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
雕塑的發展
雕塑是造型藝術之一,是雕、刻、塑三種創製方法的總稱。以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製作的三維空間形象的藝術。其製作手段有雕刻、塑、堆、貼、焊、敲、編等,又稱雕刻。指用各種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質材料,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借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審美情感、審美理想的藝術。
雕塑的產生和發展與人類的生產活動緊密相連,同時又受各個時代宗教、哲學等社會意識形態的直接影響。如法國舊石器時代的圓雕裸女和牝馬、野豬等浮雕,中國陝西何家灣和遼寧淩源、建平等地發現的5000—6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石雕、骨雕、人像和女神彩塑頭像等,反映了人類對自然力的崇拜和對動物的崇拜以及認識人本身、認識世界的過程。雕塑是時代、思想、感情、審美觀念的結晶,是社會發展形象化的記錄。
西方中世紀和文藝複興時期油畫多有取材於古希臘神話(及其發展古羅馬神話)的,而在西方雕塑發展史上,古希臘雕塑代表著一種美學高度。希臘藝術家確立規範和原則,對後世西方藝術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文藝複興時期和新古典主義的雕塑藝術就以其為標杆。
在中世紀的歐洲,基督教成為封建統治的有力支柱。因此,歐洲中世紀的雕塑主要為基督教服務。許多優秀雕刻家從事教堂建築的裝飾雕塑和內部陳列的圓雕工作。法國的安高萊姆教堂,康城的三聖教堂,德國蓋因拉德的聖基列阿教堂中的許多雕刻,都具有代表性。各色各樣的雕塑,都有助於加強宗教神秘的氣氛。
14世紀的法國雕塑中,哥特式藝術反映現實傾向增強,對人物姿態、表情、形體等方麵開始誇張強調,為宗教服務的哥特式雕塑開始出現了新興資產階級藝術的萌芽。中世紀的雕塑有精華有糟粕,許多作品中充滿迷信、荒誕的宗教內容,但從藝術遺產的角度來看,當時的雕塑家們也創造了不少屬於人民的、有積極因素的好作品,在世界美術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
從15世紀後半葉開始一直到16世紀,文藝複興文化在歐洲許多國家產生和形成。文藝複興時期的雕刻,繼承並發展了希臘、羅馬雕刻藝術的傳統,使雕刻藝術達到了高度繁榮,文藝複興時期的著名雕刻家,差不多都集中在佛羅倫薩。最先出現的雕刻大師是季培爾蒂,佛羅倫薩洗禮堂的兩扇青銅大門上的裝飾浮雕是他的代表作。偉大的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把這兩扇大門讚譽為“天堂之門”。同一個時期的偉大雕刻家還有多那泰羅、委羅齊奧等。而米開朗基羅的出現,則標誌著文藝複興時期的雕刻藝術發展到了最高峰。他們以寫實的手法,用準確的人體解剖學,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的形態有很強的力度感,以雕刻的藝術語言塑造傳神的形象和高度的技巧手法。文藝複興時期的雕刻藝術對後期的雕刻家有極大的影響。
各時期的雕塑作品代表
遠古雕塑代表作品
《維林多夫的維納斯》,石灰石圓雕,高約10厘米,寬5厘米,約產生於公元前30000年。人類雕塑藝術的曆史源遠流長,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這尊“維林多夫的維納斯”就是人們所發現的迄今為止最早的雕塑藝術的代表作,這尊小圓雕發現於奧地利摩拉維亞的維林多夫山洞中,距今已有約三萬年的曆史了。
這尊雕像頭部和四肢雕刻得十分粗糙,臉部特征基本忽略,頭發均勻地卷曲排列在整個頭部上,但胸部突出,腹部寬大,女性特征被強調得極其誇張。人們推測它很可能是當時母係氏族社會崇拜的偶像,表達了早期人類渴望種族繁衍的願望。同時,它也是舊石器時代母權製社會觀念的反映。由於發現於維林多夫山洞中,所以西方美術考古學家們戲稱其為“維林多夫的維納斯”。這尊雕像被公認為是人類雕塑藝術的開端。
古代希臘代表作品
《雅典娜頭像》,大理石複製品,高41厘米,收藏於意大利波洛尼亞市博物館,原作為菲狄亞斯作於約公元前490前430年。古希臘時代,雅典人修建了許多雅典娜的神像來讚美這位古希臘的庇護神,其中以著名雕刻家菲狄亞斯的作品最為著名。菲狄亞斯曾應利姆諾斯島上的雅典移民的請求,創作了一尊向雅典娜謝恩的紀念雕像,稱為《利姆尼阿的雅典娜》,後來安放在雅典衛城。據說這尊雕像不像以前雅典娜的雕像一樣宣揚戰鬥和激情,而是充滿了和平和寧靜。所以雅典娜的形象不再是持長矛和盾牌,頂盔貫甲、全副武裝的形象,而完全是一位端莊、優美的少女形象。可惜的是原作已不複存在,現在隻流傳下來一個其頭像的複製品,就是這尊《雅典娜頭像》。它的珍貴之處就在於雅典娜是以溫柔少女形象出現的,麵部表情的刻畫十分細致,女神似乎在低頭沉思,優美中含有男性的剛強,既有純潔少女的美,又在思考中顯現出智慧,同時,眉眼之間仿佛還帶有一絲淡淡的哀愁。藝術家把這種複雜的表情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令人不得不慨歎古希臘雕塑的精巧絕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