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宗仁發現他的政府手中沒有什麼錢的同時,他還發現他的個人權力是極其有限的,但是有一點是特別清楚的——他有權與共產黨進行和談。但是和談的結果卻根本不被行政院承認。很快,除代總統的辦公室外,所有政府部門都按時從南京撤走了。李宗仁成了徹徹底底的空頭代理人。當他反應過來,自己成了蔣介石的棋子之後,除了暗地大發牢騷,也無能為力了。
◎兼職多多益善
身為一個大家長,自然希望事無巨細能夠掌控所有。但是一個人畢竟能力有限,不可能麵麵俱到,尤其不可能對每件事都全心投入。蔣介石就采用兼職的辦法,既能夠自由命令該領域的各項工作,隨時監督檢查,又不用耗費許多時間親曆親為。
蔣介石在執掌國民黨黨政軍最高權力後,就嚐到了兼任各種職務的好處。
蔣介石大量兼職始於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蔣介石擔任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和國民黨總裁兩職。1939年,汪精衛投靠日本,當上南京偽政權頭子。汪走後,蔣接任汪原來擔任的行政院院長、國民參政會議長等職,集黨務、行政、軍事、議會四權於一身。抗戰8年間,蔣介石兼職與日俱增,據初步考證統計,先後擔任50多個職務。
其時,蔣介石給人的印象是:大權獨攬,小權亦不放過。每逢重大戰役,他都要越級指揮至團、營,各級將領往往形同虛設。而且,蔣介石兼職之廣,令人瞠目結舌。除陸海空三軍統帥之外,還兼有中央農民銀行理事長、新生活運動委員會董事長等職,同時還出任童子軍總司令、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中國童子軍總會會長、中國滑翔總會會長、留日同學會會長、中華複興總社社長、勵誌社社長。
蔣介石不愧是黃埔軍校校長出身,他特別愛兼任各種校長,如兼任中央大學校長、中央政治學校校長、中央青年幹部學校校長、中央警官學校校長。他兼任的軍事學校校長多達20多個,包括陸軍、航空、防空、化學兵、機械兵、通訊兵、憲兵等專業,一律由蔣擔任校長,另設教育長主持日常工作。
但是蔣介石也慢慢發現有一些兼不了的職。原四川省政府主席王纘緒因諸多劣跡被地方實力派驅逐下台,蔣介石想自己兼任此職,張治中力陳兼職之弊。蔣不聽,並且表示他不兼職就沒有人能勝任。張治中笑道:“委員長手下不乏將相之才,怎麼會沒有可用之人呢?再說,委員長兼了省政府主席就是首當其衝,做得好是應該的,做得不好就有損威信。而且委員長在數百裏之外遙領主席頭銜,遇到事情,難以了解詳情,難免失誤。”蔣介石聽不進張治中的話,厚著臉皮兼任了這個職務,但到成都兩次,見識了地方勢力的手段後,發現他們一致排外,很難對付,遂有了退卻之意。至此才將四川省主席辭去,由張群接替了這一職務。
◎雖為副手,權力架空
蔣介石雖然堅持獨裁統治,但是他非常明白在外人麵前,還是需要有一些“民主”的聲音。於是他會任用一些信任的人員,給他們足夠的物質獎勵,同時,也對他們施以必要的警示,讓他們明白自己的地位,做到不逾矩,不觸動家族的格局和利益,並且能夠輔助家族完成領導層的更新換代工作。
蔣介石在準備和蔣經國進行“交班”的時候,就動用了一些這樣的能夠幫助權力交替的副手。他們有著重要的地位、極高的聲望,但是卻並沒有實際的權力。嚴家淦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
1972年5月26日,國民黨舉行中常委會議。會議開始前半小時,蔣介石示意張寶樹將謝東閔的舉薦信遞給“副總統”兼“行政院院長”嚴家淦看。嚴家淦看了信,知道這是蔣介石要兒子“接班”。雖然心裏有點不高興,但他想,這種事自己想擋也擋不住,還不如做個順水人情,主動讓出職位,以滿足蔣氏父子的欲望,反正自己年事已高,也幹不了多長時間了。
想到這裏,他走到蔣介石身邊低聲說:“‘總統’,那我今天就在會上辭去‘副總統’和‘行政院長’,並力薦經國先生接替我的職務。”蔣介石見嚴家淦把話說明了,就說:“‘副總統’就職才6天,不能辭,你隻辭‘行政院長’。”
在立法院通過蔣經國的“任命”時,在408票中,蔣得了381票,順利通過了“任命”。1975年4月,蔣介石去世,嚴家淦繼任“總統”。但因此時蔣經國繼蔣介石任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兼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實際大權都握在他手上。嚴家淦也知道自己是個過渡人物,所以盡量少管事。
蔣介石和嚴家淦這種心照不宣的默契,恰好體現了家族利益高於團體利益的投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