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 儒字訣(2 / 2)

蔣介石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從故紙堆裏翻出封建殘餘為自己服務。這在我們今天看來必須嚴加譴責。要以史為鏡,必須選擇精華的部分,讓祖先留下的智慧在今天重放光彩。

◎齊家治國平天下

《大學》中說:“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蔣介石對於自己十分嚴格,可謂是懂得修身;他對於子女也十分嚴格,以此齊家;而治國平天下也一直是他的一個理想。

蔣介石嚴格督促蔣經國學習,有一個基本的指導思想,那就是成為一個大有作為之才。不過,他對蔣經國的具體要求,則因時、因境而有所不同。他最注重的是,用儒學塑造蔣經國的德性。他給年幼的兒子開的書單中,最主要的是四書,尤其是《孟子》、《曾國藩家書》。他期望蔣經國“不愧為蔣氏之子”,成為“治國”之才,而“治國”,始於“齊家”。“齊家”的標準,“在家,對親需要孝順”。他效法曾國藩對自己子弟的訓誡那樣要求自己的兒子,在承襲傳統道德上成為模範,甚至在政治上也要效法曾國藩,作為“中國的政治家”。1922年,蔣經國離開家鄉到上海,考取了萬竹小學,成為四年級的插班生。這是一種完全不同於家鄉學校的教育,是新式的教育,課程有外文、數學、生理衛生、人文科學、曆史地理。此時的蔣介石不是保守的而是能趨時而進,他在督促兒子讀書的觀念上,也很有長進,要求兒子用心學習英文,他說到這樣的程度:“現在時世,不懂英文,正如瞎子一樣,將來什麼地方都走不通,什麼事業都趕不上。”於是這個對學外語並非很在行的父親(因為他有念德文、俄文均半途而廢的不良記錄),卻給兒子額外地規定學習任務,傳導如何學習外語,雲雲。如此蹩腳的家教,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從蔣介石對孩子的教育中也可以看出,他是極希望自己能夠用儒家思想的經典治國,用中國傳統文化為一個穩固的政權奠定思想基礎。他把修身、齊家、治國和平天下通過不斷學習和傳承儒學聯係在了一起,並且要求子孫後代都將之發揚光大。

◎以儒學教子

儒學起源於東周和春秋時期,和“道家”、“墨家”、“法家”、“陰陽家”等並稱諸子百家之一。從漢朝漢武帝時期起,成為中國社會的正統思想,如果從孔子算起,綿延至今已有2500餘年曆史了。

儒學講求“君子之道”、“中庸思想”。這種溫和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中國人的性格。蔣介石也依照儒學,慢慢從修養、文化等各個方麵培養子女的君子品行,希望贏得良好的社會輿論和社會聲譽。

“生子肖父”是每個為人父者本能的願望,蔣介石自己也未能免俗。蔣經國幼時所受教育的模式幾乎就是乃父當年的翻版,甚至連所讀書目都大抵相同。江南所著的《蔣經國傳》中曾說:“蔣先生當年的理想,受他自己生長時代的局限,是個典型的國粹主義者。認為半部《論語》可以治天下,認為故紙堆裏有為人治事的指南針。經國僅十歲,硬要他讀《說文解字》,寄給他一部段玉裁注解的《說文》,並且指示說:‘此書每日認得十字,則三年內必可讀完,一生受用不盡矣。’到了第二年,又去信叮囑他讀《詩經·爾雅》。”

蔣經國本人也曾回憶說:“父親指示我讀書,最主要的是四書,尤其是《孟子》;對於《曾國藩家書》,也甚為重視。”又說:“平常我寫信去問安,父親因為事忙,有時來不及詳細答複,就指定《曾文正公家訓》的第幾篇代替回信,要我細細去參閱。偶或因我報告身體有病,父親回信就說是我沒有好好地讀《曾國藩家書》的緣故,因為那書裏麵對於如何保持健康,是說得很詳盡的。父親又常常把自己閱讀過的各書交給我讀,書裏不但有父親親筆圈點、批語和心得,並且還將重要的地方用記錄提示出來。”

從蔣介石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他對用儒學教育子女的態度,讓子女也能深諳儒家的中庸之道,以便在混亂的世道中如魚得水、靈活自如,走出成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