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學三論》:弗洛伊德。
內容提要:本書主要研究人類性欲之本質及其發展過程,弗洛伊德把性的問題分為性的對象、性的目的、性的表現方法等幾個方向來探討,大膽開辟了性研究的新領域,並且強調在學校加強兒童的性知識、性觀念的教育,提出了許多至今仍值得我們借鑒的精辟見解。他道出了自己對人性、對人類行為動機最具創意的看法。第一篇性變態,第二篇幼兒性欲,第三篇青春期的改變。
《理解人性》:阿德勒,奧地利心理學家、精神病學家、社會教育家,是精神分析學派中最早帶有社會心理學傾向的人物,開創了個體心理學。
內容提要:本書分為“人的行為”和“性格科學”兩個部分,作者介紹了個體心理學的基本原理,並對這些原理的實際應用進行了闡述,對人的性格進行了科學剖析,著重強調了人的社會性和社會感,強調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形成性格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內容有:個體心理學的基本問題,包括精神、精神生活的社會性方麵、兒童與社會、我們生活的世界、自卑感與爭取得到承認、生活的準備、性、家庭中的位置;性格科學,包括攻擊型性格特征、非攻擊型性格特征、性格的其他表現形式、情感和情緒。
《尋求靈魂的現代人》:榮格,瑞士心理學家,分析心理學的創始人。
內容提要:書中對弗洛伊德的理論進行了繼承性的批判和根本性的發展,對精神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理論體係都賦予了自己的理解和新的涵義,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理論體係。內容有:夢的解析之實際應用,現代心理治療的問題,心理治療的目標,心理學的類型理論,人生諸階段,榮格與弗洛伊德的對比,古代人,心理學和文學,分析心理學的基本假設,現代人的精神問題,心理醫生和牧師。
《分析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榮格。
內容提要:主要內容是心靈的結構、內容及對心靈進行探索的方法,包括:意識的諸功能,心理構造,聯想測試與釋夢,析夢與心理治療,轉移的心理學及其處理。
《自我心理學與適應問題》:哈特曼,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學的創始者,德國人。
內容提要:主要論述了精神分析的新使命--自我的適應機製的研究,精神分析如何研究適應,自我的整合機能及自我的組織結構。
《童年與社會》:埃裏克森,生於德國,精神分析學家。
內容提要:著作的第一部分講述的是童年和社會生活形式,主要通過幾個臨床上精神分裂患者的實際案例,以一種自然的方式闡明了精神分析在臨床上所表現出的功能;第二部分通過兩個截然不同的美洲印第安部落的童年生活圖景的描述更具體地說明著他的一貫觀點,即不同社會通過不同的途徑去解決它所麵臨的各種問題,他們完全不同的社會文化風俗及養育方式給予兒童迥然不同的訓練,賦予早期生活和人與人之間的經曆以特殊的意義,以促使人體的某些器官能適當地發育,使人類的社交形式適當地得以加強;第三部分從另一個角度探討童年和社會的整體問題。
《同一性:青少年與危機》:埃裏克森。
內容提要:本書概述了自我同一性概念是如何提出的;從自我同一性與社會關係的角度,分析了同一性的心理健康意義;討論了自我同一性在人生八個周期中的地位及其表現;分析了自我同一性的對立麵:同一性混亂;討論了當代青少年問題、當代婦女問題和當代種族問題。
《當代的神經病人格》:霍妮,德國人,後加入美國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