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曆史文化(1)(2 / 3)

父係氏族社會是一種新的社會文化體係,也是人類曆史發生的最深刻的變革之一。這種變革是同當時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的。由於農業和手工業的進一步發展,男子在生產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大,社會中心自然發生偏移,因此,從母係氏族社會發展到父係氏族社會,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求。在父係氏族社會中,男性的財產權和社會地位高於女性,家庭婚姻關係也由母係氏族社會的“從妻居”改變為“從夫居”,子女自然不再屬於母係氏族的成員而成為父係氏族的成員,成為父親財產的繼承者。當然也正是在父係社會的時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勞動成果的有所剩餘,一些人能夠占有他人的勞動成果,並利用已占有的勞動財富役使他人,於是,貧富現象出現,私有財產開始萌芽。貧富懸殊的變化是階級產生的基礎,到父係氏族社會的後期,氏族社會開始走向瓦解,階級社會開始出現。

古代文明

兩河文明

兩河文明又稱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或兩河流域文明。是指在兩河流域間的新月沃土(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所發展出來的文明,是西亞最早的文明。主要由蘇美爾、阿卡德、巴比倫、亞述等文明組成。

阿卡德王國

阿卡德王國是古代西亞兩河流域南部塞姆語係的阿卡德人的奴隸製國家。統治區域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南部(今伊拉克),位於亞述東南。

阿卡德人屬於閃米特人的一支,非蘇美爾人。大概於公元前2500進人兩河流域。兩河流域文明最早的創造者是公元前4000年左右,來自東部山區的蘇美爾人。約在公元前2371年阿卡德王薩爾貢統一了蘇美爾地區,建立了君主製的集權國家,定都阿卡德(即後來的巴比倫城),蘇美爾城邦時代宣告結束。

薩爾貢在位期間(約公元前2371—約前2316),創建常備軍(約有5400人),對外進行擴張。薩爾貢先後出征34次,擊敗盧伽爾紮吉西。接著薩爾貢揮兵南下,降服烏爾,攻取烏魯克,征伐拉格什,“洗劍於波斯灣”。昔日的蘇美爾城市幾乎盡遭摧毀,蘇美爾舊貴族的勢力受到沉重打擊。在東方,薩爾貢遠征埃蘭,略取蘇撒等城市。在北方,薩爾貢不僅征服了兩河流域北部的蘇巴爾圖,還曾進兵到小亞細亞的陶魯斯山區以及沿黎巴嫩山脈的地中海東岸地帶。薩爾貢雖然征服了廣大地區,但他直接統治的地方大概隻限於兩河流域南部。在西方一度征服幼發拉底河中遊的馬裏(注:此處的馬裏並非馬裏共和國,而是敘利亞城市)和敘利亞古國埃布拉,打開通往地中海沿岸的商路。

阿卡德王國後期,中央集權巳經趨於崩潰。約公元前2191年,蠻族庫提人人侵,摧毀了阿卡德王國。阿卡德王國的曆史是蘇美爾曆史的一部分,這一時期被稱做蘇美爾一阿卡德時代。

古巴比倫王國

古巴比倫王國是美索不達米亞南部奴隸製城邦,大致在當今的伊拉克共和國版圖內,以巴比倫城為中心。

公元前19世紀,阿摩利人滅掉蘇美爾人的烏爾第三王朝,建立了以巴比倫城為首都的巴比倫王國。公元前1792年,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約公元前1792—前1750)即位,征服了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統一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建立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製國家,成為西亞古代奴隸製國家的典型。史稱古巴比倫王國(約公元前1894—前1595)。所頒《漢謨拉比法典》是古代西亞第一部較為完備的法典。這是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備的成文法典,但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叫《烏爾納木法典》。其經濟文化高度發展,特別是數學和天文學。漢謨拉比死後,帝國就瓦解了。王國先後受到赫梯人、加喜特人的人侵,直到公元前729年終於被亞述帝國吞並。

愛琴文明

愛琴文明是指公元前20世紀至公元前12世紀間的愛琴海域的上古文明,因圍繞愛琴海域而得名。在希臘文明之前,是最早的歐洲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泉。主要包括克裏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兩大階段,前後相繼。有興旺的農業和海上貿易,宮室建築及繪畫藝術均很發達,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一個重要代表。

克裏特文明

愛琴文明最早起源於克裏特島,約公元前2000年,克裏特出現了最初的國家。克裏特文明的最大特征是宮殿的修築,每個城市多圍繞王宮而形成,宮廷是國家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新王宮時期是克裏特文明的繁榮期。此時克諾索斯的米諾斯王朝不僅統治克裏特島,還包括基克拉迪斯群島,米諾斯的商站和殖民點則遍及整個愛琴海地區,東可達羅德斯島和小亞的米利都,西北及於希臘本土的邁錫尼、雅典和底比斯,最西可達意大利的利巴拉群島。此外,克裏特和埃及的聯係也更為密切,克裏特已和埃及建立友好關係,商業交往更趨頻繁。海外商業的發達和海軍的強大使米諾斯王朝建立了海上霸權,被日後的希臘人傳為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