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善於發現“給力”點 (1)(2 / 2)

公元249年新年,魏少帝曹芳到城外去祭掃祖先的陵墓,曹爽和他的兄弟、親信大臣陪同。司馬懿既然病得厲害,當然也沒有人請他去。曹爽一出皇城,太傅司馬懿的病全好了。他披戴起盔甲,抖擻精神,帶著他兩個兒子率兵占領了城門和兵庫,並且假傳皇太後的詔令,把曹爽的大將軍職務撤了。曹爽和他的兄弟在城外得知了消息,但為時已晚。司馬懿派人去勸他投降,說是隻要交出兵權,絕不為難他們。曹爽隻得投降。幾天後,就有人告發曹爽謀反,司馬懿趁機處死了曹爽及其同黨。

在司馬懿與曹氏的博弈中,當他還不確定曹操的實力時,就得了風癱。在曹爽勢力強大時,他又患了痼疾。時機來了,他什麼病都好了。

生物學家達爾文說:“並不是最強壯的物種可以生存,也不是最有智力的物種可以生存,而是對變化最具反應性的物種可以生存。”眾所周知,恐龍夠大,但是卻滅絕了,倒是身形小的狼世世代代生存了下來。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人類的遊戲規則。美國通用公司前任總裁傑克·韋爾奇就說過:“這個世界是屬於弱者的,因為弱者最懂得適應。”強與弱是相對的,在多方製衡中,洞悉自己的處境地位,找好發揮自己長處的時機,就能獲得最終的勝出。

示弱在先,避開正麵交鋒發力

海灘上有兩種不同性格的藍甲蟹:一種是較凶猛的,從不知躲避危險,與誰都敢開戰;一種是溫和的,不善於抵抗,遇到敵人,便翻過身子四腳朝天,任你怎麼搗它、踩它,它都不跑不動,一味裝死。千百年後,人們發現,強悍凶猛的藍甲蟹成了瀕危動物,而性情溫和的藍甲蟹反而繁衍昌盛,遍布世界上許多海灘。

動物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強悍的藍甲蟹數量之所以會銳減,一是因為好鬥,它們不斷地相互殘殺;二是因為其強悍而不知躲避,與敵人硬碰硬,造成了不少死傷。而會裝死的藍甲蟹,因為善於保護自己從而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一千五百年前的唐朝圍棋名手曾創立“圍棋十訣”,其中有一訣是“勢孤取和”,意思就是當自己力量不夠,勢弱而無力和對方抗衡時,最好先和對方和解或先順對方的意,不要正麵和對方起衝突,寧可屈身等待時機。

在日常交際中也是如此。如果對方的勢力比你強,或者情勢上不允許你強出頭,當對方非常堅持自己的立場時,你最好不要正麵反駁,這時,你該意識到,對方是一麵牆,是一把劍,你如再正麵衝過去,難免有皮肉之傷,甚至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而這時如果你放低姿態,主動示弱,對方就會把劍收回去,把牆挪開。

在談判桌上,有這樣一個經典案例:日、美商人有一項重大的技術合作談判。談判一開始,美方代表便拿著各種技術資料方案等一大堆資料,滔滔不絕地發表意見。而日方代表則一言不發,仔細傾聽並埋頭記錄。美方講了幾小時後,向日方征求意見,日方代表卻報以沉默。第一次交鋒就這樣結束了。

第二次交鋒的時候,日方以上一次的成員不稱職為由,撤換了談判代表。一切猶如第一次談判那樣,日方代表最終又以研究為名結束了第二次談判。幾個月後日方又如法炮製了第三輪談判。美方人員大為惱怒,認為日方沒有誠意,於是下了最後通牒:如果半年後日方仍然如此,兩國的協定將被迫取消。隨後美方解散了談判團,封閉了所有的資料,以等待半年後的最後一次談判。

誰料到,幾天之後,日方即派出由前幾批談判團的首要人物組成的龐大代表團飛抵美國。美方人員在慌忙中倉促應戰,匆忙將原來的談判成員召集起來。在談判中,日方一反常態,帶來了相關的詳盡資料,做了精細的籌劃,並將協議書的初稿交給了美方。這使美方代表無從抗拒,隻有簽字。談判自然以日方獲勝而告終。

在日、美商人的談判中,在談判前期與中期,日方代表故意拖延、消磨時間,當對方的身心均已疲憊失去耐心後,突然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使對方措手不及,無法招架,最終取得了談判的成功。日方顯然在談判前做了精心策劃和準備。談判開始階段裝聾作啞,麻痹對方,造成對方感覺日方毫無準備的印象,誘使對方上鉤;三番五次換人談判,大搞車輪戰術,磨其銳氣,以靜製動,使其最後失去耐心,放棄談判。這正中了日方的圈套。當美方認為最後一次談判得半年以後才進行時,日本人殺了一個回馬槍,搞得美方措手不及。

示弱不是妥協,而是一種理智的忍讓。示弱不是倒下,而是為了更好,更堅定地站立。人生是艱難的遠行,絕不會風平浪靜,既要拿得起,也要放得下,才能走得遠。所以,為人處世如果適時示弱,有時也能成為贏家。

當旁觀者,做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