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虎渡龍洲湧商潮(2 / 2)

麵對激烈競爭的市場,今年,縣委、縣政府將全縣六家商貿主管部門中的五家轉為經濟實體,精減二百多名行管人員充實經營第一線;對全縣百分之五十的基層核算單位實行了資產承包;同時,積極開展股份製試點工作,明晰產權關係,明確責任主體,使商貿企業改革由淺層次向深層次拓展。

八萬農民下商海

舞動龍頭龍身活。伴隨著商業“主渠道”的拓展,短短幾年,這個縣的城鎮個體、私營工商戶猶如雨後春筍,現已發展到一萬二千多家,一萬六千多人從業;不僅城鎮近鄰的農民拉下了習慣高卷的褲管,連地處偏僻的農民也甩掉了祖輩握過的犁鋤,紛紛奔向市場,大顯身手。目前已有近八萬農民成為各具特色的“販賣狀元”、“經銷大王”、“運銷大戶”和“商海巨頭”。僅每天來自深圳、廣州、海南等三個地區的郵局彙款就有十二萬元!

農民紛紛進城務工經商,打破了縣城關鎮昔日的寧靜。不到五年時間,城關鎮人口由六萬猛增到十萬之餘。縣裏隻好申請並獲省政府批準,新辟七萬五千平方公裏“孱陵新區”。

蓬勃高漲的農民下海的經商熱潮使一些偏遠而沉睡多年的鄉下小鎮頓時喧鬧起來。獅子口鎮一條新建的農民街剛剛竣工,便被一百八十家農戶一購而空。

全省九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的南平鎮三千二百個農業人口中,從事雞鴨鵝“三鳥”和鮮蛋販運的已近萬人。味蛋、板鴨、鵝肥肝、羽絨產品鏈形成了生產加工一條龍,產品遠銷日本、法國、香港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地處湘鄂毗鄰的章田寺鄉,現全鄉一千四百多名農民當上了魚販子、豬販子、菜販子、布販子,促成了該鄉仔豬、鱔魚、服裝三大市場的形成。每年仔豬銷售覆蓋湘鄂兩省八個縣市,服裝銷往鄂西、雲南、貴州等地,年創產值五百萬元以上,每年上繳稅金十三萬元,成為該鄉財政的“錢袋子”。

糧產區章莊鋪鎮近萬名糧農踴躍投身糧食流通領域。去年以來全鎮出現了各種收購站、糧貿貨棧、大米加工廠共二百餘家,村村有收購網點,組組有推銷人員,年糧食貿易量達四千五百萬公斤,遠銷粵、桂、滇等地,年成交額達三千一百萬元,人均增收百餘元。

流則活,活則通,通則富。“活商、興工、強農”的發展戰略在公安已開始出現顯性效應。工業:一九九○年以來每年以百分之二十五的速度遞增。一九九二年完成工業綜合經濟指標名列荊州地區榜首,今年頭八個月完成產值和利稅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百分之二十八點四和百分之五十點二。興辦三資企業二十四家,引進外資四千多萬元,引進各類人才七十二名;農業:糧食總產自一九八四年突破五億公斤以來持續上升。棉花連續三年實現畝產“雙百棉”,進入全國“百強”行列。年產油料二萬餘噸。去年農民人均收入由一九八八年四百三十三元提高到七百九十一元;財政收入三年三大步,每年淨增近五百萬元,收支狀況有了明顯改善。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在經濟實力進入全省“八強”行列後,百萬公安人民並沒有滿足已有的成就。他們正繼續堅定不移地踏著改革開放的熱浪,在市場經濟的汪洋大海中奮勇搏擊。

(原載《湖北日報》1993年9月23日第二版,與胡昌華同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