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道路命名有講究(1 / 1)

命名一詞的內涵和外延極為廣泛,大凡包括人的命名,物件命名,商品命名,地理命名,城市命名,街道命名,道路命名。古往今來,古今中外,對於人與事物的命名都是很有講究的。我在另一篇文章中說過,人的命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稱為“姓名學”。其實對於事物的命名也應該是一門學問。由於事物的涵蓋麵十分廣博,它要囊括所有事物,姑且稱為事物命名學。

既然是作為一門學問,它所涉及的就是一個領域,領域中又有派別分支,正如長江和黃河流域均有分支一樣。而各派別分支又包括人物、曆史、文化、地域、時令等與之相關聯的內容。換句話說,命名時要與這些內容結合起來,讓名與“實”之間有著某種關聯,既是一種記錄,又便於記憶。如北京、武漢、上海的命名均有其淵源。

如山東、山西以泰山為界,河南、河北以黃河為界,湖南、湖北以洞庭湖為界等。公安有個沉壁村,村子附近有一條小河名叫沉壁河,圍繞這條河的名字有兩種說法。一說相傳有一位乘舟西來的舉子行進到此,舞文弄墨時不慎將胸前所掛璧玉落入河中,後來這舉子做了大官,沉璧河因此而得名,河邊的村子也就叫沉璧村了;一說這舉子揮毫時不慎將筆落入河中,故稱沉筆河,附近的村子便叫沉筆村(後寫作沉壁,實為不妥)。所以,我們要給事物命名時,必須根據事物各自的本質屬性給它一個定義。這種命名也許是一種期盼,一種企求,一種向往,一種紀念,一種警示……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如上海有個“步步高”鞋店,它給人們的或許就是希望,穿著這個店裏賣出的鞋子會步步高升。不過這種高升不定指官場或某一類人,而是泛指進店買鞋之人,誰不希望“步步高”呢?但都與鞋有關。後有一種學生用複讀機名為“步步高”,也似無不妥,學生正是要“天天向上”嘛。

中國的語言文字浩如煙海,是足夠使用的,隻要我們稍稍探究一下,便可信手拈來。但如果不假思索,不考慮一個詞或一個詞彙的所指所用,或者說不去考慮揭示事物的本質特征,認為一個詞或一個詞彙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其結果可能是張冠李戴或讓人霧裏看花。比如有個縣要從縣城之外修一條通往縣城的大道,居然命名為“迎賓大道”。乍聽起來,也似乎沒有什麼不好,但稍加琢磨,便覺得不隻是空泛而不著邊際,更會讓人產生疑惑。顧名思義,迎賓即為迎接或迎送賓客,一般用於外事活動、大型賓館或旅遊景點。而一座縣城的本質屬性顯然不隻是“迎賓”,更不可能將凡是通過這一大道進入縣城的人都以“賓客”相待。我們不妨再往遠處想,如果一條連接縣城的大道命名為“迎賓”大道,那麼中國的北京以致每個國家從四麵八方通往首都的大道該如何命名呢?

上述僅為一孔之見,是本人在一次應邀為一個企業場區道路命名時聯想到的。

這是一家生化企業,場區占地麵積較大,場內分布著行政區域和生產車間,六條通道縱橫交錯,整個布局井然有序。

當我看完場區分布示意圖以後,一位熟悉企業性質和場區分布的人士用轎車載著我,通過企業大門進入場區,一邊行進一邊介紹:“這就是‘員工通道’,示意圖上稱為‘縱一路’。”我便突發靈感(可能談不上“靈感”),便脫口而出,認為進入場區的第一條通道應命名為“升華路”。取“生化”諧音,涵蓋企業“生化”要義。“升華”一詞比喻事物經過提煉加工,上升到新的層次,以此作為場區員工通道路名,寓意員工進出場區,要時刻想到個人素質、修煉、心靈、品格、境界,應該而且必須得到不斷升華,或者將會得到升華。同時,寓意企業品質要升華,產品質量要升華。

“華”,意為光彩、光輝。接下來我便順著這一思路,以“華”為中心詞,取“生化”之“化”諧音,頃刻間給出了場區其餘五條道路的命名。

行政樓矗立在“橫一路”,命名為“風華路”。寓意為企業行管人員要用自身的才華展示時代風采,做員工表率。

胱氨酸車間所處“橫二路”,命名為“光華路”。“光華”意為明亮的光輝。取“胱”之諧音及產品晶瑩光華之本質。

“橫三路”左右分別為“汙水處理”和“萃取車間”等,命名為“精華路”。精華意為事物中最精粹、最優異的部分。剔除的是糟粕,萃取的是精華,故名。

“縱二路”縱貫場區,兩邊車間林立,命名為“錦華路”。錦華意為色彩華麗。寓意錦上添花(“華”古同“花”),亦含繁華興盛之意。

“縱三路”為化肥廠通道。化肥為農家用肥必需品,農民最喜富貴榮華(當然也不隻有農民),命名為“富華路”。“富華”意為富貴榮華,給農民以美好的心理暗示。

六條路名具題,在反映企業本質屬性的同時,既有寓意,又有張力,企業十分滿意,很快做成了場區固定路牌。“路人”(企業員工和參觀者)譽為經典,自己也認為對這一企業場區道路的命名比較妥帖,故伴以感悟記錄下來。

2013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