒過量則會使中風的危險性增加1倍。國內學者也發現適量飲酒,也就是說每天飲酒量在1~2杯之間時,中風的危險性要比完全戒酒者低30%,如果每天飲酒量3~4杯以上的人,比不喝酒者的中風機會要高出3倍。

冠心病患者不宜食高脂食物

生活中食用大量的脂肪對於冠心病的預防和治療極為有害。日常脂肪的攝入應限製在總熱量的30%以下,要以植物脂肪為主,忌食或少食全脂乳、奶油、蛋黃、肥豬肉、肥羊肉、肥牛肉、肝、內髒、黃油、豬油、牛油、羊油、椰子油,尤其是禁忌食用高膽固醇食物。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年齡在45~60歲之間血膽固醇高比血膽固醇正常的,心腦血管發病率要高出4倍半,因此,防治血膽固醇增高,對降低冠心病的發病率有著積極的意義。膽固醇這種人體內的脂類物質,其中一部分來自食物,一部分是身體自製,限製食用高脂食物是防治冠心病的一個重要方法。

冠心病患者不宜食高鹽食物

目前普遍認為,鈉攝入量對促進冠心病的發生起著一定的作用。飲食中鹽的限製,對冠心病合並高血壓者尤為重要。食鹽的攝入量每天控製在5克以下,可隨季節活動量適當增減。如夏季出汗較多,戶外活動多,可適當增加鹽的攝入量。冬季出汗少,活動量相應減少,應控製鹽的攝入,對已患有冠心病的病人,限製食鹽可作為一種非藥物性治療手段,長期堅持之。

冠心病患者不宜食高蛋白質

蛋白質是維持心髒活動必需的營養物質,能夠增強抵抗力,但攝入過多的蛋白質對冠心病不利。因蛋白質不易消化,會加快新陳代謝,增加心髒的負擔。有學者觀察,過多地攝入動物蛋白,反而會增加冠心病的發病率,所以,食用蛋白質應適量。選用牛奶、酸奶、魚類和豆製品,對防治冠心病有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