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給呂雉出的主意很簡單,要斬殺韓信,最穩妥的辦法就是把韓信騙進宮來,一壯士可斬之,就如同之前劉邦在陳郡詐擒韓信一樣。如果在長安城中大張旗鼓地捉拿韓信,萬一讓韓信跑了,後果不堪設想。
至於借口,遠在代北的陳豨免費替蕭何串了一場戲。蕭何派出一個心腹,悄悄出城,然後以劉邦使者的身份從北邊進入長安。此人來到宮裏,煞有介事地說皇帝已經擊殺陳豨,代北平定。蕭何以丞相的身份散發請帖,請王侯大臣按時去宮中參加慶功宴會。
《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韓信生病應該實有其事,所以韓信沒有隨同劉邦北征陳豨,留在長安養病,而且病情非常嚴重。因為韓信的分量太重,如果換了別人來請,韓信未必給麵子,所以這趟差使,隻能有勞蕭丞相跑一趟了。
淮陰侯府邸外,一輛馬車急馳而來,停在石階前。酂侯府上的侍從打開了車門,然後跪在車廂下,請丞相大人踩著其背,緩慢地走了下來。丞相大人也老了,須發花白,背略有些駝,但依然精神矍鑠,眼神裏散發著智慧的光芒。
蕭何在車前頓了頓,抬頭看了一眼門庭並不怎麼奢華的淮陰侯邸,心中輕輕歎了一口氣,這是他最後一眼看到“淮陰”二字了。大門敞開,蕭何一行風卷而入。
韓信還躺在榻上,身上鋪著錦被,但氣色還好,不是什麼威脅到生命的大病,吃幾服藥也許就會好起來。
蕭何已經來到榻前,韓信想掙紮著起身給蕭何行禮,被蕭何微笑著製止了。
蕭何麵帶春風,眼神裏充滿了關愛和慈祥,讓韓信非常感動。韓信對劉邦的感情非常複雜,有時很尊重,但有時也對劉邦的吝嗇表示憤慨,但對蕭何,韓信隻有感激和感恩。
當年要不是蕭何差點撕破老臉,劉邦也不會極其勉強地拜韓信為大將軍,更不會有韓信日後的功成名就。韓信經常說沒有漢王的知遇之恩,他就不會有今天,實際上他說的是蕭何。
劉邦對韓信嚴加防範的態度,讓韓信早已經寒了心。隻是韓信還念著劉邦當年提攜過自己,韓信始終堅守自己的底線,但雙方已經沒什麼感情了。劉邦北征陳豨,要把韓信帶過去,韓信堅決不去,就是對劉邦種種無賴行為被迫做出的反抗。
蕭何不一樣,在韓信的心裏,蕭何就像父親一般存在。韓信敢駁劉邦的麵子,但他絕對不會對蕭何有任何的不敬,因為這是他的恩人。所以今天蕭何來請韓信,韓信沒有任何的猶豫,命人準備車馬入宮。
韓信強撐著下了床,穿上朝服,強打起精神,跟著蕭何進宮。二人的車馬在寬敞的大道上急馳,一路向東,目的地是長安城東的長樂宮。
長樂宮本是秦朝的興樂宮,劉邦決定定都長安後,在漢五年(前202)九月大修興樂宮。兩年後,嶄新的長樂宮出現在長安的地平線上,劉邦把長樂宮定為臨時辦公場所,平時百官朝賀、舉辦盛大宴會都在長樂宮。
同年二月,丞相蕭何主持興建的未央宮建成。長樂宮周長隻有二十裏,未央宮周長二十八裏,備極奢華,但劉邦似乎習慣了長樂宮,並沒有立刻搬到未央宮辦公。幾年後,太子劉盈繼位後,才搬到未央宮,長樂宮就成了太後呂雉的寢宮。
韓信不止一次來到長樂宮,當他站在巍峨的大殿前時,並沒有感覺到什麼異常。蕭何說得沒錯,不隻是他們二人,在長安的所有高官都來了,參加這場消滅叛臣陳豨的慶祝大會。
韓信整了整衣冠,邁步登上台階,拾級而上。兩旁每隔幾步就站著一個威猛雄壯的武士,手中的兵器在陽光的映射下閃著耀眼的光芒,韓信突然有些感慨。這些武士也許當年就在他的麾下,在大將軍的指揮下,巧渡黃河、背水一戰、濰水囊沙、垓下決戰。
韓信永遠不會忘記自己人生中最輝煌的那些片段,但他更渴望能有機會繼續戎馬破敵。韓信的人生價值在疆場之上,而不是鉤心鬥角的廟堂。看到這些武士,韓信總有想哭的衝動,也許韓信已經意識到,他的軍事生涯已經提前結束了,他再也沒有機會做大將軍了。
隻是讓韓信沒有想到的是,他的人生,在他登上長樂宮的那一瞬間,也要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