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題外的話
下麵是幾組鏡頭:
鏡頭一:胡從軍的失蹤使大家慌亂起來。餘軍以最大的喊聲跑向下遊兩個搬罾處求救。離現場四十米左右和一百多米遠的地方,分別有一個年近七旬的老漁翁和三個體格健壯的中年漁民。老漁翁聚精會神地盯著他那搬罾上的動靜,中年漁民在棚裏聊天,高懸著攔河罾像擎著一麵得勝回營的旗幟,對餘軍的呼救充耳不聞,莫不是早就討厭這群玩水的孩子趕走了他們的魚?莫不是怕激流也吞沒了他們?說不清。
鏡頭二:四十多分鍾後,村裏人聞訊趕來,支部副書記胡誌發,村治保主任危昌新,村小學校長王培明等十多人趕緊下水撈救。餘軍的父親在水下起伏了兩個多小時。下遊的老少漁民“坐山觀景”;王培明和胡從軍的父母,還有幾個善良的村民擔心胡從軍被衝入長江,幾次向那幾個中年漁民求情,把攔河罾放下水去,以攔住胡從軍屍體,不料他們的回答竟然是這樣的:“我們這套工具是一千多元買來的。”
鏡頭三:現場上遊不遠的地方,有一條木船。因水深流急,又難在水下活動。村民們便想把船借用一會兒,誰知船老板則先發製人:
“不管撈得到撈不到,都要給兩百塊錢。”可憐村民一口氣不能掏出這筆“租金”,隻借來了撐竿。
啊,長江,中國的母親河,你不知孕育了炎黃子孫的多少英雄兒女,也不知吞沒了多少無辜的生命和夾帶著多少泥沙!就在這英雄輩出的沿江村,大革命時期出賣劉湯珍同誌的叛徒至今還活著;在廣泛開展精神文明建設的今天,那幾個貪財怕死、見死不救的漁民不也同是奪去胡從軍生命的一股濁流嗎?!
真誠的懷念崇高的價值
胡從軍同學走了,你聽他父親怎麼說:“我兒子的一條性命換了三條性命,值得!”
是的,世界著名詩人裴多菲說過:“生命多少用時間計算,生命的價值用貢獻計算。”
胡從軍同學留給人們的懷念是真誠的,他暫短的一生的價值是崇高的。
他走後沒幾天,餘軍同學兩次隻身上墳,在墳邊默默地站立一會兒後再捧上一抔砂土撒在胡從軍同學的墳上。每當聽到別人回憶胡從軍生前事跡時,他總是哭得像淚人;那些曾經被胡從軍背著過溝的八九歲的低年級同學,為了寄托他們的思念之情,經常放學後就到胡從軍家去逗他豢養過的那條小花狗;全班四十八個同學在一起回憶他一樁樁、一件件感人事跡時,總覺得掐指難算。胡從軍的班主任王培雄老師深情地說:“就在那天上午,他的暑期補課考試成績是班上第七名,我已經給他準備好了獎品,可是……”
胡從軍同學舍身救人的事跡很快被沿江村的人們交口讚頌著傳揚開去,激勵著五洲鄉的青年爭做精神文明建設的標兵。他們為了迎接我國第一個“敬老周”——重陽節的到來,九月十六日,全鄉八個村的團支部自發地從各自的青年經費基金中提取了五十多元錢,給鄉敬老院的八個孤寡老人和兩個孤兒買了秋衣和鞋襪並上門慰問;上碼頭村小學的十多個少先隊員主動去打掃敬老院;各村校都先後召開了“紀念胡從軍,學習胡從軍”的專題會議。
(此文原載《小學生天地》雜誌1987年第10期,標題為《柳子河畔小英雄》;建國後第一部《公安縣誌》節選。1987年10月12日,共青團湖北省委、中共荊州地委、中共公安縣委在公安縣召開追授命名大會,團省委命名胡從軍為“英雄少年”。此後不久,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認胡從軍為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