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對國民素質的要求是高的(已實行免費十年教育)。要求每一個國民至少通曉兩種語言,一是英語,一是本民族語言。即使一個導遊,也要高中畢業後再讀兩年專科;他們雖不搞計劃生育,但生三胎者必須夫妻雙方均是高中畢業生;他們提倡和推崇“微笑服務”,賺了你的錢還讓你“道謝”,但服務人員很忌諱客人付小費,若付小費,就會被認為服務不周到。正所謂“金山有路情為徑”。人們不得不讚賞這種生財之道。
觀光中,我們在聖陶沙公園的一角觀看了一場“激光音樂噴泉”晚會,時間雖不過二十分鍾,卻能把人們帶入一個如癡如醉的夢幻境地。隨著悅耳的音樂聲,那些噴射而出且晶瑩透明的水柱不時變幻著姿態,時而像少女玉立,時而像仙女散花,時而像菊花怒放,時而像牡丹綻蕾;再由激光光線、光束和光環組成的各種“動物”,出現在由水柱形成的屏幕上,更是活靈活現——或雄雞啼曉,或丹鶴獨立,或孔雀開屏,或金猴攀援,形神兼備,惟妙惟肖,七彩紛呈,五色爭豔。現代科技得到了再次利用,和諧的美得到了充分發揮,場上不時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賞心悅目的情景令人歎為觀止,流連忘返。看一場音樂噴泉,“三月不知肉味”!
新加坡的氣溫也是“美”的,一般在攝氏二十一度至三十四度之間,一年隻有春夏兩季。雖然在世界地圖上,它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圓點,但卻像一顆璀璨的珠寶,展現在人們眼前,使人感到大自然不同尋常的美。在新加坡,已經沒有城鄉之別,沒有公園與普通地帶之別。
說全國就是一個大公園並不過分,到處是詩,是畫,是散文,是音樂(而且新加坡沒有原始森林,全為人工培植);說美麗富饒也不誇張,若非身臨其境,簡直難以置信。東方文化在這狹小的國土上得以盡善盡美地延續和弘揚。新加坡美,以百分之七十六的華人為主的新加坡人更美。如果說大自然是人類的美容師,而三百多萬新加坡人則是這美的使者。他們用自己的汗水乃至心血裝點著自己的國家,也裝點著全人類。
壯哉,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與新加坡隻隔一個很窄的新柔海峽,陸地由一條三千六百餘米的新柔大堤連接。乘坐國際班車短時間便可到達。
在車上,馬來西亞導遊向我們簡單地介紹了本國基本情況:全國隻有三十三萬平方公裏,二十多個民族,一千九百多萬人口(其中馬來人55%,華人35%,印度人8%,另2%是仍在森林中過著原始生活的少數民族。全馬尚有60%的原始森林待開發)。馬來人搞政治,華人搞經濟(主要經濟在華人手中,其次是印度人)。現十三個洲中九個洲有皇帝,另四個“洲頭”由英國任命。九洲皇帝五年一屆輪流當全馬皇帝,由國家供養,但隻是一個象征性人物(因當初他們使馬來西亞獨立有功)。真正的權力是首相。馬無總統與總理之說,馬規定華人不能當首相,最高隻能當部長。國民月均收入七百馬幣(1馬幣=4元人民幣),月收入在五百馬幣以下者可申請住設施齊全的“貧民宿舍樓”,月租金僅五十馬幣。全馬已實行十二年免費教育製度(小學六年,初、高中各三年),設有馬、華、印三種語言的學校,供學生選擇,英語必學。國語為馬來語。
進入馬來西亞不久,便駛入寬敞而壯觀的高速公路。像這樣的高速公路全國有南北、東西兩條,分別約八百至九百公裏,縱橫貫穿全馬的主要地區,南北大道可通泰國。
坐在汽車上,我不自覺地發現,馬來西亞的房屋建築造型別具特色,它不像一般國家和地區的房屋造型,樓房就是四角平頂,平房就是“坡簷”型。在馬來西亞,無論是樓房還是平房,無論是都市還是鄉村,無論是車棚、工棚還是廁所,造型都很講究: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多棱形,有的是多角形,像山峰層巒疊障,似鯤鵬展翅欲飛。高矮相間,大小相匹,錯落有致,風格各異。那眾多的普通房屋,有似我國雲南傣族人民房屋的結構樣式和蘇州的園林建築,但更精巧典雅,更具審美感。他們所蓋的瓦有三種材料,分三種顏色。一種是鋁製品,多棱而表麵呈銀灰色(像我國的石棉瓦和玻璃纖維瓦型);一種是土燒瓦,分深紅深藍兩色;另一種是鐵皮瓦。在異國他鄉,這種造型和顏色均富於變化的建築物,不僅使人感到新奇、壯觀,更能給人一種多向思維的啟迪和美的享受,並能引導和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在那些未完全開發的森山密林中,偶爾出現幾棟這種“別墅式”的屋舍,你甚至會產生一種錯覺,莫非是碩大的紅藍寶石鑲嵌其間?
當我為這些匠心獨具、鬼斧神工的建築物驚歎而詢問導遊時,導遊不加思索地說:“文化。”是的,文化太重要了,文化幾乎囊括了我們生活中的一切。在這裏,與其說是欣賞這些房屋建築藝術,毋寧說是在品味著一種文化。而在馬來人所說到和用到的文化中,也包含了大量的中國文化。當年鄭和下南洋帶去了兩萬中國人,也帶去了中國文化,而今在馬來西亞的發源地馬六甲中心地段,鄭和的銅像仍巍然屹立在那裏,中國文化也仍在整個馬來西亞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馬籍華人仍在運用中國乃至東方文化建設自己的家園。
更加蔚為壯觀的還有馬來西亞的英雄紀念碑。馬來西亞也曾遭受過英國、葡萄牙、荷蘭等多國的侵略和蹂躪。一九五七年八月三十一日,英勇的馬來西亞人民終於趕走了列強,獲得了獨立,獲得了新生。
至今,他們未能忘記那些為國壯烈捐軀的將士們。在首都吉隆坡中心,他們為英勇獻身的男女將士們鑄造了一尊尊巨大的塑像。但是,他們也未能忘記留下當年葡萄牙侵略時所構築的指揮所的斷壁殘垣,未能忘記留下英國殖民主義者當年強占地盤時的采錫船,未能忘記留下美國人一九五七年侵略時使用過的官用“雪佛萊”轎車,以及當年多國侵馬時使用的裝甲車等武器裝備,以記錄馬來西亞悲壯的曆史。
悲哉,泰國
泰國與新、馬兩國相比,可謂泱泱大國。五十一萬平方公裏國土麵積,六千多萬人口。有四十二所大學。其中兩所是國營(公辦),餘為民營。泰國是佛教之國,共有三萬一千二百所寺廟(二十座國寺,餘為民寺)。百分之九十五的人信奉佛教,餘信基督教和天主教。其婚嫁方式是男嫁女婚。男人一生中做和尚一次,身體合格者必須當兵兩年。未做和尚的男人表示未成年,做和尚是為“脫胎換骨”,並宣告“不用父母擔心,我已獨立生活”,並以此報答父母之恩;結婚時,女方不問家產,隻問是否做過和尚。若未做過,則要去做兩年和尚(最少得7天),女方並表示“我會等你”。在這方麵與我國傣族相似。總的來看,泰國仍屬於畸形發展的資本主義,悲歎之處可謂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