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拆掉人際心障之牆:別把陽光關在門外(3)(1 / 3)

曉婧的感覺是有道理的。正是早期的家庭生活,以及後來的父母離異的生活,讓曉婧一直非常嚴重地缺乏安全感,心靈四處飄蕩,不知哪裏是自己的心靈可以安住的家園。這樣缺乏安全感的心靈,最需要尋求保護。而尋求心靈保護的渠道,通常是密切人際關係。更何況,青少年時期是不能沒有朋友的年齡階段,他們心靈的安寧更需要通過人際關係來滿足。這樣,就導致了她的人際依賴人格。於是,長期的生活過程中,形成了她的人際交往模式:過於追求密切的人際關係。而這樣心態下的密切交往,往往潛意識裏有較多的回報期待,期待來自他人的對自己心靈的安撫。可是,在通常情況下,這種過於密切的交往模式,往往難於被人接受,往往難以得到回應。於是,自己就感到付出沒有得到回報,心靈沒有得到安撫。於是,心靈就更加缺乏安全感了。就是這樣,缺乏安全感導致人際依賴,人際依賴讓心靈更加缺乏安全感。於是,困惑中她選擇了心理谘詢。

心靈跨越:學會保持獨立

曉婧的選擇是明智的。我們交流了上麵的意思後,曉婧表示了領悟。通過兩次心理谘詢會話,曉婧看清了自己心情不好的根源,看清了自我調整的方向:關鍵是在與人友好相處的同時,不對人際交往抱有太多的期待,淡化人際依賴人格特征,學會保持距離,學會保持獨立,學會在獨立的生活中安頓自己的心靈。

後來的一個周六晚上,曉婧撥通了我的心理谘詢專線。她說,少了一些人際依賴,感覺與同學關係其實都不錯。她高興地告訴我,現在自己的心靈安寧了許多,對走向社會多了一份信心。

一個女生的人際障礙

心路迷障:我是精神分裂症嗎?

一名大學女孩千裏迢迢找到我。我們坐在心理谘詢室的時候,早就過了下班時間。女孩很壓抑,滿臉的愁苦。幾經溝通後,她說她是精神分裂症。她說對照書上麵說的也挺像的,但醫生說她不是。她就撥通了心理谘詢專線,終於找到我。就初步溝通看,我也沒有發現精神分裂症症狀。女孩究竟是怎麼回事?

“現在,我在我們宿舍沒法生活了,和同學們關係鬧得很僵。”女孩開始了訴說,“比如,一個同學的腿走路不方便,我就常常幫她買飯。突然有一天她竟然懷疑我花了她的錢,懷疑我是出於貪心才這樣幫她的。我就非常生氣,充滿恨意。第二天她又主動和好,向我道歉。再比如,我在宿舍和一個同學說我心裏挺煩的,她不但不理解還表現了對我的不滿,說我,你怎麼總是煩?我心中就怒火生起,好幾天都不想理她,也不想理宿舍的每一個人。我討厭宿舍的每一個人,討厭學校的每一個人,我很想離開這個學校。甚至我想殺了他……”

“誰?為什麼?”雖然我預感到她的人際關係緊張事出有因,還是有幾分驚訝。

“去年暑假前發生了一件事。那天晚上我外出,在出租車上司機想欺負我,正好讓巡警碰上了,就把我們帶進了公安局。學校把我帶回來,係裏老師的態度太過分了,特別是係領導,又讓我談情況,又讓我寫報告。我非常討厭,非常恨他,有一種想殺掉他的念頭。那天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大喊大叫起來,學校就和家裏聯係說我想自殺。結果家裏來人了,我不知該怎樣麵對,就再一次大吵大鬧。當晚說什麼也不肯睡覺,還把自己關在衛生間,把宿舍的人都嚇壞了。老師同學都來了,撬開門,把我拉近醫院,我大喊大叫。後來家長把我帶回家。開學後回到學校,就感覺和宿舍的人很難相處了,就出現了開頭說的那些事情,現在關係很僵,我是精神分裂症嗎?我該怎麼辦?”

心理透析:人際心理出現誤區

顯然,女孩不是精神分裂症。她能夠主動求治,有清楚的自知力,更重要的是會話本身證明了她語言和思維的正常。很明顯,是偶發的生活事件造成的精神壓力,再加上性格問題,導致了一係列心靈的迷亂,集中的表現為人際障礙。我和女孩大致說明了上麵的意思,女孩輕鬆了許多。

隨後我們又做了較多的溝通。她說,大約讀中學的時候開始不愛和父母說話了,不願和異性交往,同學關係不是很好,慢慢地我總是感覺別人太虛偽,自己總是吃虧,我願意幫助別人,可是別人就利用了我這個弱點,並不回報你……她說了好多好多,隨著她的訴說,但見緊鎖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了。

“馬老師猜想,你已經很久沒有和誰說這麼多話了?”

“這是第一次,第一次有人這麼靜靜地傾聽我的訴說,我心裏好受多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