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會做兒子的兩頭瞞,不會做兒子的兩頭傳。”老媽和老婆之間相互不滿,做兒子的一定要瞞,要傳也得傳有利於家庭和睦團結的內容,否則,隻能是讓自己處於受夾板氣的位置。
128.遇到了刁蠻婆婆
因為對同一個男人的關愛,兩個不同時代、不同生活方式和觀念的女人走到了一起,沒有任何的血緣關係,卻要產生千絲萬縷的剪不斷、理還亂的聯係。因此,婆媳之間的矛盾總是層出不窮。
俗話說:“婆媳親,全家和。”這話有雙重涵義,其一是說婆媳關係融洽與否直接影響著整個家庭中其他人際關係,如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兄弟姐妹關係以及祖孫關係;其二是指婆媳關係是家庭內部人際關係中最微妙、最難處的一種關係。兒媳與婆婆處理不好關係,不但會引發家庭矛盾,還會造成心理上的危害。
從月月進丈夫家的門開始,婆婆就不歡迎她。還好,兩家並不住在一起。有一次,婆婆突然打來電話,說要到他們這裏玩上一個月。
丈夫整天在忙工作,婆婆來了以後照顧她的任務又落在了月月的頭上。可是不管月月怎麼做,都達不到婆婆的滿意。月月買的芹菜,婆婆問多少錢一把,月月說:“一塊錢四把。”她就說:“怪不得這麼老!”夏天的菜就是這個價,月月又沒有挑便宜的買,月月想,為這麼點事和她生氣,沒有這個必要。過了幾天之後,月月買的金針菇,她又說:“這麼貴,你會不會過日子!”月月真不知道怎樣她才滿意。
月月想,雖然婆婆不喜歡自己,但好不容易來一次,不管怎麼樣自己也應該表示一下。幾天後,月月花600元給婆婆買了一個玉手鐲。沒想到婆婆卻認為這是5元錢在地攤上買的便宜貨。月月真不知道怎樣與這樣刁蠻的婆婆相處,心裏既鬱悶又委屈,感覺自己精神都有些失常了。
每家每戶的屋簷下,都有一段婆婆和媳婦的故事,有的開開心心,有的磕磕拌拌,有的溫馨平和,有的戰火紛飛。想想,毫無感情基礎的兩個女人要相處一輩子,實在是不太容易。婆媳之間的矛盾究竟如何化解,成了很多家庭一道很難逾越的溝。
專家認為,作為兒媳,想處理好與婆婆的關係,可以參考以下意見。
1.尊重與諒解婆婆
作為媳婦,要多尊敬婆婆,因為婆婆年歲大,管家經驗豐富。婆媳長年生活在一起,難免會發生一些不協調的事情,這時就更需要雙方相互諒解。所謂“諒解”,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考慮問題。在這一點上,媳婦要采取主動。
要發展良好的婆媳關係,媳婦學會諒解對方、體貼對方。例如星期天去遊園,做媳婦的不要隻和丈夫、孩子去,把公婆留在家裏,應該一同前往,這樣婆婆也就不會產生寂寞孤單的感受。如果媳婦在與婆婆的相處中都能設身處地為婆婆著想,婆媳非但不會出現大的矛盾,而且還會發展得如同親子關係那樣密切。
2.避免同婆婆爭吵
婆媳之間出現了分歧、產生矛盾時,媳婦一定要保持冷靜的頭腦。即使婆婆發脾氣,媳婦也應克製自己的情緒反應,等對方情緒平靜之後再商討處理所存在的問題。心理學告訴我們,消極而強烈的情緒容易使人失去理性,導致衝突升級;爭吵還具有“慣性”,即一旦因一點小事“開戰”,日後往往有事便吵,久而久之,成見會越來越大。因此,當婆婆情緒反應激烈時,媳婦應保持冷靜與沉默,或者尋機回避,等事態平息後再交換意見,處理問題。
此外,對婆婆有了意見,切忌向鄰居、同事或朋友亂講。有些話傳來傳去,麵目全非,隻會加劇矛盾。
3.物質與情感相結合
作為媳婦要和婆婆搞好關係,除了物質上孝敬之外,還應注意和婆婆搞好感情交流,消除心理上的隔閡。隻有彼此心理及時溝通,雙方的心理距離才會縮短。
因此,平日裏要經常向婆婆問寒問暖,每逢老人身體不適,更需悉心照料,使老人在精神上得到安慰。比如,在家庭氣氛比較愉快的時候,媳婦可以多陪婆婆拉拉家常。付出愛心,也就得到人情味兒,就好像往一鍋沸騰的湯裏倒了一瓢涼水,讓婆婆感到舒心、爽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