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讓他沒機會說“不” (1)(1 / 2)

在現實生活中,想必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曆:你本來想拒絕某人某事,可是對方表現得太熱情了,或者當時的氣氛相當溫馨,讓你實在難以說出“不”字。

當你要達成某種目的,而你又明明知道對方拒絕的可能性很大時,就要利用人在和諧氛圍中無法輕易拒絕的心理。創造出良好的氛圍,千萬不要把對方置於不同意、不願做的地位,然後再去批駁他、勸說他。

如果判定對方會拒絕,你所要做的就是製造出讓人多說“是”的氛圍。這要怎麼做呢?稍作留意,不難發現,當一個人在說話時,如果一開始就說出一連串的“是”字來,那麼就會使整個身心趨向肯定的一麵。這個時候全身呈放鬆狀態,談話氣氛也會很和諧,對方也容易放棄自己原來的偏見,轉而同意你的意見。所以,如果你想讓對方讚同你的觀點,或者購買你的產品,一定要創造出對方說“是”的氣氛,要千方百計地避免對方說“不”的氣氛。

有一次,美國電機推銷員哈裏森到一家新客戶的公司去拜訪,準備說服他們再購買幾台新式電動機。不料,剛踏進公司的大門便挨了當頭一棒:

“哈裏森,你又來推銷你那些破爛了!你不要做夢了,我們再也不會買你那些玩意兒了!”總工程師惱怒地說。

經哈裏森了解,事情原來是這樣的:總工程師昨天到車間去檢查,用手摸了一下前不久哈裏森推銷給他們的電機,感到很燙手,便斷定哈裏森推銷的電機質量太差,因而拒絕哈裏森今日的拜訪,推銷更是無門啦!

哈裏森冷靜地考慮了一下,認為如果硬碰硬地與對方辯論電機的質量,肯定於事無補。他便采取了另外一種戰術,於是發生了以下的對話:

“好吧,斯賓斯先生!我完全同意你的立場,假如電機發熱過高,別說買新的,就是已經買了的也得退貨,你說是嗎?”

“是的。”

“當然,任何電機工作時都會有一定程度的發熱,隻是發熱不應超過全國電工協會所規定的標準,你說是嗎?”

“是的。”

“按國家技術標準,電機的溫度可比室內溫度高出42℃,是這樣的吧?”

“是的。但是你們的電機溫度比這高出許多,喏,昨天差點把我的手都燙傷了!”

“請稍等一下。請問你們車間裏的溫度是多少?”

“大約24°C。”

“好極了!車間是24°C,加上應有的42°C的升溫,共計66°C左右。請問,如果你把手放進66°C的水裏會不會被燙傷呢?”

“那——是完全可能的。”

“那麼,請你以後千萬不要去摸電機了。不過,我們的產品質量,你們完全可以放心,絕對沒有問題。”結果,哈裏森又做成了一筆買賣。

哈裏森的成功,除了因為他的電機質量的確不錯以外,他還利用了人們心理上的微妙變化。一路問來,似乎完全站在對方的立場上來考慮問題,得到的自然也全是肯定的答案,就在不斷地提問中,使對方明白了自己的錯誤判斷,從而做成了這筆買賣。

當然,你提出的問題一定要經過深思熟慮,絕不可信口開河,否則就會適得其反了。例如,一推銷員與顧客之間發生了一場對話:

“今天還是和昨天一樣熱,是嗎?”

“是的!”

“最近通貨膨脹,治安混亂,是嗎?”

“是的!”

“現在這麼不景氣,真叫人不知如何是好!”

表麵看來這些問題再正常不過了,不管你怎麼問,對方都會回答“是的”,似乎已經創造出肯定的氣氛,可是仔細注意一下這些說話內容,就會發現,在無意之中已經製造出一種讓人無心購買的否定悲觀的氣氛。換句話說,顧客在聽到他的詢問後,會變得心情沉悶,當然也就沒有購買的欲望了。