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博而得其要簡而周於事——也談縣誌編修(1 / 3)

縣誌編修具有很強的專業性,一般說來,談縣誌編修也大凡由一些在縣誌辦公室工作的專業人士來談,我這個從未在縣誌部門工作過的“局外人”也談縣誌編修,似乎有些班門弄斧。但我畢竟成功地編纂了一部縣誌,其間有不少心得與感悟,現在把這些心得與感悟寫出來,或求教於方家,或與專業人士探討。

把握重點

古文學家韓愈雲:“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

重點與非重點的把握實際上是寫所有文章的技法之一,重則用墨如潑,輕則惜墨如金。根據這部公安縣誌的時段,我們把重點確定在全縣改革開放與經濟社會發展這一條主線上。因為改革開放三十年,這部縣誌就要記錄二十一年,而且這二十一年又是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所以,我們實事求是地補充了大量的改革內容。如:城鄉建設卷中補充了住房製度改革,農業卷中補充了農村經濟體製改革與農村經營管理,商業卷中補充了流通領域體製改革,人事勞動卷中補充了人事製度改革和勞動用工製度改革,教育卷中補充了教育體製改革。還有計劃體製與投資體製改革、統計改革、物價體係改革等等。與之相關的是突出經濟社會的發展曆史。

一誌之中有重點,一篇之中亦有重點。如水利卷共約二萬九千字。其中九八年抗洪是重點,約有八千三百字,占三分之一以上;政法卷共約三萬八千字。其中公安部門約占一萬字,近四分之一。

有重點就有非重點。如地理卷原稿約二萬六千字,我將其修訂為一萬八千字,刪掉了八千字,因為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二部縣誌,有關地理“氣候”等大量內容在第一部縣誌中已經作過記載,這些年來變化不大,故將“氣候”改為“氣候特征”,隻寫“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霜期短”、“日照長”四個方麵,其餘不再記述。如此,既突出了公安氣候特征,又壓縮了大量篇幅,以用更多的筆墨去寫經濟社會發展。

再如人物傳記和人物簡介。這部縣誌是編年體,不是紀傳體,不必用《史記》中“本紀”、“世家”、“列傳”那種記述方式,每人隻需用三五百字簡介即可。故六改其稿,刪去了兩萬字,保留了約八千字。

一篇之中還應有主次,主要的放在前麵,次要的放在後麵。比如政法卷中的司法行政一節,司法局職能的排序應是普法宣傳、人民調解、律師、公證。原稿將律師放在前麵,明顯欠妥。還有公安部門,作為《刑法》的執法主體部門,從職能上講,主要是打擊與防範刑事犯罪,原稿將“打擊”與“治安管理”放在後麵,顯得主次不分。要突出重點就必須打破篇幅平衡觀念。我翻了一下《史記》。《史記》共一百三十卷。其中本紀十二卷,世家三十卷,列傳六十九卷,表十卷,書八卷,序一卷。又查了一下《三國誌》。《三國誌》共六十五卷。其中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所以,我在統稿過程中,堅持篇幅服從內容的原則,先不考慮篇幅,該長則長,宜短則短。

突出特色

在經濟工作方麵,公安縣有兩家上市企業(凱樂科技、湖北車橋),除沿海地區外,一個縣有兩家上市企業,在全國也可能為數不多。農業方麵,尤其棉花,一九九四年總產量居全國第七位,林業生產六次被評為“全國綠化先進縣”和“全國造林先進單位”。還有“水利定公安”一說。這些既是重點,也是特色。要突出特色,就必須敢於取舍。在社會發展方麵,也有更多的特色。如衛生卷中原用大量篇幅寫西醫。我的觀點是,在西醫診療方麵,受科研水平和科研設備製約,縣級醫療機構不可能有太大的突破,沒有就不要生拉硬扯。基於此,我決定將西醫部分一些日常診療方法的記述全部刪除。而公安縣在中醫方麵確有建樹,有的個人發明獲得國家專利,有的獲得省、市重大科技成果獎,一九九五年,公安縣被評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試點縣建設先進縣”。有如此顯著的成績編入縣誌,才有意義。

公安的群眾文化和文化產業有特色。斷限內有五十五部文藝作品獲國家級、省級獎;文化係統探索出“以文補文”自我發展新路徑;一九九四年公安縣被評為全國“以文補文”先進單位。這些,原稿記述甚少或未顯其特色。這次從群眾文化機構、群眾文化工作、群眾文化活動三個方麵補充記述,較為全麵地顯示出了公安這一特色。公安的文化產業從一九八五年興起,發展至一九九六年開始出現滑坡,但這十多年的工作是值得記述的,這也是“特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嘛。所以,我們采用一個“二級目”記述了“興起與發展”、“徘徊與整頓”的過程。

作為總編輯,我一開始即對“民風民俗”寄予厚望。在內容方麵,一定要記述具有公安特色的東西,所記述的節令習俗中的國家法定節日和傳統節日,一定要記述公安人的“傳統”和“風俗”,與周邊縣市甚至更大的區域相差無幾的東西無須記述。公安有一種獨有的娛樂工具——三五七花牌,我雖不會玩,但我對它的文化內涵頗感興趣,因此建議將其寫進縣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