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本書包括神經症的文化與心理內涵,為何談起“當代的神經病人格”,焦慮,焦慮與敵意,神經症的基本結構,對愛的病態需要,再論對愛的病態需要,獲得愛的方式和對冷落的敏感,性欲在愛的病態需要中的作用,對權利、聲望和財富的追求,病態競爭,逃避競爭,病態的犯罪感,病態受苦的意義--受虐狂問題,文化與神經症等內容。
《精神病學的人際關係理論》:沙利文,美國精神病醫生和精神分析理論家、新精神分析學派代表人物之一。
內容提要:第一部分是概念介紹,講述了發展研究的含義以及一些定義和假設;第二部分是發展的階段,書中把人的發展分成嬰兒期、幼兒期、少年期、前青春期、青春期前期、青春期後期和成人期;第三部分講述了精神失調的早期表現和晚期表現;第四部分談到了作為人際關係理論的精神病學在治療上的要點。
《逃避自由》:弗羅姆,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和哲學家,是精神分析社會文化學派中對現代人的精神生活影響最大的人物。
內容提要:在本書中,弗羅姆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觀點:古代社會安全而不自由,現代社會自由而不安全,所以現代社會的人要逃避自由。內容有:自由--心理學上的問題嗎?個人的脫穎而出與自由的模棱兩可,宗教改革時期的自由,現代人自由的兩個方麵,逃避的心理機製,納粹主義心理學,自由與民主。
《愛欲和文明》:馬爾庫塞,美國哲學家和社會思想家,法蘭克福學派的主要代表之一,被西方譽為“新左派哲學家”。
內容提要:本書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對“在現實原則的支配下”的愛欲與文明作了闡述,第二部分為“超越現實原則”。
《拉康文集》:拉康,法國精神分析學家、哲學家,20世紀法國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大師之一。
內容提要:本書主要包括三個方麵的內容:潛意識論、主體論和治療觀。具體包括:鏡像階段論,精神分析學中的攻擊性概念,言語和語言在精神分析學中的作用和範圍,弗洛伊德所說的事物,潛意識中文字的作用,精神病治療的可能性,治療方向及治療能力原則,陽具的意義,主體的顛覆和欲望的辯證。
《人本主義心理學導論》:布勒、埃倫,美國心理學家。
內容提要:第一部分成因分析:從科學產生的時代特征分析;人本主義心理學之所以產生於美國,也正是當代美國文化之複雜症結的產物,正是這種複雜、衝突甚至是扭曲的文化,使美國人的心態普遍地由積極轉向消極,這主要表現為戰爭、貧窮、種族歧視和性自由;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思想淵源可追溯到前代的人道主義及當代的存在主義思潮。第二部分基本觀點:整體人模式;人類存在與意向性;動機、目標、創造性;人的四種基本傾向。第三部分現實意義:當代文化和人本主義心理學;典型應用。
《機體論》:戈爾茨坦,美籍德裔神經精神病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先驅者之一,機體論心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
內容提要:一、機體論:整體心理學思想;二、機體動力學概念:均等原則,內在潛能的自我實現,機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三、機體病理學觀點:焦慮理論,意識與非意識。
《存在心理學探索》:馬斯洛,美國心理學家,有“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的稱號。
內容提要:關於健康心理學的探索,關於成長和動機,關於成長與認知,關於創造性和價值,成長與自我實現。
《人性能達到的境界》:馬斯洛。
內容提要:本書包括人本主義生物學探索;神經症--個人成長的一種失敗;自我實現及其超越;論人的創造性;創造性--整體論的研究;創造中的情緒障礙;事實和價值的融合;存在心理學簡說;一次人類價值討論會的評論;知者和所知;教育和高峰體驗;人本主義教育的目標和內涵;社會中和個人中的協同作用;規範社會心理學問題;辛那儂和優美心靈;優美心靈管理;低級怨言、高級怨言、超級怨言;簡論單純認知;再論認知;超越的種種意義;Z理論;超越性動機論--價值生活的生物根源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