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大學女孩,一件事讓我久久不能平靜,不能忘懷,請您幫幫我。
事情是這樣的。前不久,我乘火車返校,隨身帶著的行李包,上車時放在了貨架上。火車走了十幾個小時,坐在旁邊的人也就都熟悉了,特別是一個30左右歲的男子,我們聊了很多很多。
快到站了,我得下車,那個男子要下一站才下。我踮腳想拿架子上的行李,因為架子高,挺費勁兒的。這時,那個男子開口說:“我幫你拿吧。”我說:“不用。”我當時用的是小孩子撒嬌淘氣般的不服氣的語氣,但讓人聽起來就是一種不領情的語氣,是一種對熟人很不客氣的語氣。我拿下行李,連聲謝謝也沒說就下車了,也沒回頭看他一眼或者微笑一下表示謝意。之後,我馬上意識到,但已經來不及了。
下車後的路上我想,我可能傷害了他。回來後我還經常想:他會是一個十分脆弱的人,我對他的所作所為,會令他對這個世界以及世界上的人有消極悲觀的想法,他會厭世,會因這個無情冷淡的社會而在思想上走極端,以至心情壓抑等等,甚至想到,他最後會想不開自殺,會得抑鬱症什麼的。這幾天來一想到這些,我就很愧疚,良心備受譴責。我很焦慮,很害怕,擔心他真的會那樣。事實上,他怎麼樣我根本不知道。但我總會那麼想,因此寢食不安,什麼都做不下去,學不進去,上課跑神兒……
我這是怎麼了?為什麼這件事我總是讓我深感愧疚?
心理透析:好感與留戀的改頭換麵
乍看起來,女孩的故事是不是不可思議?這個女孩到底怎麼了?
透過來信的字裏行間,對女孩的心態我已經有了初步把握,但是,鑒於網絡谘詢的局限性,我還是建議女孩電話谘詢,以便進一步確切診斷。周六晚,女孩果然撥通了我的心理谘詢專線,大致重述了來信的內容。之後,我交流了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你覺得自己平時在人際交往方麵是怎樣一個人?女孩地回答是:我是一個比較內向的人,喜歡封閉自己,周圍缺少夥伴,生活中很少和同學交流,和異性同學更是很少交流。
第二個問題:列車上經曆的和男人近距離的交流是第一次嗎?女孩的回答是:是的,這是我第一次和男人這樣和諧愉快的交談,平時幾乎沒有過,當時,和他火車上的談話,像跟一個熟人一樣聊天,聊得很好,很投機,留給我的印象很好。
第三個問題:你還沒有談過戀愛,沒有交過男朋友,是嗎?女孩的回答是:您說的對,從中學到大學,雖然有過對男孩子的好感,但是,從來沒有過一個男朋友。這您怎麼知道?
女孩的回答印證了我的推測。女孩郵件中那讓人近乎不可思議的故事,折射出的是女孩的補償心理。一個內向封閉的女孩,平時很少與人親近交往,特別是缺少兩性之間的親近交流,與那個男人的旅途偶遇親切交談,肯定感覺特別好。而30歲的男人,正是有魅力的年齡,更會給女孩從沒有過的好感。郵件中女孩沒有用“男人”或“男的”,而用了“男子”這個字眼,不經意間透露的正是女孩的好感。就是說,旅途與男人的偶遇,在女孩心理上引起的反響非常強烈,甚至還觸發了少女對異性的種種情懷。這種新異的印象必然非常深刻。正是這一切,使女孩的異性交往的心理需求得到了補償。而分手的時候,女孩對男人的幫助說“不用”,很有點“欲說還羞”的心態。分手後女孩的想法,與其說是擔心,是愧疚,不如說是遺憾,是留戀:為什麼沒有好好話別哪怕回眸一笑?那種美好的感覺還能繼續嗎?
在我們溝通上麵意思的過程中,女孩一再地表示,“我理解您說的意思”,“您分析挺有道理”,“您說到了我的心裏”。就是說,女孩有所領悟。但是,讓女孩依然疑惑的是,留戀應該是美好的感覺,為什麼卻變成了可怕的擔心和愧疚?
這主要是女孩內在的心理衝突所致。與男人列車偶遇留下來的朦朧的好感,女孩自己隱約之間是有所覺察的。但是,一個很少與異性交往的女孩,覺察到自己對男人的好感之後的第一反應是:我怎能對這樣一個男人有這樣的心態?於是,女孩不能接受自己這種對男人的朦朧的心態。這是一種排斥心理。但是,女孩對男人的好感和留戀,又是一種自然萌發難以抑製的心態。這是一種向往心理。於是,一麵是向往,一麵是排斥,形成了強烈的心理衝突。按照心理活動的逆定律,對某種心念你越是壓抑,它反而越是強烈,這就是許多強迫觀念的由來。於是,女孩內心的好感與留戀,通過心理的“置換作用”改頭換麵,以擔心與愧疚的方式表現出來。這樣,既能滿足了留戀的心理需要,又避免了自我否定的心理壓力。
心靈跨越:坦然接受自己的內心
溝通至此,女孩領悟得很好。最後她說:我全明白了,如果那天是一個女的,我就不會這樣了。可是,現在我該怎麼辦呢?
我的建議是:首先,接受自己對一個男人的朦朧的好感,甚至包括種種的幻想,都應該坦然地接受。這是最重要的。一旦內心接受了,也就不用改頭換麵,變成擔心、愧疚種種莫名其妙的念頭了。其次,如果還出現強迫觀念,最好的辦法是不要在意它,就是對“擔心他會不會受傷害”等念頭順其自然,由它去想,這樣反而會逐漸地淡化。最後,根本的對策是開放自己,增進人際交往,特別是增進異性交往。一旦日常的異性交往能夠滿足心理需求了,這樣的心結也就自行化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