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梅樹。一說梅即棘,梅古文作“槑”,與棘形近,遂致誤。
鴞(xiāo):貓頭鷹,古人認為是惡鳥。
萃:集合,棲息。
訊:借作“誶”(suì),斥責,警告。
顛倒:跌倒,這裏指國家紛亂。
【古人如是說】
《墓門》,刺陳佗也。陳佗無良師傅,以至於不義,惡加於萬民焉。
——《毛詩序》
桓公之世,陳人知佗之不臣矣,而桓公不去,以及於亂。是以國人追咎桓公,以為智不及其後,故以《墓門》刺焉。夫,指陳佗也。佗之不良,國人莫不知之;知之而不去,昔者誰為此乎?
——蘇轍《詩集傳》
所謂“不良”之人,亦不知其何所指也。
——朱熹《詩集傳》
以《墓門》為刺陳佗則絕不類。
——崔述《讀風偶識》
【今人這樣讀】
《墓門》這詩在當時流行民間,連勞動婦女也知道引用。大概這詩是民間詩人為著痛恨一個騎在人民頭上的壞東西而作的,可是如今我們不能知道這個壞東西究竟是誰了。
——陳子展《國風選譯》
防有鵲巢
防有鵲巢,邛有旨苕。誰侜予美?心焉忉忉。
中唐有甓,邛有旨;誰侜予美?心焉惕惕。
【注釋】
防:堤壩。一說枋,常綠喬木,可製成紅色染料。
邛(qióng):土丘。
旨:味美的,鮮嫩的。
苕(tiáo):紫雲英,蔓生植物,嫩葉可食。
侜(zhōu):欺騙。
美:美人兒,心上人,指作者的戀人。
忉忉(dāo):憂愁的樣子。
唐:朝堂前和宗廟門內的大路;中唐,泛指庭院中的主要道路。
甓(pì):磚瓦。
(yì):綬草,一般生長在陰濕處。
惕惕:擔心害怕狀。
【古人如是說】
憂讒賊也。宣公多信讒,居子憂懼焉。
——《毛詩序》
男女之有私而憂或間(離間)之詞。
——朱熹《詩集傳》
【今人這樣讀】
作者暗中焦急:自己暗戀的人要被人搶去了呀!那是不合適的,不協調的!隻有自己與這個人才是完美的一對。但是,這一切似乎都是在暗中進行的。暗暗的愛,暗暗的擔憂,暗暗的感歎,於是,便出現了這首暗中擔憂的歌。
——陳銘(《先秦詩鑒賞辭典》)
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
【注釋】
皎:謂月光潔白明亮。
佼(jiāo):同“姣”,美好。“佼人”即美人。
僚:同“嫽”,美好。
舒:舒徐,舒緩,指從容嫻雅。
窈糾:與第二、三章的“懮(yǒu)受”、“夭紹”,皆形容女子行走姿態優雅。
勞心:憂心。
悄:憂愁狀。
(liǔ):嫵媚。妖嬈。
慅(cǎo):憂愁,心神不安。
皓:光明。
照:照耀(大地)。這裏做形容詞,光明。
燎:明亮。
慘(zào):當為“懆”,憂愁貌。
【古人如是說】
此亦男女相悅而相念之辭。言月出則皎然矣,佼人則僚然矣,安得見之而舒窈糾之情乎?是以為之勞心而悄然也。
——朱熹《詩集傳》
此詩雖男女詞,而一種幽思牢愁之意固結莫解,情念雖深,心非淫蕩。且從男意虛想,活現出一月下美人,並非實有所遇,蓋巫山、洛水之濫觴也。
——方玉潤《詩經原始》
《月出》見月懷人,能道意中事。太白《送祝八》“若見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窺明月”,子美《夢太白》“落月滿屋梁,猶疑見顏色”,常建《宿王昌齡隱處》“鬆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王昌齡《送馮六元二》“山月出華陰,開此河渚霧,清光比故人,豁然展心悟”,此類甚多,大抵出自《陳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