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酒,現在已發展成為一種招待外賓的禮儀。外賓初到,設宴洗塵,宴會伊始,主人要致祝酒詞,這關係到國際關係,措詞更要得體。
第四節題詞
一、題詞的用途
題詞,又寫作題辭。它原是指一般為留作紀念而題寫的文字,現代的題辭是從古代題辭發展演變而來的。
古代題辭有狹義的和廣義的兩種。狹義的專指在書籍前麵題寫的文辭,廣義的還包括題跋與題名。題辭,最晚在漢代就出現了,趙岐作有《孟子題辭》。明朝徐師曾在《文體明辨序說》中概括其意旨說:“題辭,所以題號其書之本末指義文辭之表也。”這就是說,寫“題辭”要注意從作品內容、成書經過上加以概括說明,並從形式上,特別是從語言運用上指出其特點。徐師曾說:“其詞考古證今,釋疑訂謬,褒善貶惡,立法垂戒,各有所為,而專以簡勁為主。”現代題辭,是指一般為留作紀念而題寫的文字。現代題辭所包括的對象和內容,要比古代題辭廣泛得多。它在新的社會關係中表達對人、事、物的積極肯定的態度,在精神文明建設中有其一定的作用。
題辭不像別的文體具有較嚴整的格式要求,它是比較自由的,往往因人而異。從題辭中,一般能看出個人觀察事物的角度和藝術表現的特色。明代徐師曾在《文體明辨序說·題名》中對題名要求是“敘事欲簡而贍,其秉筆欲健而嚴”。意思是:敘事要簡短而充實;語言要有力而嚴謹。這一要求對所有題詞都適用。
例一:
刊授大學,前途遠大。
這題詞簡短而充滿了對刊授大學的希望。
例二:
別開學徑啟洞天。
這題詞僅七個字,但寓意深刻,語言典雅。
二、題詞的範圍和對象
題詞的範圍和對象,可分作人、事、物三個大類:
1.給人題:
(1)長輩對晚輩。表示對晚輩的關懷、獎掖、勉勵。如魯迅先生給青年醫生馮惠熹題的“為學醫青年”題詞等。
(2)同輩之間。如同窗好友互贈題詞,以共勉互勵。這類題詞很多,往往稱作“贈某某”,而不說為誰題。
(3)給英雄人物。這一條沒有年齡身份的區別,一般除勉勵之外,還有表示紀念和號召的作用。如孫中山給秋瑾的題詞“巾幗英雄”。被題的對象可以是一個人,或一個集體。如毛澤東同誌“向雷鋒同誌學習”的題詞等。
2.給事題。一般指給某個單位、某項事業的題詞。題詞者往往是社會中較有名望的人,如領袖、首長、學者和專家等。如陳雲、廖承誌、薄一波、葉聖陶給刊授大學的題詞等。
3.給物題:
(1)自然物。我國幅員遼闊,無論是山川草木,還是名勝古跡,都吸引了大批的詩人騷客,為它們留下了熱情的墨跡。天然景物和人的題詞相映成趣,交相映輝,使人們既深刻地領略了大自然的美,又受到祖國文化的熏陶。我們應當珍視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泰山的“五嶽獨尊”石刻,雲台山的“媧遺石”題詞,趵突泉的“第一泉”留題,以及祖國各處名勝難以數計的題詞,使我們目不暇接。
這類題詞一般可分兩種:
①單純地留作遊樂紀念,隻題自己(或他人)的名字並日期。如四川淩雲山臨江岩石上刻有“蘇東坡載口時遊處”。
②借景而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如唐代詩人皮日休《題惠山泉》詩:“丞相長思煮茗時,郡侯催發隻憂遲。吳關去國三千裏,莫笑楊妃愛荔枝。”就使得題辭的含意更深一層。
(2)建築物。《紅樓夢》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榮國府歸省慶元宵”,就生動地記敘了賈寶玉給建築物上題詞的情節。給建築物題詞包括範圍很廣,除題額外,還有題匾、題碑、題門、題牆等。此外,水庫,水壩,商店,展覽館,紀念堂,公園(人工公園)……也都是題的對象。這類題鬩,從內容上講也有兩種:
①因物設題。毛澤東同誌題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就是為人民英雄紀念碑所題。這種題詞也包括為名物而題的題詞,如毛澤東同誌題的“十三陵水庫”等。這類題詞的特點是紀念的成分居多,沒有更多引伸的含義。
②借物發揮,通過題詞抒發感想和懷抱。這具有更深的含義。如漢代司馬相如未得誌時,路過成都“升遷橋”,題詞日:“不乘駟馬高車,不過汝下!”這句題詞與橋本身關係不大,主要是抒發他想當大官的雄心。
③生活用品。《晉書·王羲之傳》有一則為老婦題扇的故事。一老婦人“持六角竹扇,求書於王羲之”。王羲之為她寫了五個字,結果她的扇子便售價百錢。這個故事說明,古人很早就在生活用品上題詞了。扇子是題詞最多的對象。此外,還有手帕、茶具、筆筒、筆墨硯、桌、凳等等。所題的內容,也多是因物賦題,或抒發感情抱負。
④書籍。書前除了序言,又設題詞。如清代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的《詩鈔》,除了有自己的詩序外,就還有“紫瓊崖遭人慎郡王題詞”。魯迅先生的小說集《呐喊》,除了有序言外,後來在送給朋友時又寫了題詞《題(呐喊)》:“弄文罹文網,抗世違世情。積毀可銷骨,空留紙上聲。”郭沫若在給文懷沙的《屈原九歌今譯》一書也寫了一首較長的題詩。這種情況不再多舉。給書題詞往往比序言要精煉、概括,有時借此還抒發題詞者的感情,或表示對社會、對作者的評價等。還有一種情況是給某本書題寫書名,這往往出於社會上著名人士之手,借以獎掖後進,勉勵青年。人們看到名人題書名,自然也就對書產生了一種信賴感。
題物的對象極為廣泛,但萬不可濫用,尤其是在名勝古跡和借閱的書刊上麵,不可胡亂塗抹。如果詩興難抑,不妨在紙上或日記本上題留。這也是每個人應有的道德修養。
一般題詞可用散句,也可用詩句。既可以自編,也可以摘錄前人或別人的佳句。用前人的佳句,隻要恰到好處,可使人們產生更多的聯想,更深的體會。如魯迅小說集《彷徨》前的題詞,就是錄屈原《離騷》中的句子:“朝發軔於蒼梧兮,夕餘至乎縣圃;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吾令羲和彌節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表達了作者奮勉向上、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精神。
題詞,一般都有紀念的意義,所以,在題詞後麵應有落款,可以寫為誰而題,寫自己的名字和題寫的時間。有的題詞,也可不留下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