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個人》:羅傑斯,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美國應用心理學會的創始人之一。
內容提要:自我介紹,如何才會有幫助,成為一個人的過程,人的信念,心理治療中研究的地位,對生活的啟示,行為科學與人。
《存在心理學》:羅洛·梅,美國存在心理學家和心理治療學家,當代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創建者之一。
內容提要:探討存在的意義是羅洛·梅《存在心理學》的一個最基本主題。他繼承和發展了存在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從以下幾個方麵闡述了他的存在分析論:一、存在感--人生的基礎和目標;二、存在的三個世界;三、存在的六大特征;四、焦慮理論;五、存在心理治療。
《愛與意誌》:羅洛·梅。
內容提要:我們的分裂性世界,性與愛的悖論,愛欲與性欲的衝突,愛與死,愛與原始生命力,對話中的原始生命力,意誌的危機,願望與意誌,意向性,心理治療中的意向性,愛與意誌的關係,關切的意義,意識的交融。在序言中,羅洛·梅認為人類存在六大衝突: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人的心靈與肉體、不同文明之間、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之間的衝突。
《人對意義的尋求》:弗蘭克,維也納心理學家和精神病理學家。
內容提要:第一部分為集中營生活體驗的自述,包括:一場硬仗;掙紮生存時的道德問題;鼓足勇氣,現身說法;苦役的代價;入營第一關;由驚駭到視若無睹;冷漠是自衛的妙招;精神創傷;非人的境遇;比噩夢還恐怖;畫餅充饑;“性”趣缺乏;宗教熱;教心似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死囚的美感經驗;營中藝術活動;集中營幽默;苦中作樂;救命仙丹;獨處的渴望;人命如螻蟻;德黑蘭的死神;自由的曙光;吃癟與吃香;臨時舍監;抉擇與自由;超越當前的困境;精神防線;參透“為何”,迎接“任何”;尋出生命的意義;集體精神治療;天使和惡魔;獲釋後的營俘心理;人格解體;宣泄;重獲新生;精神失調危機;真如一場惡夢。第二部分為意義治療法的基本概念,包括:求意義的意誌;存在的挫折;心靈性神經症;心靈動力學;存在的空虛;生命的意義;存在的本質;愛的意義;苦難的意義;形而上的臨床問題;演劇的意義治療;超越的意義;生命的短暫性;意義治療是一種技術;集體性神經症;泛決定論的批判;精神醫學的信條;再賦予人性的精神醫學。
《分裂的自我》:萊恩,生存論【存在主義】心理學家,英國人。
內容提要:全書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對精神病問題作了宏觀的生存論--現象學討論;在生存論--現象學的一般背景上,第二部分進入深層心理分析,探討“精神分裂性”個體【具有患精神分裂症傾向的個體,亦即具有存在性不安的個體】的心身【自我與身體】關係;第三部分主要探討精神分裂症狀態。
《智慧心理學》:皮亞傑,瑞士心理學家,發生認識論創始人。
內容提要:參照適應過程給智慧下一定義;通過考察“思維心理學”表明智慧活動主要就是按照某些確定結構把種種運演“集合成群”;通過把智慧看做是一切認識過程所趨向的平衡形式,來探討智慧與知覺的關係問題;探討智慧與習慣的關係問題;智慧的發展問題和智慧的社會化問題。在探討上述諸問題時,皮亞傑批判地吸收了生物學、認識論、數理邏輯和現代心理學各理論流派的觀點,提出了智慧的生物性和邏輯性的雙重特點,劃分了兒童智慧發展的階段及其特點,建立了科學的智慧心理學體係。
《發生認識論原理》:皮亞傑。
內容提要:本書共包括三章,第一章根據對心理的發生發展的分析,討論認識的發展和形成,內容有:感知運動階段【從出生到兩歲左右】,前運演階段【兩歲到六七歲】,具體運演階段【從六七歲到十一二歲左右】,形式運演階段【十一二歲到十四五歲】;第二章分析了獲得認識的生物學前提,也就是認識在機體方麵的起源和機製問題,內容有:對經驗主義和天賦論的批判,從本能到智力,自我調節係統;第三章對一些古典認識論問題作了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