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拆掉自我心障之牆:和自己好好相處(2)(1 / 3)

你的來信中說,“我對書的興趣比對人的興趣大”,“不想失去我的興趣”,“覺得我的讀書時間都不夠用”。由此可以初步判斷,讓你困擾的是興趣傾向性問題。就此,馬老師想送你一句話——對書的興趣比對人的興趣大,這不是你的錯。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興趣傾向,有的人喜歡與人打交道,有的人喜歡與書打交道,都可以各得其樂。但是,有得必有失,得到這種生活方式的快樂,就得放棄一些其它生活方式的快樂。交往與讀書,能夠兼顧最好。但很多事情難以兩全其美,難以把好處一個人都占了。從這個角度說,你盡情地享受對書的興趣就是了,盡情地在閱讀中享受生活的每一天就是了。

然而,仔細研究發現,這隻是你心理問題的表麵現象,背後還有深一層的心結。實話實說,你的來信不僅僅是語無倫次,更重要是許多地方自相矛盾。人常常這樣,有意無意間會給自己的心靈蒙上一層麵紗,於是讓自己也看不清自己了。

那就讓我們來一起揭開麵紗,看清你深層的心結。好嗎?我們把你的來信整理一下。你一麵說,“我對書的興趣比對人的興趣大”,“不想失去我的興趣”,“覺得我的讀書時間都不夠用,哪有功夫孤僻呀?”“我現在唯一想做的,就是上網和看閱覽室的月刊。每天除了睡覺,吃飯,上課,都在閱覽室。”“常常不知不覺又去了閱覽室”。你一麵又說,“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有時我都覺得在閱覽室讀月刊是在浪費時間”,“可實在沒有辦法啊!”“我一來大學就有一個打算:我要作一個成功的人,一個受大家歡迎的人,讓我認識的人支持我。”可是,“真的不知道犯了哪門子邪氣了,讓我陷入困擾——為什麼我總是很老實很真誠的對待別人,可得到的卻是別人的疏遠?”

兩相對照,你的心結就一目了然了——你渴望大家的歡迎,渴望大家的支持,渴望大家的接納,渴望搞好人際關係,就是說,你對人不僅有興趣,而且比對書的興趣不小。至於你所謂的對書的興趣,不過是在人際交往失敗的情況下,采取的一種心理補償,一種心理自慰,這是一種“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是一種“懼怕失敗的逃避”,從心理學上說是運用了“合理化作用”這一心理機製。你的“我對書的興趣比對人的興趣大”背後的真實心態,就是為了掩飾自己人際關係方麵的失敗,而采取的一種自我心理防衛。合理化作用是人們運用得最多的一種心理防衛機製,其實質是以似是而非的理由證明行動的正確性,掩飾個人的錯誤或失敗,以維護內心暫時的安寧。但是,你這樣的心理自我安慰自我補償的結果,是離自己的真實目標越來越遠。你越是躲避到閱覽室,躲避到月刊中,離同學就越遠。由此說,不是別人疏遠了你,而是你疏遠了大家。

心靈跨越:承認自己也是一個普通同學

看清了自己,心靈就得救了:首先坦然承認,我對人的興趣比對書的興趣大;然後坦然承認,我也是一個大眾化的普通同學。這樣你就會融入到了同學之中。

你說得不錯,人際交往不該成為彼此的拖累,交往不必刻意套近乎,但是,彼此的疏遠卻讓我們更累,更困擾。你不正是陷入了這樣的困擾嗎?你為什麼疏遠了大家?你的人際關係為什麼不好?關鍵在於你的自居心理:我與眾不同,我出類拔萃,我鶴立雞群,就是你所說的“傲”,“覺得大眾化實在是沒什麼意思”。這樣的人自然為人苛刻,喜歡挑剔別人。可是,這樣一來,盡管你很真誠,卻“真誠”的把自己與大家隔開了。如此誰還來歡迎你?誰還來支持你?換過來,哪個同學自以為是,自以為了不起,自以為與眾不同,在你麵前“傲”,你就買他的帳嗎?

一旦你不在自我蒙蔽,一旦你不在自我疏遠,大家就會發現你的真誠,彼此就會互相走進。一旦你的人際交往的需要滿足了,心靈就得到了安寧,也就不用硬著頭皮去閱覽室“浪費時間”了。當然,交往也可以不誤讀書,到了這時候,一切都會順其自然了。

你的一位“特殊朋友”

心路迷障:自卑的我不知該怎麼辦了

我是個自卑的女孩,在自卑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什麼都學不下去了。如果我告訴您我身高一米七,長得也算可以,家境也比較好,您會不會覺得我的自卑是庸人自擾?

整整20年,我都是在自卑中度過的。我的自卑是從小形成的。我爸爸就很自卑,他不善言談,很老實,我覺得自己很像他。我小時候很黑,很醜,很懦弱,老實得不得了,經常被人笑話。那時,奶奶、姑姑經常欺負媽媽,媽媽很老實,隻會偷偷地哭。奶奶討厭女孩,而我又那麼笨,不討人喜歡,不會哄他們開心,所以,奶奶、爺爺根本就沒疼過我。我的童年充滿了苦澀。

上小學時,我學習很好,初中也是,初中三年是我最快樂的時光。高中的三年我很認真,在我們班經常第一。

後來考入了現在的重點大學。我想,自卑的人也是不會適應新環境的人。走進大學,我感到一切都那麼陌生。我很想家,當時竟然想不上了,想回家永遠跟媽媽身邊。由於自卑,我上課回答問題聲音發顫,雙腿哆嗦,他們都笑我。我真的不想這樣,我很想大大方方地站起來,回答問題吐字清晰。可是我什麼都做不好,越想做好就越做不好,越做不好就越自卑。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之中,以致我的成績一落千丈。我很討厭自己,很在乎自己的形象。可是半年前我臉上起了許多青春痘。我也想不在乎,可看看別人臉上那麼光滑,我就受不了……

自卑的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馬老師救救我吧!

心理透析:自卑是人生的一個朋友

馬老師很理解你的痛苦。你痛苦是因為你“很討厭自己”。這,表麵看來就是你說的自卑,實質是過高的自我期望,過度的完美主義。從小的境遇讓你過度地追求完美,以便獲得安全感和自我保護。為了不斷地獲得自我保護和安全感,盡管你有“身高一米七,長得也算可以,家境也比較好”的條件,也很難讓你滿足。現在,你對自己有什麼不滿意?

一是你對自己的學業不滿意。你小學、中學,一直學習很好,甚至是第一。但是,隨著你一步步升入高一級的學校,競爭層次也就逐漸升高。重點大學裏錄取的是中學時的尖子生。而中學的尖子生是相對於中學的競爭群體而言的。到了重點大學,大家都是尖子生,競爭對手不同了,即使大家過去都是第一名,可現在有些同學不能再保持第一名了。正所謂“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這是個很自然的事情,是個很正常的事情。可是,你沒有找到正常的心態,用你的話說就是討厭自己。一個人一旦不能接納自己,就難於改變自己了。

二是你對自己的外貌不滿意。本來你“長得也算可以”,幾個青春痘讓你不能接受自己了。顧名思義,青春痘是青春的“專利”,甚至可以說是青春的風采,即使是煩惱也是青春的煩惱,是別的年齡的人不能享有的。其實,你身邊的男孩女孩不少人都會有過這樣的經曆。但是,對於一個自我期望過高,過於完美主義的人,就感到不可接受了,就仿佛掉進了痛苦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