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長樂宮,韓信之死(2 / 2)

因為皇帝劉邦不在京師,所以由皇後呂雉來主持這場慶功大會。長樂宮的大殿上,高官雲集,許多平時私交不錯的大臣趁著大會還沒有召開,三兩聚在一起,聊著閑天。

韓信已經看到了坐在殿上的呂皇後,他對這個女人並沒有什麼好感。韓信和呂雉基本上沒有打過什麼交道,但韓信應該能猜測到自己的被貶爵軟禁,少不了呂雉的一份“功勞”。

還沒等韓信上前給呂雉施禮,他就聽見幕後一陣甲胄晃動的金屬聲,韓信的心猛地往下一沉。再看呂雉抹了濃妝的陰沉老臉,韓信下意識地朝後退了幾步。

憑借天生的敏感,韓信想逃離這個不祥之地,但已經來不及了。

幾十名全副武裝的士兵在眾人的驚叫聲中,瞬間便把韓信緊緊圍了起來。韓信沒有做任何反抗,他已經知道這是呂雉和蕭何擺下的鴻門宴,是斷無可能逃脫了。

看到韓信被捆綁起來後,殿上的呂雉才長長出了口氣。韓信一直是呂雉一塊心病,如果不是劉邦攔著,估計呂雉早就對韓信下手了。現在韓信被擒,就意味她權力場上最有威脅的敵人被成功鏟除,再沒有人能威脅到她的地位。至於無權無勢的戚夫人,呂雉陰冷地笑了,她知道該如何處置這個差點搶走自己地位的女人。

至於蕭何,他飽經滄桑的臉上依然沒有任何表情,他甚至都不敢正視韓信憤怒的目光。蕭何知道韓信落入呂雉的手上是必死無疑的,他的腦海中突然浮現出當年漢水岸邊的夜晚,他和韓信月下對話的那一幕,心裏不由得一緊。

韓信還在冷冷地盯著蕭何,他並沒有表現出憤怒的狀態。被軟禁的這幾年,韓信嚐盡了人間冷暖,性格也變得沉穩安靜。韓信知道以劉邦、呂雉的為人,這一天遲早會來。隻是讓韓信沒有想到的,為呂雉做打手的,居然是他的恩人蕭何。

韓信對蕭何已經說不出半句話來,和蕭何認識了這麼久,韓信自以為和蕭何互為知己。直到今天,韓信才醒悟過來,他不過是蕭何手上一枚冰冷的棋子。當自己的利用價值已經完全消失後,他會像一塊爛抹布一樣被蕭何隨手扔掉。

韓信看透了項羽,卻沒有看透蕭何。

呂雉已經有些不耐煩了,她並不關心韓信和蕭何之間的恩恩怨怨,她隻關心自己的利益。

呂雉也許會承認韓信的偉大,但隻有死去的韓信,才是讓她放心的。呂雉在殿上厲聲叫罵著,無非是說韓信謀反,宜其死也。而且呂雉一定會抬出劉邦這塊金字招牌,呂雉也知道,她的威望不足,隻有借助劉邦的威信,她才能得到她想得到的結果。

呂雉喝令武士將“反賊”韓信押到大殿側角的鍾室,這裏將是韓信傳奇人生的終點。

五花大綁的韓信被武士推搡著,踉踉蹌蹌地向鍾室走去,隻留下一串淒然的大笑,盈蕩在空曠的大殿上。所有人都沉默不語,呂雉並沒有聽到徹耳的歡呼聲。

鍾室,根據唐人顏師古《漢書注》,就是存放編鍾的側室,“鍾室,謂懸鍾之室”。至於為什麼呂雉會在這裏處死韓信,史書沒有直接的記載,但兩千多年來,一直流傳著一種神秘的說法,即著名的“三不殺”。

“三不殺”傳言是劉邦許給韓信的不死承諾,相當於小說戲文中的“丹書鐵劵”或“免死金牌”。三不殺是指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因為古代殺人,一般都在野外,用刀具處死,所以劉邦的“三不殺”承諾確保了韓信永遠不會被劉邦以任何罪名處死,這是蕭何、曹參等人都沒有得到的待遇。

實際上這隻不過是後人對這段公案的庸俗化曲解,更有甚者,在韓信被殺的情節上添油加醋。有一種說法,說呂雉殺韓信時,不見天,即在屋中;不見地,地上鋪著竹席;不見鐵,用尖竹子捅死韓信。

韓信真正的死法,其實還是傳統方式,以刀斬之。

一道寒光閃過,一顆人頭滾落地上,一代戰神傳奇就此終結。

韓信死前隻留下了一句話:“吾悔不用蒯徹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