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學習催眠術就是這麼簡單(二)(3 / 3)

對於心理上有反抗的受催眠者,另一個非常有效方法就是反向激將暗示法。在催眠術的實施過程中,對於那些非常固執的人,用一般的正麵誘導法往往無法奏效,這時候,隻有巧妙地施以反向激將暗示法,才能夠將他們導入催眠狀態。

對於一個非常固執的受催眠者,催眠師可以這樣對他說:“其實,我覺得你是無法接受催眠術的。不過為了讓你體驗一下,咱們稍微試一下吧……好,現在,我想讓你感到眼皮漸漸沉重,請你立刻閉上你的雙眼……是的,讓你立刻閉上雙眼……不過,我已經注意到了,你的雙眼現在睜得這麼大,一點也沒有變得沉重……是的,看來你真的無法接受催眠術……現在,毫無疑問,你的眼皮感到越來越輕,雙眼也是睜得越來越大。進入催眠狀態是要放鬆的,可是你卻變得越來越緊張,身體挺得那麼直……是的,我看出來了,我看得出你是那麼緊張,是根本無法接受催眠術的……是的,現在你也毫無倦意,精神非常好,你正變得越來越清醒,根本無法接受催眠術……想要你全身心放鬆根本不可能……你自己也無法做到這一點……你根本無法接受催眠術……無法接受……”

沿著這種逆向思維的思路,催眠師反複地說一些與催眠意圖截然相反的話,慢慢就會對受催眠者起到逆向激將作用,逐漸把他的反抗心改變成信仰心,從而誘導他進入催眠狀態。受催眠者的心機一轉,催眠師便予以意想不到的暗示,催眠的效果便達到了。

雜念者催眠法

有一些受催眠者難以進入催眠狀態,很多時候不是因為他不想被催眠,而是因為這些受催眠者雜念比較多,注意力很難集中。從人格特征上來說,這樣的受催眠者性情一般比較浮躁、好動,在日常生活中就很難獲得寧靜。了解這一點以後,催眠師就需要尋找適合受催眠者集中注意力的催眠方法,對症下藥。

大家都知道,催眠術對受催眠者的首要要求就是要集中注意力。隻有受催眠者集中了注意力,催眠師才能誘導其進入催眠狀態。假如受催眠者雜念叢生,腦海裏一團亂麻,必然無法正常接收催眠師的暗示。所以,對於這些心有雜念的受催眠者,排除雜念便成為首要的任務和最基本的保證。雜念者催眠法就是專門針對這種情況的一種行之有效的科學方法。雜念者催眠法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讓受催眠者通過深呼吸達到心中的寧靜,一種是借助於外部動作的勞累消除心中雜念。

深呼吸

首先讓受催眠者直立站好,催眠師開始發布指令:

“現在,請舒展一下你的身體,找個最為舒適的姿勢……好,放鬆,放鬆你的整個身體,然後做幾個深呼吸……緩緩地吸氣……然後,緩緩地呼氣……呼氣……吸氣……在呼吸中,你會覺得你的內心開始漸漸地平靜……是的,你會覺得你的內心開始漸漸地平靜……好,繼續吸氣……呼氣……放鬆……對,你現在已經開始慢慢閉上眼睛了……當閉上眼睛的時候,你就更放鬆了,你的內心就更加平靜了……對……當閉上眼睛的時候,你就更放鬆了,你的內心就更加平靜了……對,就這樣……開始閉上眼睛……享受這一時刻的平靜……繼續吸氣……呼氣……

“對,很好,就這樣……你現在更加放鬆了,你的內心更加平靜了……好的,在這一時刻,你就把自己的內心完全交給自己……很好……就是這樣……讓思緒自由地在腦海中滑過……繼續慢慢地吸氣……慢慢地呼氣……對,慢慢地吸氣……慢慢地呼氣……任由思緒自由地飄過……你會感到非常輕鬆,非常舒適……非常輕鬆,非常舒適……

“好,非常好……隨著緩慢的呼吸,你的心情在漸漸地平靜……在緩慢的呼吸中,漸漸地平靜……漸漸地平靜……現在請按自己喜歡的速度呼吸……自由地呼吸……吸氣……呼氣……在呼吸時,會感覺到四肢很沉重……很溫暖……很放鬆……是的,你現在感到非常輕鬆,非常愉快……你的心情是那樣地平靜……在緩慢的呼吸中,享受這一刻的平靜……呼氣……吸氣……繼續享受這一刻……享受這一刻……”

這個時候,催眠師一定要檢查一下受催眠者是否真的處於非常平靜的狀態。如果是,那麼就應該立刻進行下一步的治療,但是如果發現受催眠者還沒有完全歸於平靜,催眠師就應當擔負起自己的責任,繼續耐心地誘導受催眠者消除所有雜念,使其達到內心的安寧。

外部動作的勞累

讓受催眠者直立站好,催眠師開始發布指令:

“將你的兩手向前舉,兩掌相握,向右擺動20次,先由慢而快,然後由快而慢。當你迅速擺動的時候,你可以看到不可思議的奇觀。”受催眠者按照催眠師的指令行事,在擺動10餘次之後,身體就會站立不穩,與此同時,心中的一切雜念也將消失殆盡。當受催眠者因站立不穩而欲跌倒時,催眠師應馬上上前將受催眠者扶住,並幫助受催眠者仰臥在床上或者安坐於椅中。此刻,正式的催眠暗示開始:“你的各種雜念已經完全消失,現在,你的心情十分平靜,請閉上眼睛,一切變得安靜起來,你隻能聽見我說的話,專心致誌地聽我的指令,並按照我所說的去做。”

這時,催眠師可以暗中檢查一下受催眠者的眼動情況,如果受催眠者的眼動狀態已經基本停止,眼皮也不再眨動了,便證明受催眠者的雜念已經消失。接下來便可以進行暗示:“你胸部的血液開始往下流動,額部感到非常涼爽,請體驗這種感覺!請體驗額部涼爽後的舒適的感覺……體驗吧!是非常舒適的,非常輕鬆的……你的眼睛已經不能睜開了……手臂也很重,不想抬了,也抬不起來了……腳也很重,不想動了,也動不了了……你會感到很困,很困……睡吧,睡吧……在最愉快、最舒服的時刻慢慢進入到更深一層的催眠狀態中……”

由於雜念順利消除,暗示的效果也就會成倍增加,本來是心懷雜念而很難進入催眠狀態的受催眠者,一步一步地進入較深的催眠狀態。

第四章

成為催眠專家的必備技術

絕不能將操作簡單化

在通過手的開合進行催眠時,有技巧的催眠師往往會使用這樣的方式進行暗示:“請將你的手慢慢地打開……逐漸地打開……不斷打開……繼續打開……”而另外一些催眠師則是這樣暗示:“手打開……慢慢、慢慢、慢慢……好……慢慢、慢慢、慢慢……”像這樣過多地使用形容詞,隻會讓受催眠覺得單調。隻有邏輯思維合理,催眠暗示循序漸進,才可能更好地將受催眠者引入理想的催眠狀態。

從一定程度上講,催眠技術過硬與否,就在於會不會把催眠的操作簡單化。將操作簡單化是催眠專家絕對不會犯的錯誤。因為,他們清楚,暗示是需要不斷地積累才能逐步強化的,即便隻是使用副詞,也會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過多使用副詞的人會傾向於使操作變得更簡單容易,這對於催眠的成功與治療效果是非常不利的。另外,將操作簡單化這個習慣如果得不到盡早糾正,以後可能就很難改過來了。催眠師隻有不斷地改正不良的習慣,做到操作標準、語言豐富,催眠水平才能不斷得到提高。

有一個有著5年經驗的催眠師,在他工作的5年中,他做過很多的催眠誘導,但是很少能順利地將受催眠者催眠。在實際的演練過程中,一位催眠專家看了他的操作,發現了他的問題所在:他總是過多地進行那些沒有意義的重複,比如說“你的手將越舉越高,好,越舉越高,越舉越高,越舉越高,越舉越高……”,或者是“你就這樣向前走,對,向前走,向前走,向前走……”。這類簡單的無意義重複是不可能讓受催眠者進入催眠狀態的。催眠師隻有根據受催眠者的狀態靈活調整催眠策略,做到與時俱進、富於變化、舉一反三,才能更好地催眠。

有不少催眠師都是一邊發出暗示,一邊卻在想著下一步要作出什麼樣的暗示,也就是說催眠師的操作不夠熟練,技術也不過關。如果是像背誦課文一樣,照本宣科地將暗示簡單地念出來,這是絕對不行的,因為如果隻是簡單地背誦暗示,那麼暗示的力度必然會減弱,就難以調動受催眠者的情緒。所以,催眠師必須將注意力集中在催眠的進行中上,仔細觀察受催眠者的反應,以便隨時準備采取適當的暗示進行催眠,也隻有這樣才能快速提高催眠技能,更好地為別人服務。

後暗示催眠法

後暗示催眠法就是指在誘導中給出一個特定的暗示,在誘導完成以後,在催眠後階段的某個特定時間內去完成這個暗示的催眠方法。後暗示催眠法中所應用的這個特定的暗示也就是學術上常說的催眠後暗示。通俗來講,就是催眠狀態中暗示被催眠的人,要他在清醒之後的某個時間或看到某個信號的時候,去做某一件事情。

大家都知道,即使人們在意識狀態非常清醒的情況下,如果催眠師對其施加暗示仍然可以使其進入催眠狀態。催眠師給予受催眠者相應的不同的暗示,這種暗示分別對受催眠者的心理、生理和行為產生影響,而利用這類暗示可以深化受催眠者的催眠狀態。這兩種暗示一種是在清醒中暗示,一種是催眠中暗示,另外,還有一種暗示稱為催眠後暗示。每一種暗示所起到的作用都不一樣,具體要根據受催眠者的情況來定。

催眠後暗示是指在催眠過程中,催眠師給予的那些讓受催眠者在催眠喚醒後、意識清醒狀態下發生影響的暗示。例如,在催眠過程中所用的“好,現在慢慢地告別……暫時告別這片迷人的海濱,當你想要回來的時候,你隨時都可以回來……”和“在下一次的催眠中,你將會進入更深的放鬆狀態……”這種暗示就是我們常說的催眠後暗示,前一種催眠後暗示使受催眠者在生活中很快地放鬆下來,而後一種催眠後暗示則可以使受催眠者在下一次的治療中可以更快、更容易地進入催眠狀態,也會取得更好的催眠治療效果。還有的催眠師可能會暗示受催眠者醒來以後忘記一些事情,比如催眠的過程。

這種催眠後暗示主要是用來消除受催眠者的某種不良習慣,例如吸煙、酗酒等;或是以其他方式來改變受催眠者的某些行為,例如增強工作中的私人關係或者是提高自信等。從側麵對受催眠者進行積極地鼓舞,間接地暗示受催眠者正確的做法,這些都可以收到很不錯的效果。

那麼,催眠後暗示是如何起作用的呢,或者說催眠後暗示的原理是怎樣的呢?其實,這裏麵的原理說出來就非常簡單了。當受催眠者聽到催眠發出的催眠後暗示,就會在潛意識裏將這個暗示整合到自己的大腦神經中,在催眠誘導結束之後就會在潛意識裏對催眠後暗示作出反應,最終達到催眠治療的目的。下麵的催眠後暗示實例可供大家參考:

“……現在,請大家都坐回到沙發上,放鬆……放鬆……繼續放鬆……好,從現在開始,我會輕拍一部分人的肩膀,隻有被我拍到肩膀的人才能聽見我所說的話,沒有被拍到肩膀的人則相反。被我拍到肩膀的人睜開眼睛之後就會做出反應……”

在這裏,對於每個人所給予的後催眠暗示都是不一樣的。催眠師把手放在某個人的肩膀上:“我叫醒你之後,每次隻要我一舉起我的左手,你就馬上從椅子上站起來,大吼‘你要幹什麼!’記住了嗎?要按我說的來做……”

然後,催眠師再把手放在另一個人的肩膀上,對他說:“當我叫醒你之後,每次隻要聽見有人大吼‘你要幹什麼!’你就馬上站起來,你就大叫‘老師,我要出去尿尿’,明白了嗎?按我說的去做……”

然後催眠師再對下一個人說:“當我叫醒你之後,每次隻要你聽見有人大叫‘老師,我要出去尿尿’,你就站起來,生氣地說‘閉嘴!不要吵……’”

催眠師再對下一個人說:“當我叫醒你之後,每次隻要你一聽見音樂,你就變成了世界上最年輕最有名的指揮家,所以隻要聽到音樂——管弦樂響起,不管你是在哪裏,不管你正在做什麼,你都要馬上走到舞台的中間,開始指揮。可是當音樂停止的時候,你會很奇怪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你就會有羞愧感,然後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再不出聲……”

催眠師再對下一個人說:“當我叫醒你之後,每次隻要有人給你香煙,不管煙是否已經點上,你都要像獅子一樣發出一聲吼叫,表示自己很生氣……”

然後,催眠師依次輕拍全體女性受催眠者的肩膀,說:“當我叫醒你們之後,不管什麼時候,隻要你們聽見音樂響起,你們就變成了跳肚皮舞的舞女,你們盡情地、歡快地跳著肚皮舞,不會感受到其他異樣眼光,盡情地跳……”

這些都做完之後,催眠師就可以對舞台上全體受催眠者說:“現在開始,沒有被我拍肩膀的人也能聽見我所說的話了,當你們聽見音樂——迪斯科的音樂響起,不管你們是在哪裏,在做什麼,都要回到舞台上來跳迪斯科,瘋狂地跳動,盡情地扭動……”

“好的,現在我數3下,你們的心情就會變得很舒暢,感覺很舒適。我每數一下,你們就會更加地輕鬆愉悅,好,注意,我要開始數了,3……很輕鬆,很愉悅……2……非常輕鬆……非常舒適……1……好了,睜開你們的眼睛!現在,你們感覺很舒適,請大家睜開眼睛……”

經過這樣操作複雜的暗示,受催眠者就會按照催眠師所說的去做。有一點必須說明的是,受催眠者會按照暗示的字麵意思去理解,所以暗示的時候一定要詳細、明確,不能馬虎。比如以變成指揮家的受催眠者為例,有一些催眠師可能隻是說:“當你聽到音樂之後,你就變成指揮家了。”即使是這樣的暗示也算不上詳細、明確,還必須再加上“不管何時”這個暗示,這樣每次音樂響起,他才會變成一個指揮家。

之後,在播放管弦樂的時候,那個受催眠者就會變成指揮家,配合音樂做出指揮的動作,而催眠師在合適的時機突然停止音樂,然後受催眠者的“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這個暗示就會馬上開始起作用,他就開始產生一種混亂的感覺。這時,催眠師可以大聲嗬斥:“你在做什麼?快回到你的位置上去!”這樣會更加加強受催眠者的混亂感,也就更加能集中注意力來聽催眠師的暗示和引導。等到受催眠者坐回到自己的椅子上之後,催眠師再次播放管弦樂,讓受催眠者再次變成指揮家,站在舞台中間去指揮表演。

像這樣重複兩三次之後,受催眠者不僅會出現混亂感,同時他的思維也會停止,接受暗示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了。這也隻是誘導他人進入深度催眠狀態的一個小技巧。這種技巧能讓受催眠者更快地進入到催眠中去,從而達到催眠放鬆的目的。

到此為止,第一個回合的誘導就算結束了,在這中間可以讓受催眠者稍事休息。休息之後再接著用搖晃法對受催眠者進行誘導。休息時間可自由控製,一般以10~15分鍾為佳。

休息後開始播放迪斯科的音樂,那麼剛才“當你們聽見音樂——迪斯科的音樂響起,不管你們是在哪裏,在做什麼,都要回到舞台上來跳迪斯科”的暗示就會開始發揮作用,全部受催眠者就會跳著回到舞台上……被拍肩膀被給予後催眠暗示的受催眠者都會對催眠後暗示作出反應——說出催眠師暗示時的話語或者做到催眠師暗示時的動作。

持續,將催眠治療效果發揮到最好

有一些生理或者心理上的疾病,如果隻是進行短暫的催眠治療,往往並不能收到非常明顯的效果,或者效果不能保持長久、穩定,這時就需要長期穩定的催眠治療,這樣才能有效地調整患者身心、攻克疾病、恢複健康。在這種情況下,持續催眠法也就應運而生。所謂的持續催眠,就是指催眠師需要運用特殊的催眠方法,使受催眠者持續處於催眠狀態較長一段時間(具體時間通常是要超過一般催眠時間的至少兩倍),從而使受催眠者的心理狀態發生了變化,催眠師就可以更加行之有效地治療受催眠者的身心疾病。

如果按照催眠時間來劃分的話,持續催眠法有如下幾種形態:幾小時的持續催眠、夜間的持續催眠、一晝夜的持續催眠以及自由的持續催眠。具體的選擇要根據受催眠者的暗示敏感程度來決定。

幾小時的持續催眠一般就是指使接受催眠者陷入持續2~3小時的催眠狀態的方法,屬於短期持續催眠。

夜間的持續催眠則是使受催眠者在夜間進入催眠狀態,並且使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第二天早晨。需要指出的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夜間的持續催眠法與睡眠催眠法並不是一回事,前者是指在夜間的清醒狀態時對受催眠者實施催眠,而後者是在受催眠者熟睡的時候實施催眠。這兩者之間有著概念上和本質上的區別,催眠師需要深刻了解其中的奧秘,並能靈活運用。

一晝夜的持續催眠就是指從之前的那天晚上開始,催眠師就要使受催眠者進入催眠狀態,而且一直持續到第二天晚上的同一時間才讓受催眠者清醒過來的長效催眠方法。這種方法極大地考驗了催眠師的耐心與意誌,需要催眠師耐心對待。

自由的持續催眠可以使受催眠者的催眠狀態持續較長時間,也就是說,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受催眠者一直都處於催眠狀態中。在進入這種極為特殊的催眠狀態之後,催眠師應當立即對受催眠者發出這樣的暗示:“當你的身心不再需要催眠時……你就會立刻自然地蘇醒過來……當你的身心不再需要催眠時……你就會立刻自然地蘇醒過來……”這樣一來,蘇醒與否就是由受催眠者本身自行判斷和負責,而不用催眠師從中叮囑,按時喚醒。其實,這個方法與自我催眠法在某種程度上有著一定的相似之處,就看催眠師如何把握和靈活運用了。

由於持續催眠法在各種催眠法裏都算是比較特殊的一種,所以催眠師在運用時必須盡量避免出現不利因素,否則可能會出現很多不堪設想的後果。

由於持續催眠法進行的時間相對比較漫長,所以催眠師要注意反複暗示受催眠者不要受周圍環境中的影響,尤其是不要受到其他人的談話聲和噪聲的影響,免得讓這些雜音分散受催眠者的注意力或者成為驚醒受催眠者的不利因素。

不論是在何種情況下,采用這種持續催眠法的最基本的條件都是要將受催眠者導入深度催眠狀態,淺度、中度的催眠狀態是絕對行不通的。而且還要設法使受催眠者在較長時間的催眠狀態中不至於會感到無聊、空虛、乏味。這樣,在他的無意識中也就不會湧出在不該醒來時自己醒過來的念頭。

要使受催眠者在催眠狀態中可以睜開眼睛,可以去吃飯,上廁所或者做一些其他日常生活中必要的活動,用以保證受催眠者的日常生活能夠順利地進行,生物節律不至於受到破壞。這就需要催眠師在實施催眠的過程中必須加入這樣的暗示:“如果有需要的話,你可以自由地去上廁所,也可以津津有味地吃飯。而且,根據你已經習慣的時間和周期,你還可以進入到自然睡眠狀態。早晨醒過來的時候,仍然可以進行的一些習慣性的鍛煉,但是在這一切活動結束之後,你將重新陷入深度催眠狀態。這一點是必須做到的,而且也是你完全可以做到的。你一定能做到的。”受催眠者在得到這一係列的暗示後才能順利地進行催眠治療。

由於夜間的催眠會與自然睡眠有一部分重疊,因此,通常來說並不會發生什麼問題,但是一到了早晨,便會難以抗拒受催眠者以前養成的生活習慣,而且會在不知不覺之中起來洗臉、刷牙、吃飯等,這種情況很容易引發一些意外。這時,催眠師就要以受催眠者的母親、妻子(或丈夫)或催眠師的護士以及其他治療人員等為助手,來誘導受催眠者再進入催眠狀態。正是由於這種原因,所以催眠師們一致認為,由晚間吃飯之後開始,一直到第二天早晨蘇醒的“夜間持續法”是最為自然、方便、合理,也是風險最小的長效催眠法,因而也是最值得倡導的一種催眠方法。

當受催眠者的意識狀態出現起伏或跳躍的時候,當受催眠者從深度催眠中驚醒,或者是催眠狀態由深變淺的時候,要立即誘導受催眠者,使之再次進入較深的催眠狀態裏。至於受催眠者能否與家人、護士及其他治療人員等發生感應關係的問題,最好是通過催眠師在實施催眠並且受催眠者已經達到較深的狀態時,“轉移”給第三者的方式來解決。如此一來,就可以保證催眠治療的順利進行。

這種持續催眠法雖然相對來說可以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但是由於方法極為特殊,操作過程中的情況通常也比較複雜,實施時間又較長,再加上各種不可控的因素,所以催眠師應當予以高度的重視,相當謹慎地對待。例如,為使這一切能夠順利地進行,應當盡可能地在環境的問題上給予較好的配合,受催眠者必須住在安靜的醫院中,必須有適當的人來監護,還必須有經驗豐富的催眠師來實施催眠。隻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才能讓受催眠者的催眠治療順利地進行下去,從而達到最佳的催眠效果。

榜樣,讓受催眠者更容易進入催眠狀態

不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在工作中,假如可以樹立起一個好的榜樣,那麼你學習、工作的效率往往會更高。其實,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榜樣的存在,也會使催眠更加簡單容易。榜樣,可以讓催眠師更好地實施催眠術,也可以讓受催眠者更容易進入催眠狀態。即使是很難被催眠的人,榜樣的力量也能使受催眠者迅速地提高受暗示性,從而快速提高催眠敏感度。

不論是對於第一次接受催眠的人,還是那些接受過催眠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不願繼續接受催眠治療的人,如果讓他們在一旁觀看催眠師成功地催眠其他人,之後再接受催眠,肯定會更容易一些。

有一位催眠師需要給一名已經是花甲之年的退休工人實施催眠治療。由於這名工人的年齡偏大,所以催眠師判斷他可能是那種催眠敏感度比較低的人,於是催眠師首先在這名工人麵前催眠了一個曾經被催眠過的人,也就是使用了榜樣的力量。催眠師給“榜樣”做了這樣的暗示:“非常疲憊”,“非常累”,“非常沉重”,“站不起來了”,“眼睛睜不開了”,“走不了了”等。之後,催眠師順利地將這名“榜樣”導入催眠狀態,最後,催眠師在對這名“榜樣”解除催眠暗示的時候,加入了健忘暗示:“睜開眼睛之後,你不能數出6……你將不再認識6這個數字……你的世界裏從此不再有6這個數字的存在。”等這名“榜樣”睜開眼睛之後,催眠師再繼續給他指示:“請你從1數到10。”出人意料的是,受催眠者竟然數出了6這個數字。催眠師剛才的後暗示並沒有起到作用!但是,這位有著豐富經驗的催眠師並沒有著急或者產生任何氣餒的情緒,因為他明白即使是這樣,剛才成功的催眠還是能夠起到相當不錯的作用。工人已經大概了解了催眠術,逐漸產生了信任,於是他開始給那名工人做誘導。

結果,工人很容易地就被成功催眠了。催眠師還給他做了後催眠暗示:“當你睜開眼睛之後,你就會忘記你的名字。”然後,催眠師詢問他的姓名,他的第一反應就是:“名字?”催眠師的確非常成功地催眠了他。既然健忘的暗示對他起了作用,那麼剛才的“你不能數出6”這個對“榜樣”失敗的暗示能不能對他起作用呢?催眠師於是又給了工人同樣的暗示,結果工人也數出了6這個數字。這實在不得不讓人驚歎榜樣所產生的力量。

時機,把握住最佳的瞬間

催眠是一門非常講究時機的技術,這個時機有的時候很容易掌握而有的時候則很難,原因在於有一些受催眠者的時機非常短暫,催眠師必須在那一瞬間抓住。一名優秀的催眠師往往能把握受催眠者最佳的時機,利用瞬間的機會及時進行催眠暗示,使其順利進入催眠狀態。

比起健康的人,對想要接受催眠療法的人進行誘導反而會變得相對困難很多。因為他們本身就已經處於一種不安的狀態,或者認為什麼辦法也解決不了自己的煩惱,或者一直對催眠治療犯嘀咕,有疑問,來進行催眠療法隻是無奈之舉。所以,催眠師首先要消除受催眠者心中的不安、疑慮等,讓他們能從內心深處信任自己,從而順利誘導其進入催眠狀態。

下麵是一個心髒神經症的受催眠者案例,要知道心髒神經症患者自心悸發生時就會有一些不安的症狀,現在讓我們看看催眠師是怎麼消除其不安,巧妙地抓住那個短暫的時機,使其順利進入催眠的。

受催眠者消極地描述著:“有一天,我在洗澡。當我洗頭發的時候,突然陷入了一陣恐慌。我莫名地開始害怕起來,我的心怦怦直跳,怎麼都停不下來。在這之後,我每天都會擔心心悸發生,擔心得晚上都睡不著覺了,這種不安情緒一直持續到現在……”

“這是什麼時候的事情?”催眠師問道。

“大概是半年前吧。”

“發生這種情況後有沒有去醫院檢查呢?”

“去了,但是全麵檢查後醫生說沒有異常,我的身體各項功能都正常。”

“哦,是這樣啊……”

“以前我得過甲狀腺亢進,所以我就擔心是不是複發了。不過檢查結果證明我的猜想是錯誤的……”

“那你去神經科看了嗎?”

“沒有,因為我總覺得神經科有點……”來訪者尷尬地笑了。

“那你後來就沒再去專業醫院做檢查嗎?”催眠師繼續追問到。

“沒有,我的家人後來帶我去了,大夫給我開了一些藥物,讓我回去好好休息,什麼也別想,但是我不想吃藥。”

“為什麼不想吃?”

“我覺得如果吃了一次,以後就停不了,是這樣嗎?”

“不會的。放心吧,好了之後就不會再想吃了,也就不會想起要吃藥了。因為當你好的那個時候就是已經完全好了,藥自然就會停下來了。而且你的潛意識會告訴你已經完全沒有必要再吃藥了,所以你根本不用擔心這一點。”

這時,催眠師觀察到患者的表情稍微放鬆了一些,這就是恍惚狀態出來的瞬間。不過這隻是一瞬間,所以還沒有到進行誘導的最佳時機,催眠師繼續耐心觀察。

“難道還是不能消除那個時候的恐怖體驗嗎?”

“嗯,我總是會想起自己第一次的恐慌感,特別是在緊張的時刻……”

“一次就將潛意識裏的東西完全消除掉,讓你不再想起,這是不太可能的。即使是催眠,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你不要想逃避,要學會去超越。相信我,我會幫助你的,我們一起來麵對,才能更好地解決……”

“你覺得我可以超越嗎?”

“在你的記憶裏,還殘留著那次體驗,這就是你能夠超越的最好證明。你要對自己有信心。如果你沒有超越的能力,那麼,那次體驗就會留在你的潛意識裏,而不會上升到你的意識裏了,所以還是很有希望的……”

說到這裏,患者那種恍惚的狀態又出現了。

“其實,我也想好好工作,可是擔心心悸……這是我最大的壓力。我擔心過不了多久,我就會被壓垮了……現在這個問題已經影響我的正常生活了,所以,你一定要幫幫我……”

“你平時都是怎麼減壓的?要知道症狀出現的時候並不是你感受到壓力的時候,而是感受到的壓力釋放出來的時候。健康的人都會通過運動或者自己的興趣來釋放壓力,你會這樣嗎?你有自己發泄釋放的方式嗎?”

“沒有,我不擅長運動,平時又沒有什麼活動,對什麼都沒有興趣……”

“其實,這些都是一種釋放的渠道,正因為你不通過這些方式來釋放自己的壓力,所以,在你的無意識裏,就會通過症狀的方式來釋放壓力。所以,我們才說沒有什麼症狀的人其實更危險。”

“這麼說,症狀還是個好東西?我要是不心悸說不定會有別的毛病?”

“是的!”

當談話進行到這裏,患者露出了輕鬆而釋然的笑容,看得出來,他總算是放心了。催眠師此時明白,催眠的最好的時機到了,這就是唯一能夠開始催眠的那個瞬間,無論如何一定要把握住。

“來,以你認為最放鬆最舒適的姿勢坐到沙發上,隻要你覺得舒適就行……好,閉上你的眼睛……閉上眼睛之後,平緩地呼吸……慢慢地吸氣……慢慢地吐氣……慢慢地呼氣……慢慢地吐氣……持續這種平緩的呼吸……好,你的呼吸現在越來越平緩,你也越來越放鬆……平時,你的呼吸很急促,這表明你的理性在起作用……現在,像這樣反複平緩的呼吸之後,理性運動就會靜止下來,你就會漸漸地進入放鬆的狀態……就這樣,放鬆……繼續放鬆……接著放鬆……放鬆後,你可能會開始擔心心悸……可能會有一些不安的感覺,不過,這沒有關係。隨著你越來越放鬆,這些不安的感覺就會慢慢地消失……現在,你的心也沒有了力氣……手沒有了力氣……腳也完全沒有力氣了……感覺非常好,非常輕鬆……感覺全身都沒有了力氣,自己怎麼使勁也沒有力氣了……完全沒有了力氣……非常舒適……非常輕鬆……心裏越來越平靜……越來越平靜……”

就在這個時候,受催眠者原本靠在沙發背上的頭一下子就垂了下來。本來,他內心就非常擔心心悸症狀的發生,所以他的意識是朝向心髒的,而且精神也是集中於心髒的,這也剛好可以讓催眠師加以利用,這種誘導法在催眠界裏被稱為“症狀利用法”。催眠師首先暫時地消除受催眠者的不安,然後抓住短暫的間隙,找準合適的時機,有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治療,合理的進行催眠暗示,這樣就大大緩解了受催眠者心悸的毛病。

一般情況下,受催眠者一旦進入恍惚狀態,催眠師就會給予他類似全身無力的暗示。這種暗示叫做“弛緩暗示”。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弛緩暗示必須在受催眠者吐氣的時候給出,否則就沒有任何意義。不過對於第一次接受催眠的人要區別對待,對第一次接受催眠的人在呼氣的時候給予弛緩暗示也是有一點效果的。在一呼一吸的那個瞬間,暗示是最容易被接受的,但是也是非常不好掌握的。當然,對於催眠師來說,這些經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出來的,這需要長時間經驗的積累、反複的練習、細心的觀察才能做到。

第五章

專業催眠師的必備素質

催眠師應具備的品質

作為催眠施術過程中的主體,催眠師必須具備一定的素質。想要成為一名專業的、合格的催眠師,首先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

催眠師是整個催眠活動的主導者,也是參與者、控製者。在催眠狀態中,尤其是在比較深的催眠狀態中,受催眠者猶如被牽線的木偶或者機器人,幾乎沒有自己的意誌,完全聽從於催眠師的暗示,即使催眠師讓他幹出一些荒唐的事情也渾然不知。也就是說,在催眠狀態中,受催眠者的潛意識處於全麵開放的狀態,心理防衛機製也已完全不複存在,經由催眠師的暗示,潛藏在受催眠者心理世界最深層的各種“隱私”都會暴露無遺。對於某些心因性疾病的治療來說,進入這樣的狀態和誘導出這種種隱私確實是必要的。但是,催眠師決不可以利用這一特殊情況來達到自己的某種企圖(不論是否處於善意),或者將受催眠者的種種隱私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四處傳播。這是極其不道德的惡劣行為,是要遭到譴責的不良行為,嚴重者還會受到法律的製裁。

在整個催眠過程中,對於催眠師的道德品質要求可以說是重中之重。當受催眠者進入催眠狀態後,基本上處於一種完全被催眠師操縱的狀態,因為催眠師的原因,受催眠者失去了思想上的判斷力以及行為上的自主性。這個時候催眠師對受催眠者一定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愛心,在負責地給受催眠者進行催眠治療的同時,還要絕對尊重受催眠者的人格尊嚴,並且保障其人身權利不受到任何的侵害。特別是在受催眠者處於完全被動的深度催眠狀態時,催眠師絕對不能違背催眠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和最起碼的良知。如果催眠師違反其中的一些規則,就會難以避免地對受催眠者造成心理上或生理上的傷害,嚴重的話可能還會觸犯法律。所以,催眠師應該充分尊重受催眠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讓自己具備良好的品質和高尚的職業道德。

在實施催眠的過程中,催眠師不應要求受催眠者做一些與治療疾病無關的動作,或者說一些與治療本身無關的話。對受催眠者吐露出來的隱私,不可以向任何人透露。自己也盡量不要放在心上,並且,在對受催眠者實施催眠之前,就應當以非常嚴肅莊重的態度向受催眠者做出口頭或書麵保證,讓受催眠者能安心治療,無後顧之憂。

催眠療法並不是萬能的,它隻是心理治療的一種較為特殊的手段,甚至有時隻是起到輔助的作用。要知道,並不是所有的心理問題都一定要做催眠,能夠通過心理谘詢和其他方法解決的,也可以不用做催眠。催眠術並不能包治百病,一定要慎重選擇催眠對象和適應病症,不要盲目進行催眠,更不要隨便聽信外界的謠言。

另外,在催眠技術還不夠熟練的時候,最好不要對受催眠者實施催眠,以免害人害己。催眠治療過程是一個複雜而特殊的過程,來不得半點虛假,原則上不容許發生任何錯誤或失誤。因此,在沒有充分的理論知識,也沒有熟練地掌握催眠術之前,就貿然地對他人實施催眠,既不可能獲得圓滿的成功,同時還會影響催眠術在人們心中的形象。

而對於催眠技術的傳授,一定要注意,不可過於隨意,當做兒戲。要對求學者的人品做一個認真的考查,如果發現其別有用心就應當堅決拒絕或立刻停止傳授,以防其危害社會。

催眠師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能

和其他工作一樣,除了應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外,催眠師還必須精熟於相關的專業知識,並具有高超的職業技能。

催眠術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技術,催眠治療是一種比較複雜而特殊的心理治療過程,催眠師與受催眠者存在一個雙向的心理互動關係。催眠治療從本質上不同於藥物、手術等,它主要是以意識活動為治病的載體或者介質,是一個複雜的、主觀性非常強的動態的治療過程。所以,這就要求催眠師必須具有非常高超的職業技能,在精熟於相關專業知識,準確地把握受催眠者的病情和病因的同時,還要熟練地掌握各種催眠技術,掌控催眠治療的全過程。除此之外,還應該要有嫻熟的寫作和口頭表達、敏銳觀察和準確思維判斷並快速做出應對等多項能力。

一般情況下,初步掌握催眠術的技術並不困難。如果要想給別人進行催眠治療,幫助別人開發潛能、減輕痛苦,僅僅簡單地讀一兩本小冊子,甚至是僅僅具備催眠術各方麵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也是不允許的。催眠師還應該具有較豐富的社會閱曆和實踐經驗。

一名專業、合格的催眠師,一定要具備一定的生理學、醫學方麵的知識,這樣才能對病因、病症等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還必須有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尤其是人格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等方麵的專業知識,這樣才能準確地洞悉受催眠者的心理世界,懂得並掌握各種心理疾病的治療方法和應對策略。舉個例子來講,我們都知道,心理健康與心理不健康是一個連續體,它們之間並沒有截然的界限,在那些正常的、心理健康的人身上,也會有一些非正常的、不健康的因素。對這種情況,你應該如何做出鑒定?這時候就需要淵博、精熟的心理學知識,並且還要通曉心理測試的方法,最好還要有一定的心理學臨床經驗,否則就很可能會混淆一些心理疾病,把健康者當成不健康者或把不健康者當成健康者。所以,在美國等一些催眠學比較先進的國家,其催眠協會都會要求催眠師必須接受過內科學、心理學等學科的正規訓練,才能考取行業資格證。

催眠師應具備的心理素質

因為催眠治療過程是一個比較複雜、特殊的治療過程,再加上大部分人對催眠術並不了解,所以對催眠師的要求是很高的。與眾多醫務工作者有些相似,催眠師除了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專業的知識和高超的技能外,還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有抗幹擾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此外還有足夠的自信、細心和耐心,適度的持久性和堅定性等。也就是說,催眠師一旦開始對受催眠者進行催眠,就不能半途而廢,一定要對受催眠者負責到底。

催眠師心理素質的外在體現會對受催眠者產生相當大的影響。中華民族是一個以謙虛為美德的民族,尤其是身處知識界的人士,應該避免有任何驕傲自滿、口出狂言的表現。不過,應用到催眠方麵,催眠師在麵對受催眠者的時滿口謙詞則是一大忌諱。這樣會引起受催眠者的懷疑,從而動搖催眠的立場,嚴重的話會由此失去對催眠師治療的信心。

我們不妨假設一下,如果一個催眠師對他的受催眠者說:“我現在要對你實施催眠術,能不能成功我不敢保證,當然,我一定會盡力去做的。”這種看似謙虛誠懇的話卻構成了一個負麵、消極的暗示,往往會直接或間接地導致催眠的失敗。所以,催眠師一定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具有高度的自信心,並且這種自信心要能夠自然地流露出來。這樣就可以對受催眠者產生正麵、積極的暗示影響,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療,達到最佳的催眠狀態。這也是催眠的一部分。

有一位催眠專家曾這樣說過:催眠術的成功,從實質上看,就是催眠師的意誌戰勝了受催眠者的意誌,催眠師的心理戰勝了受催眠者的心理,最終導致催眠師對受催眠者意識和心理的全麵控製。不言而喻,想要戰勝他人的意誌和心理,自己就必須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有高度的自信心和耐心。如果催眠師自身都還猶豫、恍惚、信心不足,那麼,戰勝別人的意誌和心理就隻能是一句空話。

因此,有經驗的催眠師在對受催眠者實施催眠術之前絕對不會進行無聊的謙虛,他們總是說:“我曾經給許多人做過催眠術,這些受催眠者都很容易地進入了催眠狀態,經過測試,你和他們的情況都差不多,所以你也不會例外的。現在,我就要對你施行催眠術,你很快就能進入催眠狀態。”

催眠師的服飾與態度

不要小看催眠師的服飾與態度。細節決定成敗,在催眠術中更是如此。催眠師的服飾與態度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暗示源,它會對受催眠者產生直接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對於整個催眠過程的成敗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有人說待人處世的態度是一門藝術,那麼催眠師麵對受催眠者所采取的態度就是對藝術的加工。

服飾要整潔、莊重

具體來說,催眠師的服飾一定要幹淨、整潔、莊重。如果過於邋遢、不修邊幅,就會使受催眠者產生一種輕視、不信任或者抵觸的態度,降低催眠師在受催眠者心目中的威望和信任。另一方麵,催眠師也要注意,不應該刻意地裝扮自己,過分的裝扮可能就會分散受催眠者的注意力,還會使受催眠者認為催眠師華而不實。一般來講,整潔筆挺的西服,莊重整齊的發型,會給人一種鎮靜、威嚴、有條不紊的感覺,從而形成一種強大而且積極的暗示力量。

態度真誠,從容親切

與外在的服飾相比,催眠師內在的態度更是不可忽視。由態度所構成的暗示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冷漠、粗暴、隨意、高傲、玩世不恭、唯利是圖、高人一等或曲意逢迎等惡劣態度,都會令受催眠者感到厭惡、反感,這種反應會強烈地幹擾施術時催眠暗示的順利進行。催眠師如果僅僅具有廣博的理論知識和催眠技巧,但缺乏同情人、關心人的品格,不能真誠待人,不能贏得信任,那麼,他就隻能是一個技術工匠,不能算一名優秀的催眠師。一般情況下,催眠師在與受催眠者的接觸中,在態度方麵必須做到如下幾點。

1.從容不迫,和藹親切。

大部分人都對催眠術的了解不足,對催眠術或多或少地有一種懷疑。此時如果催眠師也手忙腳亂,態度慌張,則會增添受催眠者的疑慮。催眠師從容不迫的態度,不僅可以給自己帶來成功實施催眠的自信,也可以給受催眠者帶來鎮定感和安寧感,這樣一來就可以更加順利地進入催眠狀態。

催眠師應當和藹親切,以一種真摯、誠懇的態度出現,視受催眠者的疾苦為自身的疾苦,使受催眠者感受到催眠師像解決自身的問題一樣來幫助自己治療疾病,是對自己有益的。既然已經引起了心理上的強烈共鳴,那麼進行催眠時的暗示也將會暢通無阻。當然,態度和藹可親也要有一個尺度。如果過於和藹,結果就與初衷正好背道而馳了。所以,要注意和藹中不失威嚴。

2.真誠流露,源自內心。

不論是從容不迫,還是和藹親切,都必須是真誠的,是從內心深處自然流淌出來的,絕對不是故意造作的姿態。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假如讓受催眠者感受到催眠師的那種親切和鎮靜是出於偽裝、敷衍和行業規範的話,受催眠者就會對催眠師產生巨大的厭惡感。事實證明,那些性格孤僻、寡言少語、虛偽造作、缺乏熱情的人,是難以勝任催眠治療工作的。

注意力集中

在整個催眠過程中,催眠師不僅要不斷地暗示,反複要求受催眠者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時催眠師自己的注意力也要高度集中,摒棄一切雜念,以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處,凝視受催眠者,觀察受催眠者每一處細小的表現與變化,這樣可以建立起雙方良好的感應關係。越是那些聲名卓著的催眠師,就越重視在催眠過程中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